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字 中国人》
《中国字 中国人》编委会 编著
山东友谊出版社/2022.9/98.00元
中华文明是一种独特的文明,中国文字也是非常独特的文字系统。世界上只有中国文化以其强大的包容性与同化性源远流长,从不曾断绝,这使得中国字成为了世界上唯一没有间断过的文字书写形式。
那么,该如何以中国字为切入点,通过阐述其字形、内涵的演变及其蕴含的中华文明价值导向和中国人的精神气质,让读者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呢?对此,《中国字 中国人》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天下五个层面着手,由“建设新时代美德山东”的号召出发,按照中国人立身处世、美德建设的不同方面,分为自律助人、孝老爱亲、服务利他、节俭绿色、共建共享、和合大同六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部分,每个部分选择了17~18 个汉字,将每个字呈现为一篇2000 字左右的国学小散文,这不仅为文字研究的传播、普及打开了一个重要的方向,同时也在传统文化的普及方面做出了新的有益探索。
集结学者,群策群力

当下,市面上已经有不少“说文解字”类的图书,要折中难易、融贯古今,从对中国字的解读自然而然地延伸到对中国人品性的剖析、民族精神的旌扬,开拓出一片崭新的创作天地,提升至一个前所未有的思想维度,可谓是摆在《中国字 中国人》编委会和出版社项目组面前亟待破解的难题。
考虑到本书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理论性,而目标读者是普通大众,这就要求作者在具备深厚的学科素养与理论功底之外,还要具备写作普及性、趣味性文章的能力。几经商讨之后,编委会决定邀请山东大学的颜炳罡教授作为本书的主编。一方面因为颜教授是哲学家、儒学家,学术功底深厚;另一方面因为他也是民间儒学、大众儒学的倡导者,多年来一直置身民间,率领大批同道走进乡村、社区义务讲学,在如何将深奥的传统文化理论转换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生活道理方面积累了无数宝贵经验。
颜教授对此选题颇为赞赏,认为撰写这部书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他迅速召集了六位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赵卫东、李细成、于媛、李琳、房秀丽、蓝法典作为撰稿人,并选取了“仁”字,让每人根据之前商定的写作思路试写一篇文稿。最终在书中,“仁”字篇首以图片的形式直观表现了“仁”字的衍变过程,并在底部引用该字在《说文解字》一书中的具体解释;文稿开篇则先用一两段散文化语言引出“仁”字,再用简洁文字讲解“仁”的字形溯源流变、字义发展改换过程,让读者从历史的角度对“仁”字有个初步的宏观了解,然后用理论结合故事,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讲解“仁”对中国人精神的塑造以及其中蕴含的价值理念。接着,由“仁”字出发,一系列紧扣中国人待人接物、秉性品格,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字在大家的集思广益下泉涌而出。如“简”“忠”“信”等鲜明体现中国文化语境、国人独特品德,同时具备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的汉字,便是大家思想碰撞下擦出的火花。最终,107 个汉字被敲定下来,涵摄精到且全面,少疏漏而无冗余。

这以107 个汉字冠名的107 篇文章,犹如107 颗屡经打磨、光华内敛的珠玉,各自历落有致又彼此钩联映带。在创作过程中,颜教授更是灵光乍现,才情骏发,将这107 个汉字以三字句的歌诀形式编联起来,命名曰“百字歌”。“百字歌”理脉贯通,文气调畅,音韵合辙,朗朗可诵,使本书在具备深湛义理、精审考据之余,愈发呈现出辞章之流美。
精雕细琢,品质为先
中国字是中国文化的“活化石”,是了解中国人性格、道德、修为以及中国人哲学思想、价值观念的一把钥匙。这样的一本书自然应该以最佳的形态呈现给读者,而这不仅是需要写作者与编辑究心之事,也需要美术编辑花费心神去不断地提炼灵感、反复优化。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中国字中国人》的美术编辑在内文设计上特意选择了偏大号的字体,并调大字间距、行间距,改换颜色以突显文中的重点文句;在目录页设计上也融入了巧思,借鉴“旋风装”的样式,将六章目录分列六页,通过改变各章目录页面的大小和文字位置等方式,使读者只需翻到“目录”,便可对各章标题一目了然,再翻开相应页面,便可具体了解各篇文章标题和页码数。而封面则在千筛万选后才决定以白色为底色,以“百字歌”为点睛之笔,以简净清爽的红、黑两色为文字装饰,形成庄重大气、典雅脱俗的整体风格。
另外,为让读者能够更加立体地感知“中国字”的魅力,《中国字 中国人》编委会还邀请山东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薛猛、王苏录制了音频,于篇首放置二维码,读者只需扫码便可随时随地收听书中内容。
书香致远,守正创新
近年来,中国文字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中国历代哲人对人性研究、道德研究、人格研究的丰富著述,作为载体的文字本身,是否直接与其背后的道德思想、精神相关涉呢?或者我们可以试问,为什么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固守作为表意文字的方块字,而不是表音文字?中国人使用的这套文字系统与中国人的品格、骨气与底气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联?中国字对中国人的品格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目前此类的图书并不多见,因此《中国字 中国人》的出版至少有三方面的创新:一、以字为根,以理为魂,融文字学、哲学、文学、美学等于一体,打通文史哲,贯通古与今。通过分析中国字的形态、结构以及原始意义,在对中国字进行正本清源的同时,利用中国古典哲学、文学、史学、美学等知识,去发现中国字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二、以中国字为依托,融情说理,重新认识、发现中国人的性情、品格、生活态度,揭示中国字对中国人的风骨与底气等方面的影响。
三、中国人创造了中国字,中国字又塑造了中国人,二者存在着同生共长的关系,揭示、发掘二者之间的这种关联也是本书的重要创新点。

中国的文化经典大多是由文字写成的。颜之推用“夫文字者,坟籍根本”来提醒那些只研习经典而“多不晓字”的 “世之学徒”,认为识字、辨字、理解字是通晓中国经典的基本功。了解中国字,才能真正读懂中国经典、弄通中国经典,进而弘扬中国文化的精、气、神,增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而《中国字 中国人》一书,就像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评价的那样,“倡导的是‘从中国字里学做中国人’,由汉字的学习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把中国字的学习、使用作为中国文化的美德理想的传承实践”,在剖析中国字背后的“微言大义”的同时,让人们洞悉中国传统文化的奥秘,进而利用其多维文化价值取向,了解先贤,认识自己,也服务当代,裨益后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