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学生邓柳:如果真的只有3个月生命,亲情是我最难割舍的。墓志铭:我曾笑着过每一天。
@新闻专业学生孙天赐:以前生活没有危机感,通过这次作业,我觉得趁着年轻,要多做点有意义的事。
@时评人玫昆仑:在国人奉行的传统文化教育里,死是个不吉利的字,人人都忌讳。但如何面对死亡是个哲理性问题,人人都避免不了。感悟生命,不仅是写墓志铭,还有“举行葬礼”等。如热销全球15年不衰的励志经典《卖掉法拉利的高僧》中有则印度王公的故事:每天清晨起床后,王公都要为自己举办一次别开生面的葬礼:“我的人生很美满,我要把握生活的每一天。”
@时评人王传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方面,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梦想的光环五光十色;另一方面,正是对前途命运倍感迷茫彷徨的时候。倘若在这个阶段对他们进行死亡教育,为自己写什么墓志铭,向他们过早地渲染死亡恐怖,实在是太残酷了。
@华师教育学院院长涂艳国:就像西方人年轻时就立遗嘱,国内还不能接受一样。另类的做法可以探索,但应该考虑文化差异以及基于此的学生接受能力。
名人墓志铭:
中国音乐家聂耳: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爱尔兰诗人叶慈:对人生,对死亡,给予冷然之一瞥,骑士驰过。
美国作家海明威:恕我不起来了!endprint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