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海有光》[美]伊迪丝·威德 著 郑欣远 译中信出版集团/2022.5/68.00元
1997年夏末在缅因湾执行科考任务时,伊迪丝和前博士后、如今的合作者塔米·弗兰克在不同深度用样带取样,记录动物在不同光线下的分布模式。
从2600英尺上升至2400英尺深度时,他们发现了一只红色章鱼,随即将其捕获。
这是一只会发光的章鱼,甚至吸盘也会发光。
生物发光虽在枪乌贼中很常见,却较少出现在章鱼中。事实上,目前仅有两个已知案例,发光器官也与吸盘无关:在雌性嘴部周围的奇特的扇形黄色环中会发出光亮,而且只在特定时间——可能是试图吸引配偶的时候。
而后他们在显微镜下观察章鱼发光器官的横截面时,发现了吸盘特有肌肉环的残余。这是已经进化为发光器官的吸盘。
发现成果被发表在《自然》上,这是一个在进化过程中被发现的生物案例。
随着章鱼进化出可吸引配偶和食物的发光吸盘,它们便得以结束底栖生活,选择在开放的海洋中生存,原本用于攀附岩石和贝类的吸盘失去了作用。某个身体部位一旦遭到淘汰,失去自然选择中的优势地位,就会逐代退化,因为该部位功能障碍的突变会被选择留下,这就是吸盘进化为发光器官的原理。不过,吸盘过去的某些残余特性仍有存留。
生命被迫适应变化,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