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翻过瓦吉姆梁子》

时间:2023/11/9 作者: 全国新书目 热度: 16505
冯良 著/四川文艺出版社

  2022.1/49.80元

  冯良

  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藏学出版社原副总编辑。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西南边》《西藏物语》《秦娥》,散文集《彝娘汉老子》等。

  本书讲述了一个侦探故事,故事背景选在北京。一位优秀善良的彝族青年阿合,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已是在北京拥有家庭和工作的知识分子,他利用业余时间热心协助公安民警处理和少数民族群众有关的民事案件。故事反映了彝族人在城市化大潮中,融入更大的社会时的处境。

  就是那一天,阿合告诉我说,自己充其量只是一个治安志愿者,帮民警分担一些甄别、翻译、调解的工作,涉及的不外是迷路、被骗、寻亲、小偷小摸,基本属于民事范畴,刑事方面的偶尔一回半次,也在外围。

  可怎么给他爸解释都听不进去,就是觉得当警察荣光,有面子。阿合帮助乡亲有功的事例老挂在嘴上炫耀,确实也有当事者上门或通过亲友向他爸致谢的,还收到过当作谢仪的鸡或鸡蛋。

  阿合说,他上大学时,派出所来学校找志愿者在他之前已成惯例,不单他附近的派出所,很遠的派出所也有找来的。联网后,需求量有所增长。

  找来的派出所,基本上都是请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南方方言的学生当翻译。操这些语言的当事人,让派出所的北方民警大伤脑筋,不知所云,更无从明白求助者的诉求,以及涉嫌违法者的情况、背景了。

  阿合大二那个秋天,附近的派出所来了一位貌似干练的农妇,五十出头。

  自诉,随在北京一家餐馆里做厨师的儿子等一行去香山赏红叶,红叶没看到几树,也没啥看头,比不上秋天老家山上的梨树叶,那才叫红和透亮呢。游玩的男女青年,反而比红叶惹人眼目。三下两下,还不就跟错了队伍,儿子等一干人不知去了哪里。

  扯起嗓子喊,着意打望穿牛仔衣的男孩,有几位的背影实在太像儿子了,扒拉过来一看,全不是。

  天黑下来,漫山的人陆续都堆到了公交车站、地铁站。记得来时坐的一辆公交车有个“3”字,捡了辆带“3”字的就挤了上去。从头坐到尾,下车后,天已黑尽。

  幸好兜里有儿子给的几个零花钱,囫囵吃了屉小笼包子,一边向卖包子的人打听儿子的餐馆。

  怎么打听得到,她说的是彝话,间插的三几个汉语词和彝话也没区别,人家听着直摇头。其中一位女服务员热心,引她到最近的派出所求助。

  这都是阿合来到派出所后她絮叨的,神情好像盼来了救星,一直抓着阿合的手不放。

  通过阿合的翻译,不费吹灰之力,民警就帮老妇人找到了儿子所在的餐馆。那是一家彝式风味餐厅。

  第一回就旗开得胜。

  又有一回在火车站派出所,一位老者撒开双臂,紧护着自己的大小四五件行李,从其中的一个包里散发出的熏香味,绝对来自阿合家乡的腊肉香肠,那是用高山上的柏树枝焐出的烟熏制的。

  用彝话一问,虽然老者也用彝话回答他,但他并非彝人,而是傈僳族。傈僳和自称“诺苏”的彝人居住在同一地域,语言几乎相通,阿合实际也能说傈僳话。

  老者一身黑蓝布中山装,要去东北看儿子,打算和儿子一家过那一年的傈僳年。傈僳年一般在公历的十一月左右,和彝年的时间差不多。可在北京转车时,他装着火车票的小布兜子被偷了。里面还有他的身份证和手机。儿子的手机号和家里的电话必得从手机里才能查到,他是记不得的。他能说汉话,川方言,民族音浓郁,对北方语系的铁路职工来说,等同于另一种语言,入耳即晕。

  老者的道理简单,他认为自己的布兜子是在火车上被偷的,火车是公家的,应该公家负责,起码负责一半。他自己当然也有责任,没有看管好自己的财物,明明车站、火车上到处都贴着标语,让旅客警惕小偷小摸。合情合理的做法是,手机、钞票的损失由他自己承担,公家帮他解决下半程的火车票。

  绕了那么远,没想到这么好通融,马上,铁路这个公家就答应了他的要求。也感谢阿合的及时出现。

  这下,儿子的手机号码也记得了,即刻通了电话,告知晚到一天半的原因。

  老者上车时,阿合送他一百元钱以备不时之需,他也接了过去。

  等铁路上的地勤与列车员交接完离开后,老者执意把钱还给了阿合。

  他探脚碰碰阿合的鞋尖,掀起裤脚,让看他自己脚上的高筒旅游鞋,鞋带系得紧紧的,还是死扣,这是右脚,与左脚不同,那边是活扣。环顾四周,压扁嗓门,悄悄说,大票子都踩在脚下呢,被偷的只是几个零花钱。耸耸肩,再挤挤眼睛,显出自己多狡猾似的,“我又不是傻瓜!”他说。

  上述两例以外,阿合还讲过一位在超市偷东西的妇女的故事。

  这位妇女不认可摆在她面前的赃物,说,一条秋裤、两包巧克力豆不在其中。

  自诉自己某天在锣鼓巷的某家炒货摊上偷抓了把糖炒栗子,还有哪里又顺了两根冰糖葫芦、三根红果冰棍。

  开始,警察以为她在拖时间,和他们逗闷子。

  确实有此嫌疑,比如冰糖葫芦和红果冰棍,她为啥喜欢呢,因为酸酸甜甜的,和老家的花红果一样。畅想等老家秋天园子里的两株花红果成熟后,也照冰糖葫芦的样子做来卖钱。到时,摆到十字路口,要不学校门口,女娃儿最喜欢酸甜的味道了,肯定好卖得很,她说。

  糖山药她也吃过,她觉得山药像洋芋,她可以用洋芋来代替,她家山上的地种出来的洋芋“又糯又香”。

  打听她犯的事会坐多久的牢,按她的推测,一个月应该够了吧?因为她在超市偷东西才第二次就被捉住了。让赶紧判她坐牢,坐完好回家做冰糖花红果的买卖。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