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明确论点,鲜明论证

时间:2023/11/9 作者: 意林·作文素材 热度: 13480
刘昭菊

  文题展示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思路点拨

  从内容上来看,此题目旨在考查学生对待“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这种新潮现象的态度,需要考生在文章中表明观点、立场,以此表现自己的眼界与才识;从形式上来看,这是个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只需要用充分的理由回答命题人提出的问题即可。材料用“是……还是……或者……”关联了所提问题,这三个关联词连贯的三者是选择关系,也就是说这三种态度无论选择哪一种都是可以的,只要文章言之成理,分析有据。不过“刻意”二字稍有否意,因此如果选择“刻意远离”的话,需要注意论述出这个意思来。论述层次,首先要明确提出是“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保持适当距离”,然后阐述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态度。阐述过程中,一方面要证明自己观点,同时要说明为什么不选择那两种态度。其中“保持适当距离”,含有既“拥抱”又“远离”的双重意思,论述中要体现出这种辩证思维来。

  原文展现

  驭风而行

  (文题飘逸,但看不出与三种态度存在的关系。“风”的比喻义、具体内涵是什么?下文中没有明确的界定。)

  □浙江一考生

  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矛盾重重,就好像《双城记》开头所言的那个时代,又或者,剩下更多的是怀疑。科技成为人的触手,不断向远处延伸。每一个个体的空间扩展得越来越大,然而自我却在这过程里变成沙漏里的沙粒,不可阻止地流失殆尽。(从社会现状谈起,能关注社会,联系现实,有大胸怀,但是开头的社会“矛盾重重”、末句的自我变成“沙粒”,与如何对待“虚拟”变成现实没有密切关系,脱离了材料中的问题。开篇没有明确的态度。)

  当虚拟变为现实,所谓的新世界是怎样的世界呢?最后成为的会是我们寻觅已久的乌托邦吗?我能看到的底色只是灰,无法放晴也无法下场雨的阴沉。人的力量终归渺小,可以创造出许多东西,却无法很好地掌控。如同潘多拉魔盒,看似一场美梦,但里面飞出的惰性、欲望、逃避却深深附着于我们身上。假如虚拟真的成为现实,这便是我们倾力打造的一场盛大的美梦,继而心甘情愿地被梦境操纵,从而失去了人的自觉能动性。(本段首先运用两问一答描述了“虚拟”变为现实的不良后果,又用直接表述与形象比喻“潘多拉魔盒”强调了恶果的严重性,以上依次使用了问句、含蓄的词语、比喻等手法委婉地表达了“虚拟”对现实的戕害,内中含有否定“拥抱这个新世界”的意思,后面又用一假设再次强化了这种态度。)

  清醒的头脑,乐于思考,爱的能力与痛苦,我想这是一个立体的人所不能够缺少的种种。网络建立起的信息网,把一切都摊开在你的面前,于是你只是接受并乐于接受,不去思考不去追问。人与人的交往不再有咫尺天涯的遥远,但本真的情感碰撞在这个过程里消亡,有的只是交际。(本段后半部分继续阐述虚拟对现实世界的冲击,证明自己否定“拥抱”的态度,能扣上材料提出的问题。第一句本是承接上文表达人被虚拟掌控后将失去思考、爱的能力与痛苦的意思,但由于上下句缺少必要的交代与过渡,使得语句表达的意思转移到了“我想”句上,如此就游离论述之外,和上下文联系不再密切了。)

  于是现实主义者皱紧了双眉,而理想主义者陷于迷茫的泥沼中无法自拔。而我们之中的大多数,没有感知地迷醉在虚拟的梦境里。(本段承接上段分别介绍了面对虚拟的扩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对上面是小结,也引出了下面的问题,此段扣紧了材料。)

  何处是明路?

  风起的时候,轻飘飘的柳絮会被吹散,沉重的顽石虽可固守大地,但却因不能移动而囿于一方。唯有飞鸟,抬头望见的小鸟,乘着风飞往了心中的远方。所以我们需要的或许是:能够借助风的力量、一双羽翼丰满的翅膀、一个理想的彼岸,与一颗想要飞翔的心。(本段本该回答明路所在,但是却不谈“明路”,谈起了“风”“顽石”“飞鸟”,从中看不出明路在哪里。也就是说前面否定了“拥抱”,此处应该肯定“刻意远离”或者“保持适当距离”,正面表达自己的态度,但由于比喻义不明朗,使得该明确的论述观点还是没有明确出来。)

  虚拟之中的现实只是一种工具,现实只有经过我们感知才能够被赋予意义,发展中的世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或者糟糕,在变化的只是我们,需要不变的也是我们。(本段前面的意思似乎在表明不用刻意远离,可是后面的“变”与“不变”又让阐述变得模糊起来。)

  前几天读里尔克的《写给青年诗人的信》,其中有一封信件的开头里写“我就用这第一瞬间的光明来问候你,亲爱的先生”,我感受到了生命所该有的美好,我想这一份情感便是乘风者所珍重的宝物。(引用书信中的语句,展示了自己广泛的阅读面与拓展引申之意,但依然看不出作者的观点。末句“生命所该有的美好”“这一份情感便是乘风者所珍重的宝物”与虚拟成为现实的三种态度有什么关系?“风”指“情感”?与虚拟又是什么关系?指代不明,表意不清。)

  诊断报告

  考题明确规定写一篇论述类文章,这就要求考生的作文,首先论点一定要鲜明。材料中提出的三种态度,“拥抱”“刻意远离”“保持适当距离”,本文作者究竟选择了哪种?上文没有明确的表达语句。另外,文章开头没有鲜明的论点;文中的主体部分有否定虚拟的论述,也就是否定了“拥抱”,但是最终是选择了“刻意远离”还是“保持适当距离”,文中没有阐述清楚,或者说主体部分仍然看不出作者的观点。结尾的引用,也起不到点明或强化论点的作用。总之,尽管作者思维开阔,文采飞扬,但由于没有鲜明的论点,论述层次也不清晰,文章只能打入三类,仅得到了38分。

  升格建议

  因为文题中有“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的询问,文章开头就应该删除与答案联系不紧密的内容,从三种里面选择一种,用明确的语句做出回答,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在正文中具体阐述自己选择的根据,也就是陈述这种态度的原因。就本文而言,采用的是否定的方法,重点否定“拥抱”,再否定“刻意远离”,最后表明正确的态度是“保持适当距离”,这也就是自己的观点。篇末做出总结或发出警示。

  升格佳作

  驭风而行

  □浙江一考生

  科技成为人的触手,不断向远处延伸,“虚拟”之风呼啸而来,每一个个体的空间扩展得越来越大,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不同回答,个人认为最佳态度是不沉入,不刻意远离,保持适当距离,驭风而行。

  当虚拟完全变为现实,所谓的新世界是怎样的世界呢?最后成为的会是我们寻觅已久的乌托邦吗?人们能看到的底色恐怕只是灰,无法放晴也无法下场雨的阴沉。人的力量终归渺小,可以创造出许多东西,但那时却无法很好地掌控。如同潘多拉魔盒,看似一场美梦,但里面飞出的惰性、欲望、逃避却深深附着于我们身上。假如虚拟真的完全成为现实,这便是我们倾力打造的一场盛大的美梦,继而心甘情愿地被梦境操纵,从而失去了人的自觉能动性。

  人有清醒的头脑,乐于思考;也有感受、体验爱的能力,是立体的。而网络建立起的信息网,把一切都摊开在你的面前,于是你只是接受并乐于接受,不再去思考不再去追问,因为无需思考与追问,人就变成了平面的。人与人的交往也不再有咫尺天涯的遥远,无论身处何地,一个视频就能近在眼前,但本真的情感碰撞在这个过程里却会慢慢消亡,有的只是交际。

  这就是拥抱虚拟后的现实,还拥抱吗?于是现实主义者皱紧了双眉,而理想主义者陷于迷茫的泥沼中无法自拔。而我们之中的大多数,却没有感知地迷醉在虚拟的梦境里。

  何处是明路?

  刻意远离?大可不必,毕竟网购带来的便利是实体店无法比拟的,视频也解除了多少人的思念之苦,VR设备也会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无需远离,更不要刻意。

  风起的时候,轻飘飘的柳絮会被吹散,沉重的顽石虽可固守大地,但却因不能移动而囿于一方。唯有飞鸟,不沉迷的飞鸟,乘着风飞往了心中的远方。所以我们需要的或许是:带着一颗想要飞翔的心,借助虚拟之风的力量,抵达一个理想的彼岸。

  虚拟之中的现实只是一种工具,运用而已,不能沉浸;现实只有经过我们感知才能够被赋予意义,所以要靠近感知。发展中的世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或者糟糕,虚拟世界也是如此,所以驭风而行,让虚拟为我所用。

  升格简评

  升格后的文章,保留了其文采飞扬的基调,更对原文做了重大修改。第一,将“风”实指为虚拟之风,开头就用“‘虚拟之风呼啸而来”表达出来,这样“风”的含义就确定了,也和材料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第二,重点修正了其论点不鲜明的缺陷。在首段就明确了观点:“保持适当距离”;后面的论述中,先否定“拥抱”,再否定“刻意远离”,这样第三种态度自然而然就树立了起来;再辩证地阐述“保持适当距离”的必要性,如此,全文就有了突出的论点与清晰的论证层次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