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碉楼一开始就是为防盗、防匪而生的,这也许就是它一生的宿命。即使它越来越华丽,越来越挺拔,一如“开平第一楼”瑞石楼的雄伟壮观,一如屹立四百载的迎龙楼,历久弥新。可是,岁月转过四季,厌倦了平静,厌倦了单一,似乎又想来考验这些碉楼们的信仰,于是,在烽火连三月的残酷中,宿命再次降临!
那段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故事,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在法西斯的残暴之中,许多人的命运仅仅一夜之间,就这样被改变了。而他们,也曾经主宰过命运,那些金山映衬的荣耀,仿佛在昨天,仍旧历历在目。
1937年7月7日,一个本应该平常的日子,冥冥之中却成为了历史的开端。横跨永定河的卢沟桥上,日本军队以莫须有的罪名,悍然进攻宛平城,炮火之中,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徐徐拉开!开平的寂静终于没有持续多久,1938年,日军入侵广州市,正式展开了蓄谋已久的“南进计划”。而到了1941年12月8日,震惊世界的一幕出现了:日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偷袭了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同一时间,大举进攻中国的香港,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地,直到12月25日,与开平咫尺相邻的香港沦陷。此时,一批批正在香港做生意的开平乡民遭遇了灭顶之灾,而“开平第一楼”瑞石楼的主人黄璧秀便不幸成了其中之一。战争开始后,他的生意纷纷倒闭,一落千丈,最惨的时候,只能靠吃炸过油的花生饼度日。为了不连累家人,黄璧秀把家眷亲属都赶回了开平老家,只留下自己的两个儿子困兽犹斗。父子三人在凄凄惨惨中,偶然误吃了发霉的花生饼,竟然全部中毒身亡,死于非命了……
对于那些身处异地的华侨们来说,虽然相隔万里,可是家乡的一切都无不成为自己最执着的牵挂,尤其当抗战的消息传来,那种撕心裂肺般的思念就一直挥之不去。众多的开平碉楼中有一座名为“六也居庐”,他的主人叫谭华强,抗战开始后,身在美国做生意的他就与家人中断了联系,那些寄出去的信件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1934年的除夕之夜,当所有人都沉浸在合家团聚的幸福中时,谭华强却独自一人,痛苦万分。那一夜,他忽然晕倒,不省人事。没想到,这一次他再也没有醒来,第二天就去世了,年仅48岁。一个人的离去,往往让一个家族绝望。消息传回国内,“六也居庐”上空愁云密布——这个家,失去了最坚强的依靠,今后的路,该何去何从?
谭华强有一个儿子叫谭国材,父亲去世时他才读小学。而就在不久前,他还用自己稚嫩的小手给远方的谭华强写信,信中他满怀希望地想让父亲给自己带来一个外国的玩具,再加上一块钱美金作纪念。这个小家伙從来就没有见过美金,他只知道这就是父亲为之奋斗的金山!可惜,就连这个小小的愿望,也再也实现不了了。父亲的离去仿佛让小国材一夜之间长大了,年幼的他退学在家,帮助辛劳的母亲料理生活、插秧、除草、挑水。由于家里一下子变得拮据,这个14岁的孩子还要和母亲一起卖衣服维持生计。一次由于装衣服的袋子太大了,他被绊倒在地,膝盖上渗出了血。可是坚强的小国材费力地爬起来,笑着对母亲说:“没事,妈妈,我不疼,爸爸要是在天上看见了会说我不像男子汉的……”
时代的悲剧无人幸免,而这里更像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走进来,里面的人却想走出去。还记得立园大花园后面那个未完成的梦吗?在如今这个叫作“读书亭”的地方,园主谢维立本来想修建一所学校,树木树人,可是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所有的计划只能被搁浅,他被迫前往美国躲避灾难,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在开平,在香港,在美国,战争之殇不断在上演。无论是离去还是回归,无论是忧伤还是愤慨,在国家、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任何小爱都抵不过大义。峥嵘岁月中,永远会有呐喊,这呐喊,回响在开平碉楼的上空,激励着不屈的灵魂,保家卫国!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