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二十个春秋就这样不知不觉从我们身边悄悄地溜走了。今天能有幸参加相思湖文学社成立二十周年庆典活动暨发展论坛大会,回到日思夜想的相思湖畔,共同回味青春校园所带给我们的梦想和激情,作为相思湖文学社的首任社长,我由衷感到高兴,感谢民大的历届领导和老师对文学社团的支持和厚爱。没有这种厚爱和支持,就没有相思湖作家群在广西文坛上的异军突起。

我从学生时代起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在文学这条道路上,布满了鲜花和坎坷,布满了阳光与阴云,我无怨无悔地选择了她,选择了光明、亮丽的她。
有人说:写作是寂寞而美丽的事业。我想我们从事任何一项工作,做任何一件事情,要想有所成有所就,都必须守得住这份美丽的寂寞。总有人要做这样一个虔诚、寂寞的守望者。在这个人心日益浮躁的年代,我们要固守一片宁静的心湖,就要不断地坚持。坚持就是胜利。我希望同学们继续把相思湖文学社的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我的写作始于风光绮丽、多思多彩的相思湖,相思湖静静地躺在这所美丽的大学校园里,孕育着我们丰厚的文学漂流,涌动着我们青春多情的遐想,翻滚着我们大学时代金色的赤诚。没有相思湖的柔情、宽容和真爱,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的文学盛会。
相思湖是载动文学情感的湖,是盛载文学盛宴的湖。在1989年那个涌动盛夏果实的五月,我们一群爱好文学的、来自不同系部的同窗好友,勇敢地举起了我们手中的文学理想之旗,在相思湖畔共同抒写我们的文学之情,写就了我们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抒情散文、豪迈的诗篇和驿动的小说。没想到我们中有许多人日后能从这里走向了绚丽多彩的文坛,为文学新桂军的崛起做出不同凡响的业绩。
为此,我要说这是一个幸运的年份,也是一个改变我们一生命运的年份,在相思湖的柔波里,我真切地体验了悲欢离合、生死与共的情怀,体验了如影相随的思念。
1991年7月,我离开了相思湖,从相思湖出发,走进了纷纷扬扬的社会,依然保持一份难得的文学情怀,延伸着蔚蓝色的文学梦,写作伴随我走过了那些诗请涌动的日子,走过了二十多个不同寻常的年份。一路行走,一路歌;一路行走,一路爱。我们来到红水河,来到花山壁画,来到大瑶山,来到风景甲天下的桂林。故乡情、爱情、友情、亲情,一并在我们的诗章里呈现多情的音符、多情的旋律和多情的呐喊。
“梅花香自苦寒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不敢懈怠,不敢忘记当初在相思湖畔许下的诺言,纵使是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也尽量抽挤时间出来写作,陆续发表了各类文章700多篇,一百多万字,出版了散文诗选集《阳光河畔》、诗歌集《雁园诗梦》、散文集《地角天涯》等三部作品集。虽然我的作品还远远不够成熟,但我将不懈地努力,并真诚希望得到各位老师和专家的指点和帮助。
作家的写作在于自身的努力,在于自身对社会、世事、人生的特有的洞察力和穿透力。作品的感染力除了情感因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更在于感觉内部所包含的思想内核和由此放射出来的辉煌之光。惟有这样的作品才能感动我们渴望光明和宽广的心灵。
我认为作家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是重大而艰巨的,思想之光和理想之核交融、交织在一起,作品就会产生无穷的魅力和穿透力,直射我们的内心。所以,顾成才会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海子才会说:“其实,你的一只眼睛就可以照亮世界/但你还要使用第三只眼睛,阿尔的太阳/把星空烧成粗糙的河流/把土地烧得旋转”。我希望我们在写作中拥有智慧的眼光,看透这茫茫尘世,不再受伤,不再忧郁,正如凡高用一只眼睛就可以照亮世界。
感谢相思湖,感谢生活,感谢一直对我们关怀备至的师长。在相思湖文学社的日子里,我们满怀激情,燃烧的激情,生命况味的激情,这就是生命况味里的博爱,让我们尽情挥毫舞动岁月之笔,一气呵成地谱写人生美妙的诗章,举起我们生命的火把,继续前行!
(2009年4月11日南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