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细化到某些产业上来分析,甚至是革命性的改变。网络化、信息化对大众出版领域的影响巨大,产业改革调整的步伐也迫在眉睫。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电子商务发展迅猛网络商店逐步兴起,图书这种大众需求范围广泛,配送相对方便的商品很快成为网店销售的主力。从开始的当当网、卓越网到如今以3C产品起家的京东网,几大网店的折扣、店庆硝烟四起,传统的出版发行渠道秩序被打乱,很多出版机构对此苦不堪言。
排除网络技术对发行渠道的影响,近些年来、电子词典、MP4以及各种电子终端阅读器的发展,更对以纸质图书为主要出版内容的传统大众出版领域产生了本质上的影响。有数据显示,在接触过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终端阅读器阅读等电子阅读方式的读者之中,有超过半数的读者表示可以接受付费下载阅读。另外,印刷设备巨头海德堡公司对印刷媒体和数字媒体的市场份额做过调查统计,最近的十几年中,电子媒体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印刷媒体的增长幅度约6个百分点,到2010年,电子媒体的市场占有率已经高达52%。
可见,技术带来的冲击已经从终端的销售渠道,蔓延到上游的图书生产方式。如果出版机构不积极应对,抓住变革的机会趋利避害,很可能会面临一个不容乐观的未来。对于广大的出版机构来讲,需要抓住渠道和图书生产方式这两大方面来作文章。
渠道需灵活多样
去年,京东网上商城开始运营图书零售业务,网络图书商城开始打价格战,把图书市场多年形成的固有市场规则搅乱,出版社叫苦连天,今年5月,京东商城打出了“全部少儿图书四折封顶”的促销广告,其他一些网络书店也随即行动,加入价格大战的狂潮。此举引起很多少儿类图书出版社的强烈不满,接力出版社等24家少儿出版社联合发表声明,首先举起了维权大旗。网络商城的低价倾销,从表面上来看损害了出版社的应得利益,实际从长远角度来讲,最终还会损害读者们的权益,对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或许,出版机构对于此类事件无法控制,但是在大众出版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也可以发展新的经营模式。面对网络书店带来的市场压力,现在很多出版机构已经开始积极开拓思路,开拓自己可控的交易平台。清华大学出版社在成立30周年之际,开通了“文泉书局”网站,上线图书均为自己所出版的图书,以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为主。另外,非常具有品牌优势的生活·新知·三联书店,在既有三联书店的基础上,也正在筹划三联折扣书店,不日即将开业。此外,一些民营出版机构运营方式更为灵活多变。很多民营出版机构开始投资开建自己的书店,获得好评最多的是“凤凰一力”的“字里行间”和“蜜蜂出版”的“蜜蜂书店”。字里行间书店在远洋国际中心,很适合城市中的人落脚休憩。而位于北京著名艺术区宋庄的蜜蜂书店,在选址策划时显然也经过深思熟虑。宋庄在国内外艺术界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亚洲最大的艺术群落,居住有相当数量的画家、文艺爱好者。而蜜蜂出版本身就以文化艺术类图书的出版为主要业务,并且已经在圈内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所以蜜蜂书店依然主营文化艺术类图书,所以在这里更容易得到目标顾客群体的认可。
所以,无论是利用技术优势开发自己独有的业务,还是依托专业优势设立实体店,都是应对网络销售商蚕食市场份额的可行办法。
内容保证出版品质
在当今的数字出版时代,技术的便利条件使很多人都可以成为作者,但是具体落实到出版层面上来讲,必须首先经过专业编辑的加工。这一点与纸质图书的出版毫无二致,所以不论是传统的纸质图书还是数字出版的图书,其核心的价值仍旧是内容,尤其是品质高、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内容。所以我们在讨论数字出版时,应该明白,图书从羊皮纸、竹简到纸质图书,再到数字终端器阅读的图书,它改变的只是载体形式。出版社创造或者编辑了内容,使读者能够读到内容,对于出版社来讲,这才是出版的本质,中国目前有40多款手持阅读终端问世,其中绝大多数缺乏优质的内容资源。将来很可能还会出现更多的载体形式,但是无论载体有多少种,其根本仍然是数字化的内容资源。这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内容为王”,谁拥有更强大的内容整合能力,谁就掌握数字出版的主导权。许多出版机构正是基于此种想法,开始着手抓住自己内容的核心优势,利用市场转型之际抢住先机。
商务印书馆就是首先利用自己的大量内容资源进行整合,抢占先机。他们讲自己的出版资源分为现代和历史出版资源两大类,分别以在线方式、电子书、数据库等多种方式进行整合,比如《四库全书》网络版和“工具书在线”等方式,自己首先抓住了核心资源内容。无论以后阅读方式如何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这种做法使商务印书馆在数字出版的大潮中拥有了核心竞争力。
与文字类图书不同,图文书居多的艺术类图书,更是“内容为王”的有力说明。以蜜蜂出版曾经推出的《达·芬奇笔记》为例,蜜蜂出版在推出此书之前曾经做过一些市场调查,在《达·芬奇密码》等畅销书完,之后还有一些传统的名人传记,以及专业性较强的解析类图书。
于是蜜蜂出版策划了一本配有近400幅达·芬奇手稿珍品的《达·芬奇笔记》,全面翻译了原手稿的注释,此书不仅从完整化和全面化上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精细地排版和手稿的影印,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数字出版很难做到,即使勉强做到也很难和纸质图书拥有一样的美感。
在图文书上所保持的优势并不能使人停滞不前。科技总是在进步,虽然现在的数字图书可能达不到读者的要求,但并不等于在未来的几年内无法实现。所以蜜蜂出版在保持自己优势的同时也积极开拓数字出版资源。数字出版依托现代信息产业发展,是高投资和高收入的新兴产业。因为投资较高,自然风险也就颇高。所以对一些民营出版商来讲,拥有自己的出版平台需要大量资金、人力、物力,风险较大。蜜蜂出版在这种状况下,与著名的网络公司、优质出版资源平台一起写网达成了战略合作共识,成为其艺术频道版面的合作出版商。这种合作方式不但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把蜜蜂出版的已有资源数字化,也可以利用一起写的平台,将网络上原创的更加专业的数字化内容化为纸质出版内容。达到“传统出版---数字出版”和“数字出版---传统出版”的双向交流沟通。这种交流沟通,实质上还是内容上的交流沟通,是出版资源路径的拓宽,也十分具有借鉴意义。


品牌保证内容
前面谈到了数字出版时代的渠道和“内容为王”的问题,提到了渠道和内容的主要性。但是还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品牌”才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在出版领域建立自己的优秀品牌,才能掌握主动权,对于数字出版领域更是如此。在传统的出版领域建立起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才能首先掌握优良的出版内容,将首先掌握的优良内容首先化为数字出版资源,在“内容为王”的数字出版时代,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品牌的建立可以从很多方面来实现。首先,要做到的是保证自己的产品质量。其次,可以从对顾客的增值服务中来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有些儿童类、生活类图书可以以多媒体互动的方式来呈现,培育自己固有的读者群,或者将他们与最喜欢的作者联系在一起。这种互动的交流方式,很容易建立信任感,在读者心目中逐步建立自己的品牌。
蜜蜂出版就是这样利用书店资源,逐步建立起小众范围内的读者粉丝。这些粉丝对相关艺术服务也有很大需求。于是,蜜蜂出版在出版优良艺术类图书的同时也为其图书作者、读者、书店的顾客提供艺术品翻拍、画册出版、图书出版甚至是画家经济等服务。这样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艺术出版、艺术品代理、书店服务商业链,逐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形成品牌,由出版图书到吸引读者,再吸引到画册出版业务、艺术类代理服务,再由此吸引到新的优良出版内容,如此良性循环下去之后形成规模,蜜蜂出版的品牌价值与经济产值将不可低估。
在出版领域,无论将来图书的载体会以什么方式出现,主要紧紧掌握“渠道”、“内容”、“品牌”这几大核心要素,以出版实质的不变应出版媒介的万变,应该都可以从容应对,利用恰当的技术手段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