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月19日,陕西宝鸡眉县杨家村的5位农民在村北生产劳动,取土的时候,一镐头下去,刨出了一个大洞,向里探看,洞内似乎是一些青铜器文物。几位农民就此停工,讨论怎么办。大家觉得,这是我们祖先留下的财富,不能把它们分掉,也不能卖给那些走街串巷“淘宝贝”的贩子,应该把它保护起来、交给国家。于是他们保护现场,联系考古部門,最终从这里出土了27件文物。这些文物件件都是国宝级的青铜器,每件都有铭文记载着当时在这个地区单氏家族的历史。这样的故事感动了我们,而且它并不是孤例。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有着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这一点十分重要。要把更多的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的故事告诉公众,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这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因此,当《万里走单骑》节目组提出“让世界遗产‘破圈出道”的口号,并邀请我参加节目录制时,我很愿意为此出一份力。这档节目致力于世界遗产的大众传播,唤起了我在文化遗产工作中的很多回忆。
十多年前我在国家文物局工作,当时我们想做成三件事:一是设立一个文化遗产日;二是确定一个文化遗产的标志;三是创作一首宣传文化遗产工作的公益歌曲。2005年的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我与樊锦诗、冯骥才等40余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设立文化遗产日。经国务院批准,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大家来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活动。这是我们自己的节日,后来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提到中国旅游标志,大家都知道是铜奔马,很多人习惯称之为“马踏飞燕”。我们文化遗产也应当有自己的标志。当新世纪第一缕曙光照到中华大地的时候,在四川成都的金沙遗址出土了一件“四鸟绕日”金器。中间1个太阳向四周喷射出12道光芒,围绕太阳有4 只神鸟逆时针飞翔。“四鸟绕日”既端庄又具动感,且有美好而深刻的寓意,我们把它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2005年,我陪同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同志出差,与他说起想要组织创作一首文化遗产公益歌曲的想法,他很支持。我正想着要从请人作词开始,结果下飞机的时候,孙家正部长说,他已经写好了第一段歌词。他的歌词题目就是“寻找与守望”。
寻找与守望
(歌词节选)
拨开岁月的迷雾,远离现代的喧嚣;
攀缘峭立的山崖,踏遍荒草萋萋的古道。
寻找源头,寻找根脉,寻找回家的小路,
守望初衷,守望未来,守望精神的家园,
守望一个民族的骄傲。
在《万里走单骑》节目录制的过程中,我写作了这本书。书中记录了我们穿上布鞋,在12处遗产地“寻找与守望”的故事,也记录了一个个与文化遗产有关的“寻找与守望”的故事。每次的出发都是为了寻找。寻找文明的起点,寻找祖先的创造,寻找我们回家的路,也寻找我们不忘初心的意志。找到以后,我们要守望,要保护好我们寻找到的这些文化遗产,让它们能够世代传承下去。这就是“布鞋男团”《万里走单骑》的初衷,也是这本书出版的意义所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