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汇款在“钱学森案件”后戛然而止。“钱学森案件”发生后,钱均夫的学生黄萍荪到钱均夫家中拜谒老师。钱均夫对黄萍荪说:“学森回不来了!被移民局囚禁在一个岛上,因畏其以精湛而超世的火箭技术携回中国,失去彼垄断独步之利。”钱学森给父亲的最后一笔款项是1951年委托学生罗时钧归国后途经上海时带的300美元现金。恰在那时,中国科学院决定将钱学森纳入编制,并按照标准向他的父亲发放生活补助费。
此事源于1950年9月物理学家赵忠尧回国途中被驻日美军扣留,导致其在国内的家属陷入经济困境,吴有训和钱三強便联名致函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建议提供援助。具体办法是由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聘任赵忠尧为研究员,并按照研究员薪给标准的70%给其在南京的家属发放生活补助费,直到赵忠尧回国后到研究所工作为止。这个办法经郭沫若批准后,自1950年10月起由中国科学院华东办事处南京分处实施。由于通货膨胀,中国科学院便以实物小米作为薪给标准。依据中国科学院临时聘任委员会1950年制定的标准,研究员每月薪给为1000至1300斤小米。中国科学院采取研究员薪给标准的70%这个方案亦较为合理,因为赵忠尧并未实际到岗。
援引此例,中国科学院决定照此聘任钱学森为研究员,按照研究员薪给标准的70%向其父亲钱均夫发放生活补助费。中国科学院随后根据“就近原则”,将钱学森纳入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的编制,并由该所具体负责钱均夫生活补助费的发放。钱均夫挚友孙智敏的女儿孙永说,每次都由她前往研究所领取生活补助费后再转交钱均夫。那么,这笔补助费究竟有多少呢?
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的馆藏中,有一件由钱学森哲嗣钱永刚教授捐赠的珍贵文物《钱均夫账簿》。钱均夫在账簿中详细记载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每月发放的生活补助费金额。不知何故,钱均夫于1951年11月之后未再记账,但可以确定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仍每月定期发放生活补助费。
这段时间,钱学森不仅无法给父亲汇款,人身自由亦受限制。钱学森说:“自然除了审问之外,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特务是守着我的,看看有什么友人来我家里,我又去访什么人,我有什么信。因为这些事,我也就不常出去,过着孤独的生活。”不过,身在太平洋彼岸的钱学森不仅心连祖国,更有亲友的精神支持。例如,表弟李元庆就经常委托舅舅钱均夫寄去表达思念心情的信件,即便信件常常石沉大海;父亲钱均夫也不曾放弃任何机会,经常致信钱学森夫妇“以鼓动、增高他们对祖国的感怀”。
最为关键的是,钱学森本人亦未曾放弃任何机会,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得知有科技协会之组织”,于是“约集侨美学生组织科技协会分会,欲借此以团结留美同学,响应祖国号召”。但众所周知,钱学森被禁止归国5年之后才被准许离开美国,他于1955年7月29日致信父亲,说“有哪天能走就走”,钱均夫收到信后喜极而泣。
众所周知,美国阻止钱学森回到中国,旨在使钱学森掌握的科技知识过期失效。钱学森却反其道而行之,用5年时间完成了两项重量级学术成果,即《工程控制论》和《物理力学讲义》。正是这两项学术成果,使钱学森个人的思想历程经历了一次从实践论到认识论的飞跃。不知钱学森当时是否知道中国科学院给他的编制,以及每月发放给他父亲的生活补助费。但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科学院已经是这两项学术成果的第一完成单位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