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文博专家在国内徽州主题文物馆藏最为丰富的安徽博物院、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歙县博物馆所藏的上万件徽州文物中精选出300余件最具代表性的珍贵文物,通过精心设计的12个主题,将文物知识融入365天,每天向读者讲述一件徽州文物故事。书中内容涉及徽州地理、宗族、女性、徽商、科举、书画、文房、工艺等内容,通过珍贵文物对徽州历史文化展开全面介绍,为读者再现了古徽州的繁华盛景与辉煌灿烂。

《徽州宝藏》安徽博物院 编/安徽美术出版社2022.10/168.00元
为了更好地向公众传播安徽优秀历史文化,2022年安徽美术出版社联合安徽博物院策划出版了《徽州宝藏》这一多功能文物知识普及图书。该书选取安徽境内历史悠久的徽文化为背景,以徽州文物为主题,遍集徽州文物精华,用“一月一题,一日一物”的日历书形式,将精美的文物影像、严谨的文物介绍、娓娓动听的音频解说融于一体,努力展现徽州文物之美,通过珍贵文物为读者打开徽州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图卷,将徽州文化浓缩进365天,为读者讲述古老多彩的徽州故事。
立足地方,主题鲜明
徽州地处安徽南部,古称新安、歙州,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后一直沿用此名,历经宋、元、明、清四代。这里山环水绕,景色秀丽,崇文重教,商业发达,有东南邹鲁、徽商故里的称号。千百年来,徽州人民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在哲学、经济、教育、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领域都有璀璨成就。安徽省作为徽文化的故乡,省内文博机构拥有丰富的徽州文物馆藏,这些文物承载着徽州厚重的人文,记录了徽州人民所创造的辉煌历史。多年来以安徽博物院为代表的安徽本土博物馆,推出了大量徽州主题的展览,既有《明德至善 家国天下——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展》《新安江上桃花红——明清时期徽州女性文物展》《新安画派特展》等为代表的专题特展,也有《安徽文房四宝陈列》《徽州古建筑陈列》等这样的常设陈列。因此在该书编撰之初,安徽博物院《徽州宝藏》编撰团队就确立了利用安徽博物院丰富的徽州文物馆藏资源和学术力量,联合安徽省博物馆协会(联盟)旗下的文博机构,多馆协同,开发全新形态的徽州文物普及图书的出版宗旨,从而树立地方文化自信,进一步弘扬优秀地方传统文化。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在编撰过程中,本书编撰团队首先梳理了安徽所历年来举办的徽州专题文物展览,将展览内容进行碎片化的重组和整合,再从中精选出最能代表徽州、体现徽州厚重历史和文化特色的文物,最终确立了敬宗睦族、山川风貌、徽州寻芳、新安画派、巧夺天工、崇文重教、文房雅趣、翰墨钤记、徽派三雕、黄山胜境、贾而好儒、版刻精工12个专题。全书文物类型繁多,包含金银器、陶瓷器、漆器、玉器、石雕、砖雕、竹木牙角雕刻、文房四宝、刺绣服饰、书法绘画、地理舆图、建筑构建、古籍版画等,将徽州家国天下和睦邻里的宗族文化、一府六县的山川地貌、智慧善良和谐勤俭的徽州女性、貌写家山的新安画派、巧夺天工的徽州工艺、崇文重教的徽州儒学、名扬天下的徽州文房、笔墨精妙的徽州书法篆刻、技艺精湛的徽州三雕、誉冠海内的徽州黄山、贾而好儒诚信为本的徽商文化、细密纤巧典雅静穆的徽派版画通过365件(套)珍贵文物以及通俗易懂而不失专业严谨的文字介绍进行了综合展现。在选录书中文物时,编撰团队以历史价值、时代价值、文化价值为评判标准的同时,还兼顾了文物的独特性和审美价值。如书中所录明弘治《徽州府志》的《徽州府城垣图》为我们呈现了距今500多年前徽州府治所在地歙县县城的真实面貌;所录明万历年间《郑村十二景图》将明代徽州村落的地理地貌、自然风光、村舍建筑、农耕生活等逐一呈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400年前徽州“画里乡村”的美好图卷;所录的以“清四僧”之一渐江为代表的新安艺术家群体的绘画作品为读者呈现了新安画派以天地为师,描绘家乡徽州山水自然,孤傲的艺术气质和笔墨苍劲、洗练简逸的艺术面貌;所录萧云从《太平山水图》是中国第一幅由真正画家所创作的山水版画杰作;所录清代制墨名家曹素功、汪近圣、胡开文等的名品徽墨代表着中国明清制墨业的顶峰;所录富丽繁华的徽派木雕、石雕、砖雕等体现了徽州工匠的智慧与伟大。这些都为读者重现了那个绚丽斑斓、繁荣兴盛的徽州社会,见证了徽文化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

书美工巧,匠心独具
除了精彩的内容,良好的书籍设计也是吸引读者购买阅读的重要因素。《徽州宝藏》不仅将传统徽州特色融入到设计之中,还充分考虑了读者的阅读体验。由于图书带有日历功能需要经常翻阅,全书采用的是布面精装,精装书壳将书芯完全包裹,最大限度地为书芯提供保护;精装封面上带有金属磁力锁扣,将不对称的裁切书壳扣结在一起,锁扣外形选取的是清代徽州制墨名家汪君蔚所制的“乐老堂蝉形墨”,蝉在中国古代被视为纯洁、清高、通灵的象征,又被人们赋予了“金枝(‘知了’的谐音)玉叶”“腰缠(蝉)万贯”等美好喻意。封面烫印图案取自清康熙年间汪士鋐等编撰的《黄山志续集》的版画插图《扰龙松》,该图由黄山画僧释雪庄绘,徽州刻工汤能臣镌刻,既展现了徽州黄山的雄奇美景,又体现了徽派版画精工细刻的艺术魅力。封面裱布配色采用传统中国红,与金蝉一起象征着富贵吉祥、喜庆兴旺。书芯内页可轻松摊平,这种一体化设计不仅便于读者每日翻阅品读,也更好地保护了图书。此外,书中每一月的扉页都配有二维码,通过扫码可以听到娓娓动听的导读音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每个主题之下文物的故事,给予读者最为生动、鲜活的感受。这些精巧的设计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领略书籍之美,也将徽州文化的精致优雅不露声色地传递到了读者内心。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主动走进博物馆了解文物,探寻文物背后的故事,《故宫日历》《敦煌日历》《国博日历》等向大众普及文博知识同时带有功能性的文博图书不断成为图书市场的热点。很多地方虽然不一定有类似故宫、国家博物馆、敦煌石窟这样自带流量的文博IP资源,但只要找准特色、精准定位,地方的文博资源同样可以有足够的吸引力去激发读者的阅读、购买欲望,成为地方文化最具持续传播力的载体。就像以安徽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为代表的地方文博机构近年来所开发的《徽州宝藏》《陕博日历》《天博日历》《辽博日历》《茶日历》等带有文创功能的日历书,它们在向公众普及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同时,也已成为这些地方的文化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领略绚烂多彩的珍贵文物,体会中国历史的厚重与博大,了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灿烂,增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