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盾出版社30周年发展历程
文/ 鲁生
金盾出版社社长张延扬
30年峥嵘岁月,30载辉煌篇章。在天高气爽、果实累累的金秋时节,金盾出版社迎来了30年华诞。金盾出版社1983年11月成立,如今已走过30年风雨历程,步入而立之年。30年,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就在这短短的30年中,金盾社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抓住机遇谋发展,一步步成长、发展、壮大,一步步走向成功和辉煌。
奖牌闪亮 荣誉抢眼
金盾出版社,1983年11月成立时,向主管单位借了5000元钱,在一个印刷厂借了3间旧平房便开张上路了。30年来,金盾没向上级要一分钱拨款,完全靠自收自支,自我积累,自我发展!30年,金盾感到最弥足珍贵的,也是金盾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那就是各级机关和领导的关怀支持,出版界同仁的关心帮助,书店朋友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当然,也有金盾社历届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奋力拼搏。30年来,金盾社共出版新书10150种,现仍在市场销售的有7000余种,包括种植养殖、食品烹饪、服装裁剪、美化生活、医疗保健、工业交通、文化教育、经济管理、少儿读物、古典文学、字典辞典、外语教学、军事后勤等十几个大类的图书和750多种内容丰富的音像制品。《百姓生活》、《科学种养》分别出版了158期、94期,在期刊界和读者中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建社以来,第一个十年,出版新书721种,年出新书约72种;第二个十年,出版新书3155种,年出新书约315种;第三个十年,出版新书6300种,年出新书约630种。今年预计出新书首次超过1000种。建社以来,平均每种图书重印3.6次,最多的重印了53次,重印率在85%以上,平均每种图书印发8.8万册,其中印刷发行10万册以上的图书505种;印刷发行20万册以上的图书383种;印刷发行50万册以上的图书137种;印刷发行100万册以上的图书82种;最高的一种图书发行达700多万册。由于出版的图书适合读者需要,受到市场的欢迎,发行码洋从2008年以来连续6年保持在两个多亿元,回款保持在一亿多元,年均发行码洋接近3亿元,每年利润在3000万元左右。
30年来,金盾社有344种图书和音像制品获得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科技图书奖、中国畅销书奖等各种奖励。有142种图书和音像制品被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购买版权,与25家境外出版商建立了版权贸易联系。
金盾30年来取得的成绩,上级给予了充分肯定,获得了许多全国、全军性的荣誉,奖杯奖牌金光闪闪,各项荣誉令人钦羡。1994年,金盾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优秀出版社”;同年12月,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召开金盾出版社经验研讨会,并印发会议纪要,总结和推广金盾出版社的做法和经验。1996年,被国家科委、中国科协评为“全国先进科普工作集体”。1999~2001年,在新闻出版署组织开展的“讲信誉、重服务”社店互评活动中,金盾社连续3年获得第一名。2003年12月,被中央和国家14个部委评为“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2004年2月,时任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在报道金盾出版社的一份材料上批示:“金盾出版社的经验要很好总结、宣传”。为此,中央各大媒体集中进行了连续深入的宣传报道,总政宣传部下发了《关于学习金盾出版社先进经验的通知》,在军内外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金盾被誉为“全国出版界的一面旗帜”。同年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服务‘三农’图书出版发行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被评为“全国版权保护示范单位”。2006年,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出版发行集体”。2007年,在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版协组织的“诚信经营、优质服务”互评活动中荣获出版单位第一名。2009年10月,被北京市评为“首都文明单位”;同年被中国版协、中国发协评为2008~2009年度“诚信经营,优质服务”先进出版单位,金盾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军队出版社。2010年11月,荣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金奖(中国)推广运用奖”。2012年,被北京市评为“新闻出版(版权)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7月,荣获首届解放军出版奖“先进出版单位奖”。现任社长张延扬,1999年初调到金盾出版社任社长助理,2000年5月接任社长,金盾社30年的发展历程,有15年时间是在他的带领下走过的。2002年,他被评为“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2006年荣获“韬奋出版奖”,同年被评为总后优秀党务工作者;2007年荣立个人二等功,同年被总后勤部评为“总后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先进个人”,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200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版协评为“新中国60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中国百名优秀出版企业家”;2013年获首届解放军出版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前任社长刘新明曾被评为“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荣获“韬奋出版奖”,“中国出版荣誉纪念章”。
回顾30年的光辉历程,金盾人深切地感到:没有各级领导和机关的关心与指导,不会有金盾社的今天;没有广大读者、作者、出版界同仁和书店朋友的支持和厚爱,也不会有金盾社的今天;没有历届社领导和全体员工的不断奋斗、拼搏和奉献,同样不会有金盾社的今天。奖牌中闪耀着荣誉,奖牌中也饱含着金盾人的心血和汗水!
眼睛向下 扎根沃土
2002年以来,金盾社叫响了这样一个口号:“让通俗实用的科学知识,从金盾传向四面八方”。这既是对金盾社多年出版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建社之初就确定并逐步形成的鲜明出版理念的具体体现。30年来,金盾在出版工作中坚持眼睛向下,面对基层,牢牢扎根于基层读者这片沃土之中。建社初期,金盾社就明确了“三个为主”的图书出版定位:以实用性科技图书为主要出版范围,以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读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部队基层和广大农村为主要图书市场。“三个为主”的出版定位,使金盾图书形成了通俗、实用、价廉的“三大亮点”,获得了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走上了创造特色、创立品牌的正确道路。针对我国农村广大地区相对比较落后,农民朋友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尽快脱贫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的现实,金盾多年来始终坚持多出养殖、种植类的农业科技图书,使农民读一本书就能学会一门技术。针对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的实际,在图书编辑过程中力求知识性、通俗性、实用性相统一,少讲为什么,多讲怎么办,去掉那些纯理论性的东西,使读者能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在图书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尽量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问答、怎么办等形式,以增强图书的实用性效果。为了实现通俗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统一,金盾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撰写农业科普小册子,使金盾版图书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更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一些农民朋友说:“想买农业书,就找金盾社。”许多农民朋友通过读金盾图书,学会了种植养殖的专业技术,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每年,金盾社都能收到、接到读者许多来信和电话,他们纷纷诉说读金盾图书的收获和体会。
为了保证编辑出版的图书通俗实用,金盾的编辑们始终坚持到生产生活的第一线调查研究,到实践中去寻找选题、策划选题,使出版的图书贴近实际,贴近市场,贴近读者,实用价值高。为了保证农业科技图书的先进性,推广农业新技术,形成新的生产力,金盾三农图书出版中心的同志与有关农业院校和研究所保持密切联系,请专家和教授座谈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推广介绍农业科技新成果,策划符合农村和农民需要的图书选题。为了使金盾出版的图书更具“泥土”味,鼓励常年在外跑发行的同志和基层人员积极推荐图书选题,多年来要求发行人员不仅要发好书,还把为社里推荐选题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和责任。另外,还发动和鼓励“金盾图书读者俱乐部”会员为社里推荐选题,采用一个奖励100元钱。这样做,不仅拓宽了策划选题的视野,而且大大增强了图书的实用性。多年来,金盾社90%以上的图书选题都是从基层第一线经过调查研究策划的。
基层读者尤其是广大农民朋友,收入相对较低,他们不仅愿意买实用性强的图书,而且还希望价格能便宜一些,少花钱多买书。因此,多出物美价廉的图书,在通俗实用的前提下尽可能压低价格,让广大农民和基层读者得到更多实惠,是“金盾人”多年来追求的目标之一。为了保证农业图书的低价位,金盾社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多出小薄本,少出大部头,坚决挤掉书稿中的“水分”,缩减或删掉那些“概论”、“导言”,留下精练、管用的“干货”。二是多出系列单行本,不出那种“大而全”的书。针对农民家庭种植、养殖单一的情况,多出专一性的小册子,不出种植或养殖“大全”,农民需要什么知识和技术就买什么书。三是多出平装本、简装本,少出精装本、豪华本。四是加强核算,努力降低成本。在照排、用纸、印刷、装订等各个环节上遴选价低质优的厂家,努力降低生产成本,确保价廉质优,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不断创新 持续发展
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便没有金盾社的今天!
在“文革”结束后的书荒年代,大家基本上无书可买,无书可读,出本书就是“抢手货”。金盾建社之初,科技书少之又少,出一本书都热销、畅销。《豆腐制做100法》、《快速养猪法》、《家庭养花300问》一次印几万册还供不应求。但是,随着出版社越来越多,出书品种越来越多,人们获取知识,获取精神享受的渠道越来越多,图书单品种销售数量下降,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成了必然趋势。面对图书市场的疲软,金盾社在坚持“三个为主”出版定位的同时,注意了解新情况,研究新对策,与时俱进,在出书上提出了“上品种、上规模、上档次、上新领域”的新目标,提出图书内容和出书结构要求新求变,并在“加强少儿类图书、加强外语学习类图书、加强农业新科技知识图书、加强素质教育类图书、加强中老年人休闲保健类图书、加强工具书、加强军事后勤类图书、加强励志类图书、加强经管类图书”等九个方面下功夫,从而形成“多层次、宝塔式”的出书结构。所谓多层次,就是适应不同层次读者需要,将图书出版分为大众性科技图书、专业性科技图书和大型精品图书三个层次。所谓宝塔式,就是对三个层次的图书在出版数量上区别对待。实践证明:“多层次、宝塔式”的出书结构,不仅与“三个为主”的出版定位相吻合,而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它的内涵,巩固了金盾社的品牌。比如,农业科技是在不断发展的,图书出版只有站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前沿,经常充实新内容,推出新版本,才能长久占领市场。我社1985年出版的《快速养猪法》,近30年来已经修订了5次,先后重印53次,共发行了442.4万册。近几年来,根据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和农副产品外贸出口增加的新趋势我们又组织策划了农副产品无公害生产丛书、良种引种指导丛书和标准化生产丛书、新型农村干部暨大学生村官培训丛书、农民工进城培训丛书等图书的出版,适应了农业发展的新需求,投放市场后就受到读者欢迎。
为谋求金盾的持续健康发展,金盾社在抓好图书出版的同时,积极抓好音像制品的出版,并于2004年3月和2006年1月分别创办了《百姓生活》、《科学种养》两种杂志,使金盾社走上了图书、音像、杂志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之路。
音像部对外称金盾音像出版社,成立于1995年,18年来,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努力制作科技含量高、好懂易学的音像制品,为广大基层读者服务。18年来共策划音像选题770个,出版音像制品750种;有20种音像制品被列入《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综合治理棉铃虫》、《植棉新法——基质育苗移栽》等11种音像制品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科技音像制品奖”、“中华优秀出版物音像制品奖提名奖”、“首届解放军出版奖音像制品奖”。
《百姓生活》杂志2004年3月创刊,始终坚持服务百姓,关注民生的办刊宗旨,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创刊9年来,多次进行改版,努力为读者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刊用的稿件从未出任何政治问题及低俗不健康的内容。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以来先后发行60多万册,有80多篇文章被《读者》、《文摘周报》、《老年博览》、《健康文摘报》、《中外健康文摘》等多家报刊转载。2012年,通过“中国知网”阅读《百姓生活》杂志的机构和个人分布在13个国家和地区,点击率也进一步增加。他们严格落实“三审”制度和内容审读制度,把错情消灭在杂志付印之前,被中国期刊协会评为“编校质量优秀期刊”,去年在总政组织的编校质量专项检查中差错率为零。《科学种养》杂志2006年1月创刊,在短短7年中,他们聘请全国和种养界的知名学者和领军人才组成编委会,“专家课堂”等重点栏目和重点文章由具有高级职称的作者亲自撰写。栏目设置主要根据基层实际需要确定,稿件优先采用来自基层作者的稿件,使杂志成为宣传农业新政策、了解农业新知识、学习农业新技术的科普课堂。杂志刊载的文章力求短小精悍,内容通俗实用,让农村读者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通过学刊用刊,许多农村读者已经成长为小有名气的种养大户和致富带头人。2006年《科学种养》杂志编辑部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该刊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推荐为全国《农家书屋重点期刊》;被龙源期刊网评为电子期刊100强。今年8月,被评为最受读者欢迎的50种期刊之一。2009年以来发行约240多万册,很多农家书屋都订阅了《科学种养》,现在每年的经济效益超过上百万元。
广告收益屡创新高。为适应期刊市场的发展变化,金盾社对《百姓生活》和《科学种养》杂志进行了市场经营探索性改革,紧紧围绕杂志的广告招商、宣传和合作,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市场拓展,使广告业务客户不断增加,在广告行业总体下滑的大背景下,仍然保持了广告收入不断增长。2009年以来,两刊广告收入达600多万元。
不断的创新,使金盾走上了持续稳定发展之路!
服务一流 众口皆碑
金盾的服务,在出版界是有名的。金盾人认为,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讲诚信能赢得市场,服务优能招徕顾客。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作者、读者和书店,只有真诚地把他们当作知心朋友,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才能赢得大家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在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更要坚定“诚信为本,服务至上”的信念,把读者当上帝,视书店为朋友,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读者的需要就是出版者的责任。读者是出版社的“上帝”,必须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不仅要出好他们平时需要的实用图书,而且更要出好他们在关键时候急需的图书。比如2003年“非典”期间,市场上急需防治“非典”的图书,这时恰好北京军区联勤部想组织编写一本《非典型肺炎防治》的书稿,这与金盾社一拍即合。社领导全力协调写、编、印、装各个环节,像接到作战任务一样,昼夜加班,突击编印,短短3天时间就把15万册防治“非典”的图书发往有关部队和全国书店,及时满足了军地读者抗击“非典”的急需。在策划图书选题时,有的选题带有明显的地区性,销路窄,但当地农民确实急需,遇到这种情况,金盾社从不在乎出书后卖得少,经济效益低,照样积极策划出版。比如有位跑发行的同志在云南农村了解到,当地农民急需种植八角的图书,社里责成有关编辑室马上策划选题,组织书稿,很快正式出版,满足了云南当地农民的需要。
把发行的触角伸向基层。金盾社成立之初就面向市场,在全国出版界率先实行自办发行,这在我国图书发行体制改革中是一个创举。30年来,金盾社培育了一支以军队离退休老干部为主体,在全国出版界都广受称赞的过硬的发行队伍。这些从事发行工作的老同志,经过部队的多年培养,纪律观念强,勇于吃苦,非常爱岗敬业。他们常年在外,冬天迎着风雪走,夏天不惧汗水流,踏遍千山万水,始终无怨无悔。金盾社员工称赞他们这支发行队伍“特别好发动,特别耐寂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书店朋友说他们是“老红军、老八路发行队伍”。
金盾社在图书发行中了解到,有些偏远地区的读者买书很不方便,有时为买一本书赶到县城新华书店,花的车费比书价还高。为了方便偏远地区的读者购书,金盾社自2001年6月起,办起了“金盾图书读者俱乐部”,专门为读者提供邮购服务。任何读者只要想买金盾社的图书,都可以自动成为读者俱乐部的会员。会员购书不规定指标,还可享受折扣优惠。为使会员及时掌握出版社的出书信息,他们每月通过《信息快报》、网络,发布图书、音像制品和两本杂志的信息,供广大读者选购。目前,金盾社已发展会员上百万人,大部分是偏远地区的农民。近十年,为读者邮购的图书码洋达1200多万元。为方便农民读书,他们还先后在全国选择部分比较贫困的乡镇办起了“金盾农村图书室”,每年都为这些图书室捐赠几十万元的图书。截至目前,这样的图书室已发展到80多个。这些乡镇的农民,运用所学的科学技术知识从事农副业生产,有的已成为当地学科技、用科技的示范样板。许多读者纷纷来信,表扬金盾为读者服务热情周到,真心诚意,在出版界堪称一流。2002年9月,山西的王伟和王小红两位读者,以为金盾是北京市的出版社,便给时任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写信表扬“金盾出版社是老百姓贴心的出版社”。
热情诚信为书店朋友服好务。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新华书店,是出版社联系读者的桥梁,热情真诚地为书店服务就是为读者服务。多年来,金盾在为书店服务上动脑筋、想办法,采取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措施。在供书方面,他们努力提高发行速度,把订单分为一般和急件,对急件做“五优先”和限时作业,并做到三快:处理订单快,配书快,发运快。近几年,他们采取自己派车和利用地方汽运的方式,对绝大多数书店提供上门服务。在供书方面,为书店提供全程服务。售前实行“三不分”,书店不分大小,订货不分多少,路途不分远近,一样热情服务;售中做到发货品种无误、数量准确、包装牢固、托运迅速;售后实行收不到的管查、查无下落的管补、卖不掉的管退。30年来,面对成千上万的客户,发货次数更是难以计数,金盾没欠过书店和读者一本书,不论是书店还是个人,只要告知书未收到或缺了哪一本,他们都立即查对,查不到下落的都一律如数补齐。金盾人感到,要把服务工作做好,诚信是根本,标准没止境。从2000年开始,金盾认真总结以往服务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针对新的情况,适时提出了做好服务工作的“三变要求”:变等上门求为主动上门问,变分外事为分内事,变不能办为办得好。在为书店服务上叫响了两个口号:“把金盾出版社办成京外书店的‘驻京办事处’,把金盾社办成京外书店职工的‘北京之家’”,时时处处竭力为书店及其员工排忧解难。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金盾社接送书店客人累计达5万多人次。每年年初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他们都积极为基层书店的朋友联系安排食宿,购买返程车(机)票,派车接送站。有的书店朋友或亲属来京看病,他们主动帮助联系医院,找专家会诊或做手术,使他们感到像自家人一样亲热。亲密的社店友情,密切了金盾与书店的业务合作,大大促进了图书销售。
积极捐赠图书为社会公益事业做贡献。建社以来,金盾一直坚持积极参加图书捐赠活动,开展公益事业,为支援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部队建设做出了有益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仅2009年以来,就为社会公益事业捐赠图书上百万册,码洋超过1000万元。
科学管理 活力无限
科技是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出效益。30年来,金盾坚持从实际出发,实施科学管理,摸索和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办法,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员工的无限活力,为金盾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全员聘任制,满负荷工作。金盾出版社从建社初期就实行全员聘任制,除社领导由主办单位任命外,其余人员一律聘任,包括各部门的领导。金盾社聘用的老干部大都是总后机关以及其他军兵种机关离退休的师团职干部,他们自身素质好,政治强,懂专业,又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由于长期的军营生活锻炼,我军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和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在他们身上已深深扎根。这些老干部到金盾后,爱岗敬业,忘我工作,勇于吃苦,不计报酬,以他们的实际行动铸造了金盾品牌和“金盾精神”。一位老编辑曾高兴地写下一副对联:“风调雨顺清静地,精耕细作老黄牛”,横批是“老有所为”,以此抒发他们在金盾工作的愉快心情。近些年,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工作需要,金盾也先后聘用了一些年轻的大学生、研究生。但是,无论人员成分怎么变化,到金盾工作就是“金盾人”,大家在良好的氛围中,在有效的管理中各尽所能,快乐工作,积极自觉地为金盾发展做贡献。
用制度管人管事无例外。金盾在实行全员聘任制的同时,制定和逐步完善了《金盾出版社管理规定》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等一系列严格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建社以来,先后制定规章制度134种。社领导坚持“对员工讲信任,用人讲公平,管理靠制度”的管理新思路,强调“领导有情,管理无情,制度绝情”的管理理念,让扎扎实实干工作,为金盾发展贡献大的同志不吃亏,让出工不想出力,只想索取不愿奉献的人无立足之地。2002年以来,金盾社根据新的情况,结合本社的具体实际,积极稳妥地推行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为了鼓励大家“多编书、快编书、编好书”,制定了金盾社编辑人员激励办法,根据到社工作时间的长短,制定每个编辑的年度选题策划和编辑字数、本数任务指标,并严格成本核算,年底按照完成任务情况和每本图书的实际效益,分别给予不同的奖罚。为了鼓励“多发书、快发书”,增强金盾图书的市场竞争力,制定了发行人员激励办法,每年参照近三年各地区实际完成的发行码洋数额,回款数额,加上一定的增长比例,确定新年度的发行任务指标。根据发行员全年指标完成情况,年底分别给予不同的奖罚。为了鼓励“二线”人员在“被动工作中”求主动,积极服务“一线”,促进“一线”,对“二线”工作部门和人员也分别制定了考核办法,能量化的尽可能量化,不能量化的也要把工作质量标准具体化。达不到标准要求,则扣分扣奖金。“二线”人员有了自己的目标,树立了风险意识,强化了服务观念,全社工作形成了“一盘棋”,大家以社为家,工作热情十分高涨,使金盾各项工作都呈现出一种新局面。
新的平台 新的希望
建社之初的金盾社,全部家当就是5000元借款和三间旧平房,一直到2008年,金盾一直没有属于自己产权的工作用房。由于库房严重不足,使新版图书不能及时入库,旧书清理工作不能及时展开,制约了金盾图书的出版发行工作。为了彻底改变这种局面,金盾社的领导千方百计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努力争取领导和机关支持,自筹资金6000万元,于2008年5月建成了1.2万平米的金盾新办公大楼,还新建了占地45亩的金盾培训中心,并新建1.5万平米图书库房,为金盾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金盾办公楼的建成使用,彻底改变了办公条件,楼内有标准办公室100余间,另设有各种大中小会议室、接待室和阅览室、荣誉室、样书室、资料室等,有一个可供240人开会使用的多功能厅,还有设施齐全的录像演播室,可供独立制作音像制品使用。大楼内部设施功能齐全,办公设备整齐划一,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新办公大楼投入使用后,每个编辑和主要部门的工作人员都配备了微机,目前微机配备达160多台,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全社建立了以图书出版、发行、储运、邮购以及财务等核心业务为主的管理系统,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远程管理软件,将处于不同地域位置的发行、财务、储运、邮购连接成了一个互通网络。建成了出版社门户网站,搭建起出版社与经销商、书店及读者进行联系的平台。
近30年,金盾的主业一直是图书出版,1995年开始进入音像出版领域。2004年、2006年又分别创刊了《百姓生活》、《科学种养》两本杂志,使金盾的发展有了新的抓手和平台。去年,根据数字出版和新媒体传播日益发展的新形势,金盾又向国家广电总局申办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和《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今年9月,鉴于金盾的经济实力和良好的社会信誉,国务院新闻办又向金盾颁发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这“三证”,为金盾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平台和广阔空间。
面对各级机关的信任和重托,金盾人踌躇满志,也深感责任重大。他们有信心和勇气,以30周年社庆为新征程的起点,高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继续团结奋斗,开拓前进,努力为金盾书写新的辉煌篇章,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