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的哈尔滨春意盎然。作为第2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第四届“读者大会”于5月29日下午在哈尔滨环球剧场举行,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黑龙江省委省委宣传部长张效廉、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刘建生、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副司长陈亚明、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等出席大会。
“读者大会”概念由中国出版集团开创,是在出版业界各种交易会、展示会之外凸现“读者”的创意行为,是当今形势下以文化来营造气氛、惠及民生的重要举措。“读者大会”已成功举办三届,以“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和“读者至上、享受阅读”为主题,希望能够更好地激发广大读者的学习热情,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为构建书香社会、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贡献中国当代出版人的一份力量。
本届读者大会由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发起,并与中国出版协会,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印刷发行管理司,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新闻出版局、黑龙江省作协、黑龙江出版集团、哈尔滨市新闻出版局等9家单位联合主办,还吸引了中国科学出版集团、北京出版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等全国28家兄弟出版单位加盟协作。大会内容丰富,各环节精彩纷呈,包括中国数字出版产业第一门户网站——大佳网正式上线,迟子建、余秋雨、倪萍等作家与读者们现场互动、分享阅读感受,图书公益捐赠以及由闽江小学、萧红中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生们表演的文艺节目等。
大佳网上线
2011年将是中国数字出版的竞合元年。预示着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数字化升级、全业态数字产品不断创新的中国数字出版网——大佳网(www.dajianet.com)在本届读者大会上正式上线启动。在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互相竞合的时代,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犹如鸟之双翼和车之两轮,共同满足读者不同层次、不同情境、不同审美趣味的阅读需求。大佳网是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倡导优质阅读、打造作家与读者交流平台的又一重要体现。该网依托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强大的资源搭建,未来致力于联合全国出版发行机构,聚合国内优质出版资源,共同搭建中国数字出版最大的推送平台。此次上线运营的大佳网只是第一期,有很多内容与功能有待完善,但仍可以看出目前上线的大佳网仍然在开放式合作模式、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自主经营自助宣传平台,原创自选出版专区等多个方面具备优势与创新。
此前,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于5月19日书博会开幕前夕,在北京隆重举行媒体见面会,介绍大佳网的建设思路、上线计划、运营方向等等,并正式聘请由沈昌文、李敬泽、止庵、梁文道、马家辉、黄集伟、何力、刘苏里、苏小和、熊培云、刘瑜、杨葵等20余位名家组成大佳网首批顾问团,聘请名家共同参与大佳网未来重点专题策划、阅读引导等内容建设。大会现场还播放了他们对大佳网上线的美好祝福和对中国数字出版的寄语。
5月28日至30日期间,余秋雨、倪萍、迟子建、郦波、蒋一谈、杨红樱、王树增、王跃文等众多名家做客大佳网直播间,与读者现场交流新书创作、数字出版、版权保护、优质阅读推广等诸多热点话题。同时,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还为关注大佳网、关注优质阅读的读者朋友们准备了名家签名图书及神秘大礼,参与互动环节即有机会赢取。
名家之音




读者大会是作家、出版人和广大读者的盛会。今年,余秋雨、倪萍、连丽如、迟子建、王树增、郦波、常新港等国内文艺界的名人以及来自奥利地的著名绘本画家康妮?沃尔夫女士都受邀来到了大会现场,与各位读者朋友们一起交流互动。
迟子建:哈尔滨是一座多元文化会聚的历史名城,这片土地不管在什么年代从来没有停止过读书声。读书使我们获得了美的享受,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我得到的从事写作30年来最珍贵的一份礼物就是来自读者的馈赠。60位喜爱我作品的读者去年悄悄发起了手抄我的作品活动,各领域的人士将他们的抄本会聚到一处装订成册。捧着沉甸甸的手抄本,看着60位读者的字迹,我感到无比幸福。这个手抄本将摆在我的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永远陪伴我。
读者大会是第四届,虽然举办的每一个城市历史不同,但读者的热情是相同的。我相信哈尔滨的作者读书的热情会更高。最后我要说每一个爱书人的眼神,在我眼里都是很美丽的,这样的目光,会温暖你我、照亮你我。
王树增:我是一个有42年军龄的军人,几十年的军旅生涯给了我一个基本的品质,就是作为一个军人,要勇于担当,要有使命感,作为一个作家我也把军人的特质用到写作上。我觉得一个民族、一个人,如果想得到发展,如果能取得成功的话,必然依靠两点,一个是物质的发展,一个是精神的传承。我们中华民族有悠久的文化,有很多悠久的传统让我们一代一代传下去。我有一句话与其说我在写历史,不如说我在为前辈们写心灵史。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得到青年观众的喜欢。
余秋雨:我不是一个写书的人。任何一个写书的人,首先是读者,他读的书比写的书多得多。我也是以读书的角度来谈点经验。我的身份是一个多年的教师,从这个身份的角度会看到下面这么多的孩子。不管我多么谦虚,我也以老师的身份来跟你们说一点经验。我前不久发现很多学生都是系主任级了,或者是校长这一级了。我想讲这么几句。我希望在座的孩子们能够了解读书的经验。有这么几条:
第一,给读书分个类。不要混成一题,一个是知识型的阅读,一个是消遣型的阅读,一个是精神型的阅读,这三类阅读都需要,不要贬低哪一类,但是要分清楚,混成一类很麻烦。
第二,在精神性阅读当中,你们要问老师,要问年纪大一点的朋友,问作家,这些书当中,哪一些是一流的,哪一些书是二流的,哪一些书是三流的。第一流的书是因为它道理干净,所以它读起来要比别的书简单。有些很简单的书看起来很简单,但是集合不起来精神,所以会对阅读这件事情产生倦怠。这样的话,我们还是努力地去读第一流的书。
第三,要注意量。尽量的量少一点,多读经典。前两天我发表一个意见就是为文化做减法。有些书不分等级、不分良莠,到处宣扬,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选择少一点。
第四,不读你一下子看不下去的书。有些人觉得这书很重要,但是我看不下去,可是我还要看。那不行,你在寻找你喜欢的书,其实是在寻找你自己。你为什么突然会崇拜法国19世纪的一个作家呢?理由很简单,你的生命架构和他的生命架构有一种心理学上的“同构”关系。为什么哈尔滨的孩子会那么喜欢他呢?就是生命结构中的同构关系。如果你抓住这种关系,你就等于抓住了通向伟大的缆绳,即使成不了伟大,你的心灵也会高贵。
倪萍:现在有很多人怀疑《姥姥语录》里的画不是我画的,但是这些画确实是我画的。我以前也自己经常画一些画,我也以慈善的行为拍卖过一些。其实很简单,姥姥很喜欢画,我以前也经常画一些,那我出书出版,找人画插画还得花钱,于是我觉得我也能画,于是胡画乱画就变成了这样。
我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出书写作,认字、会写字儿都可以成为作家。我一直特别感谢“业余”这两个字,我就是业余的作家。我和迟子建是同学,我经常看她的书,非常喜欢她的书,也经常买她的著作,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当然她也没送过我。很多人都能写作,而且你写出来的不一定比他们差,每一个人的潜质都是无限的。比如说我画画,去年夏天没有任何人教我,我就画成那样,就10天的时间,我自己很震惊。人身上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你勤奋努力,只要你真的去做。这点我觉得我感谢姥姥。
连丽如:我是传承人,我就有责任传承评书培养年轻听众,而且有责任把老一代的在30年代的40年代写的评书,写出来整理出来奉献给广大朋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听评书也可以长寿。
郦波:我之前冬天的时候来到哈尔滨,零下30多度去萧红的故居,坐在萧红肖像旁边很镇定。我当时的感受很深,我要读书,因为我是一个教书匠。我在萧红像的旁边离得很近,我说在花开的季节我还会来,现在花开了。
其实读书是一种生活的姿态。曾国藩是一个儒学大师,他曾经在家书里面预言过,一个人的气质70%是遗传基因决定的,我怀疑他是学生物学的,只有一件事可以改变,那就是读书。古人是怎么读书,刚才各位老师也说到很多读书方法。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不是一定要读懂才会读,我认为只要喜欢读就可以读。书有五种读法:一种读法就是,中小学生里面是,老师读开头,剩下就是由学生自己一个字一个字读。有一两个学生使坏,加快读,大家都跟着加快读。还有一种就是谱上曲来读。比如欧阳修的《蝶恋诗》,要一边吟一边唱。
康妮?沃尔夫(奥地利著名画家):我要告诉大家这样一句话,其实你是可以通过阅读去了解这个世界的。大家最开始通过图画来了解书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因为图画并没有语言的限制,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容易接受的。我游览过北京、哈尔滨,每次遇到一些有趣的情况,看到非常美的风景都会记录下来,在草稿本上,通过自己的图画来表达情感,这也是我今后创作的渠道。

常新港:我呼吁一些作者,为孩子多写一些东西,儿童真的可以会获得很多的东西。我的童年和少年确实是在北大荒长大的,那段经历对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我对北大荒生活的作品是写了一些。我写作的初衷只有一种冲动,只是想把一种作品告诉当下的孩子,在中国还有那样一种生活,远离城市的大自然的辽阔。这种作品,能够接近人的灵魂,接近孩子的心灵。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
图书捐赠
关注公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使得读者大会同时成为一个公益文化盛会。前三届读者大会,中国出版集团共捐献了19个图书馆。到第四届读者大会时,中国出版集团将一份珍贵的礼物——价值83.5万元的图书,捐赠给了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市萧红中学、闽江小学、继红小学、哈尔滨儿童福利院、北大荒农垦总局所属建设农场、云山农场、291农场、850农场等九家单位。九家受赠单位的代表在热烈的掌声中登台表达了自己的感激。捐赠仪式以后,大会的最后一轮活动是幸运大抽奖。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宋晓红、王俊国,黑龙江出版集团副总经理于晓北,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潘凯雄,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中华书局总经理李岩,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社长刘晓东,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吴斌,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党委书记汪家明,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共同抽取出了200位获奖读者,充分体现了“读者大会”的主题——读者至上,享受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