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谜一样的世界

时间:2023/11/9 作者: 全国新书目 热度: 21439
[ 英] 安德鲁·鲁宾逊

  剑桥大学访问学者,英国皇家亚洲学会成员。主要作品包括《失落的语言:世界未破译文字之谜》《地震: 自然与文化》《印度简史》。

  周佳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印度语言文学方向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印度文化与民间文学,对印度宗教亦有涉猎。

  

  《众神降临之前:在沉默中重现的印度河文明》

  [英]安德鲁·鲁宾逊 著 周佳 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4/79.00元

  古埃及和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因其艺术、建筑和皇室墓葬闻名于世,它们留存下以埃及象形文字或苏美尔和巴比伦楔形文字书写的浩瀚的文献,希伯来《圣经》和古罗马文学作品中也反复提到埃及的法老及巴比伦和波斯的统治者。古希腊文明亦是如此。或许不及前两者著名,但印度的佛教思想(大致与古希腊哲学同期)和吠陀经典(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1500~前500 年)中传递的早期印度教思想也广为人知。然而,公元前三千纪上半叶在印度河河谷中——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出现的文明,却并不被太多人知晓。

  与古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一样,印度河文明也有其独特之处,但它在公元前19 世纪就衰落了,并没有在印度次大陆留下直接的遗产。无论是公元前4 世纪从西北方向入侵印度次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还是公元前3 世纪管辖次大陆大部分地域、弘扬佛教的孔雀王朝阿育王,都对印度河文明一无所知;更不必提接下来的2000 年,依次来到次大陆的阿拉伯统治者、莫卧儿统治者和欧洲殖民者了。事实确实如此,尽管印度河文明如此令人惊异,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都全然不被人知晓;直到20 世纪20 年代,几乎是“天上掉馅饼”一样,英国和印度的考古学家意外地在旁遮普地区的哈拉帕发掘出了城市遗址(艺术史学家克拉克此时还是个孩子),它才为人所知。从那时起,学者们就致力于破解它的谜团,解读它艰涩难懂但颇具美感的书写系统,并以此在南亚历史与世界史中给予这一最重大的“失落”文明应有的位置。

  

  “祭祀王”半身像,出土于印度河谷中的城市摩亨佐---达罗

  考古学家已经鉴别出1000 个定居点,它们来自印度河文明的不同时期。这些定居点分布在今天的印度和巴基斯坦,覆盖了南亚次大陆80 万平方千米的土地,面积差不多是西欧的四分之一;原始居住人口约100 万,与古罗马鼎盛时期人口相当。这是同时代分布范围最广泛的城市文明,覆盖面积大约是古埃及文明或者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两倍。尽管印度河文明的定居点大部分是村落,但也存在一些城镇,且至少有五处实实在在的城市。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是印度河文明的两座最大的城市,一座坐落于印度河畔,一座兴建于印度河的一条主要支流旁,相距约600 千米。

  这些城市里有用砖块修建的杰出建筑,却没有像古埃及人或美索不达米亚人那样,以金字塔、宫殿、神庙、陵墓、雕塑、绘画或成堆的金子夸耀自己。印度河文明最宏伟的建筑是人称“大浴池”的建筑,建于摩亨佐-达罗,是古代最早的公共蓄水池……

  虽然没有装饰繁缛的建筑遗存,但在其他方面,印度河文明物资产出相当丰富,且产物异常精美。例如,印度河文明的居民建造了足以远渡大洋的商船,将商品贩运至波斯湾地区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依河而建的城市,在后两地的历史遗址中出土了印度河流域加工生产的珠宝、砝码、有铭刻的印章,还有许多其他物品,年代大约可追溯至公元前2500 年。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铭文中,将印度河流域地区称为“美卢哈”,但这个名称的含义至今未明。印度河文明城市中的下水道和排水系统比罗马帝国城市中的早出现2000 年,除了“大浴池”,还有宏伟的圆形水井、精巧铺设于叠涩拱下的排水管,以及世界上最早的厕所。这些城市中街道规划井然有序,大多沿基本方位铺展,让20 世纪的城市规划也黯然失色。印度河文明的诸多首饰中,有一些可以媲美埃及法老陵墓中的宝物,例如在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城皇家墓地中出土了一串来自印度河文明的光玉髓项链,每颗光玉髓珠都为双锥形,钻孔光滑平整,最长的一颗直径达13 厘米。印度河文明的标准砝码由成套的石质正方体和去掉顶部的球体组成,其二进制/十进制标准砝码系统在古代世界独一无二,说明印度河文明的商业相当发达。在印章石和陶制字板上,偶尔在金属器物上,雕刻着或许是象形文字的字符以及生动的动物和人物图案。印度河文明最著名的发掘者莫蒂默·惠勒(Mortimer Wheeler)热切地辩称,这些令人着迷的印度河文字构成了“一个个小型杰作,体现出有节制的现实主义风格,具有不朽的力量。一方面,这种力量与其娇小的体量完全不成正比;另一方面,正是其载体凸显了这种力量”。一旦见过这些印章,人们就再也不可能将之忘却;20 世纪20 年代以来,对印度河文字的解读超过100 种,其魅力可见一斑。这些解读有的来自声名卓著的学者,例如著名的埃及学家弗林德斯·皮特里(Flinders Petrie);还有众多业余爱好者和灵机一动之人也加入到了解读的大军之中。

  

  摩亨佐---达罗遗址航拍。它坐落在今巴基斯坦南部印度河旁,与哈拉帕并列为印度河文明的两大主要城市。

  

  摩亨佐---达罗,“白雪的邪恶嘲笑”。降雪导致的盐碱化正在侵蚀砖块,并给部分印度河谷遗址的发掘带来灾难。

  

  摩亨佐---达罗的大浴场(上为远景,下为近景)

  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对印度河文明的考古研究已经走了相当长的一段路。尽管如此,目前仍有许多基本问题亟待解决,比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以及中国)的考古研究中提出的还要多。2002 年,印度河文明研究者简·麦金托什(Jane McIntosh)如此写道:“未解之谜的浓重乌云……笼罩在这个文明上。”此外,尽管巴基斯坦和印度都在继续进行遗址发掘,但已发现的千余处成熟期定居点中被发掘的只有不足10%。许多重要线索,包括更多的铭文,肯定会在进一步的发掘中出现,这一点已经被过去二三十年的经验证明了。但是,尽管目前对现有城市遗址的发掘已经十分深入,新的发现似乎并不能解答现存所有对印度河文明的疑问。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