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货满足率的问题,一直是图书馆界非常敏感的话题,也是让许多图书馆很光火的一件事情。一般而言,前两年供货满足率在70%就算不错了;近一二年,有的供货商能将满足率提高到80%以上,应当说 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但是,普遍的情况仍然是满足率偏低,这就比较严重地影响了图书馆的馆藏建设。
供货满足率的问题,实质上包括两大因素:一是时间,二是数量,即按照要求的时间,足量地向购买者提供图书产品。这实际上是出版发行行业的供应链的问题,是行业的整体问题,也是个体的单位内部的工作效率问题。这里我们主要探讨一下行业层面上的问题。
我们对新华书店总店北京发行所做了半年的追踪统计,发现从图书馆来了7万笔添单,未满足5600笔,满足率是92%。这是可以从金额上计算出来的,但能反映出实际添货效率的,还是操作的次数。
综合各种书店的未能满足供应的情况,总结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时间上信息与实物错位。这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已经发布,但是还没有出版,有的时间还很难确定,一些购买者不等了,撤单;二是绝版的情况,确实无货了;有的是已经出版了新的版本,旧版本不再供应了;有的图书成本高,即使有一定的订数也不再重印了;三是出版社暂时无货,但可能再过一段时间有退货,而客户订单必须处理了,缺少的书没有人继续关注,则不能满足了,除非客户重复下订单。
(二)商务关系导致的不满足。目前民营单位与正规出版社的合作出书很多,大多由民营单位自己发货,但很多都是渠道不明,不知道从哪里进货;供货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十分复杂,不往来的很多,一旦接的订单中有关系恶化的供应商的书,只能不供应了;有的书是因为折扣过高,超出竞标的折扣很多,做起来亏损,也不发信息,也不供应了;有些系统发行的图书,没有渠道进货,无法供应;有些地方偏远的出版单位,由于订数小,发运费用过高,不供货;有的干脆就是时间要求太紧,外地要货来不及,当即就说不供应了。
(三)采购渠道单一也是满足率不高的原因。图书出版后,分散到各个书店,但是不会在同一时间售完;但是各个书店之间没有条件互联,做到资源共享。大多是从出版社找找,顶多再从一两家批发商处找找,没有就算了。
(四)管理问题导致的不能供应。有些单位的计算机系统不佳,信息有差错,实际上有书,但是没有搜索到,只能不供应;有的单位环节太多,时间不能满足,导致撤单;有的是因为内部采购通道单一,一地没有,再无办法,导致不能满足。
解决满足率的问题,是出版发行行业的大事。比如,图书馆界全年购书40亿元,如果提高10%的供货满足率,可能多带来4亿元以上的销售量,对出版发行界有着重大的销售价值。
问题的解决,还是要通过观念创新和技术创新来实现。
观念创新指的是,出版发行界要充分重视图书馆市场,要为开发和服务这个市场舍得投入。其实,很多出版社仍然觉得图书馆市场小,看不上,所以不愿意在有关的信息发布、技术支持上投入,导致下游书店面对需求时得不到有效的技术保障。技术创新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是信息内容方面,要建立全国统一的预告书目和可供书目的发布体系,真正的100%的满足,还是要靠预告书目,预定是最保险的。当看可供书目时,有的书已经进入绝版书目了。可供书目是主要的书目,明确告诉可否采购得到。二是技术方面,只有各种供应商全面互联,才能够将可供的体系维护好,实时告诉采购方哪种书在哪里可以买到。但是,这两点的实现都有着相当的难度,注定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当然,要保证满足率的提高,图书馆还要睁大眼睛,选择那些确实是将图书馆供应作为事业的书店作为自己的长期合作伙伴。不论市场怎么变化,任何一家书店都不是万能的,毕竟有着各种各样的商务关系在发挥着作用。所以,一个诚实的供应商只有在业内获得最广泛的供货支持,才能将对图书馆的供应满足率提到最大的程度。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