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谢文锦的一生如他所翻译的《光明赞》一样,一直向着光明前进。
謝文锦的英名和他的光辉事迹,都将永远载入中国革命史和南京城市史的史册。
谢文锦,字褧霞,1894年3月3日(农历甲午年正月廿六日)出生于浙江省永嘉县岩坦镇潘坑村一户殷实人家。谢文锦家族祖居永嘉县蓬溪村,根据家谱的记录,这个村庄谢姓族人是东晋时期著名文学家、有“山水诗鼻祖”美誉的谢灵运的后裔。祖先源远流长的文化气息,让蓬溪村的谢氏家族也一直保留着“耕读传家”的传统,虽迁居距离蓬溪数十公里的潘坑,但仍然延续了祖上崇文的风气。
1901年,7岁的谢文锦被父亲送到永嘉县中部的岩头镇普安寺私塾念书,启蒙老师郑继恒学识渊深、思想开明,是当地最有学问、最受人尊敬的老先生,而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谢文锦也颇受郑老先生的器重,被视为得意门生。不久,教育改革浪潮掀起,谢文锦幸运地赶上了家乡新式学堂“首班车”,成为广化小学堂学生。就在谢文锦读小学的时候,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划时代的一页被翻开了,长达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彻底废除。谢文锦没有停下求学的步伐,而是继续走上教育改革的新路,于1912年考入温州省立第十中学。这一年,该校录取的学生不到80人,能够在温州府各县数十个小学的毕业生中脱颖而出,跻身升学学生的行列,实属佼佼者。
虽然当时中华民国已经建立,但是,浙江第十中学里的一些老师仍然带着浓厚的封建思想。受新思想影响的谢文锦追求进步,却遭到校内封建势力的歧视,他据理反抗,结果被校方开除。回乡后的谢文锦继续复习,于1913年夏考入考录比例悬殊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再次有幸成为首届学生之一。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两个师范学校。谢文锦考入的不仅是一所培养小学教员的学校,更是一个即将培养出众多革命青年的“摇篮”。
浙江一师(即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陆续汇聚了多位文化名人担任教师,谢文锦在“文武并重”的浙江一师读书期间,李叔同、夏丏尊、单不庵、姜丹书等名师正在这里授课。有幸在这些大师的课堂上听讲,谢文锦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渐渐有了很大的提高。更为幸运的是,谢文锦遇到了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经亨颐校长。校长的谆谆教导,对谢文锦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对他后来选择为祖国、为民族奋斗终生的道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1918年,从一师毕业的谢文锦回到家乡担任岩头高等小学校长。谢文锦在教师岗位上尽职尽责,是一位称职的老师。他变卖自己的财产,帮助穷人子弟入学;引入新式课程,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谢文锦还密切关注着国内政局和世界革命的风云。他经常与杭州、上海等地的师友、同学联系,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籍。此时的谢文锦已从一名自发的反封建爱国者,逐步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革命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