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题展示】
周作人擅长挖掘细小之物、平常之物中的别样之美。他在《喝茶》中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这就是生活的况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慢慢体味到:花鸟虫鱼、琴棋书画等生活百态中都可能隐含一种特殊的况味。不同的体验,丰富了不同的人生……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解析】
生活中琐事繁多,如果我们观察生活时,不只是简单描写叙事,而是能够感悟其中具有哲理的况味,那作文定会有另一番情趣。我们可以从家乡的泥土味、青草味中感悟思乡情味,从母亲熬的小米粥的香气中感悟母爱。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生活,把生活中体味到真情实感的味道(酸甜苦辣),以小见大,深度开掘,运用哲思,“蒸煮出”生活的况味,那文章定会令人耳目一新。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从各自不同的生活百态中,寻找人生的雅趣,去寻找琴棋书画诗酒茶的味道,甚至欧式咖啡的味道,蒸煮出属于自己的味道。当然,写生活化作文时,我们也要注意一些问题,譬如文题分离,生搬硬套;选材狭窄,内容单一;叙事繁杂,主旨浅白。
高中生以写复杂记叙文为上,绝不只是把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即可,或仅交代背景,而高潮处、转折处一笔带过,若缺乏精彩的细节刻画,最终会导致文章头重脚轻,详略不分。复杂的记叙文,是要在所写事件中找到一个支点,或线索,作为叙述的重点,以此生发一系列丰富的枝节,编织成精彩多变的华章。作文找不到事件关键的支点,学生就不能深入挖掘文章主旨意蕴,如果只停留在浅层的感性认识,就无法感受到高中生应有的认识深度,写出的文章就会让人感觉幼稚、虚假。如果泛泛而谈,写出的作文就难以符合题意,甚至不知所云。
作文题目也要写得好。笔者认为比较好的文题有:麦芽糖的滋味;年香;炊烟的味道;叶落含香;阳光有味是幸福;菜根香;味中有道;粥之道。
【病文呈现】
灶台
(文章所写主体内容,并非是说明灶台的功能、用途等,而是通过灶台,表现与外公、外婆的深情,因此,此题目需要改动。)
□江苏省扬州市弘扬中学 刘文祥
小时候的我很调皮,从早到晚一刻也停不下来,不见人影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每次玩得都很脏,泥猴子似的,满身是野孩子味。这样外婆总是到处找我,而我说不定正在玩泥巴造房子,对外婆的呼喊置之不理。但那也不一定,只要外婆一句“家来着火哟”。(扬州方言。)我嗖地丢下我的“工地”奔回家,这都源于我对外婆家的那口老灶情有独钟,一直不知道是因为什么。(问题有二:一是开篇过长,文章首段最好言简意赅,古时作文有所谓“凤头”之说;二是语言不够简洁,有的过于直白。)
奔到家里,外婆已在厨房准备着,见到我满头大汗地跑回来,无奈地笑笑轻拍我的屁股说:“烧火没出息。”我讨喜地吐吐舌头。(“讨喜”一词用得不好,应该是对别人的感受,而非对自己的感受。)
外婆让我到草堆捧些柴火过来,走近草堆,夕阳火红的映照下,麦秸金亮亮的,那股木柴被阳光晒脆了的味道也能让我兴奋一小会儿。(景物描写很有特色,是文章一大亮点。)如今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想闻都成了奢望。
外婆擦开一根火柴点着废报纸伸进灶洞,黑漆漆的里面忽地被这火光照亮开来,一溜儿轻烟从里头倏地漏了出来,周身似到了云雾梦境,我挺起小鼻子,鼓动着嘴巴,半眯着眼睛,小手不时地扇扇,享受着这流淌出来的味道,木枝同火苗拥抱,点点火星唰地着成一撮焰苗,活跃而又满是雨露泥草村乡的味道,那种感觉奇妙极了。(动词“擦”“点”“伸”“漏”等的选用,非常精准。此段写得也很精彩,契合生活场景,描写生动;有过农村经历的人,读此段落,应该会不由会心一笑。)忙忙碌碌的大街,车辆拥挤,人声鼎沸,哪里比得了那村上小灶,浮躁得很。(此处虽是个人感想,但属于以偏概全,删去会更加简洁。)
灶膛里的火渐渐旺起来,外婆似乎放心把这个任务转交与我,自己去忙些别的。
我端坐在灶前,面对着火光中透出既神圣又魔鬼的味道,有喜也怕,俨然觉得自己化身成火中的英雄,不失庄严。我捡起根柴,伸入里面,热乎乎的感觉也有些酥麻,瞧瞧那火大起来,凯旋般的喜悦,内心漾着的是喜悦的味道。(不以“烧火”为苦,反以之为乐,有一种沈复名篇《幼时记趣》的况味。)外公进到厨房瞧见我乐呵呵,转身同外婆相视一笑,正巧被我看见,都乐了,烟囱内飘出阖家欢乐的味道,直向了天空。(情景交融,一家其乐融融。)
外公帮着外婆择菜,外婆洗着外公择好的菜,我看着外公择菜外婆洗菜,看着那火苗勾勒出幸福的字样,一家老小的开心都围绕着这口灶,空气里荡漾着幸福甜蜜的味道,也是那柴米油盐组成家的味道。(“空气里荡漾着幸福甜蜜的味道,也是那柴米油盐组成家的味道”与上段尾句有重复之嫌,需要重新修改。)
现在,我吃的是食堂,一个人在外生活,很想念外公外婆。家中的那口灶承载着我的思恋,难怪情有独钟。
灶台的味道,一闻不会而过,生命里总会有那份归属。(尾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过于牵强。)
【升格简析】
文章以小见大,通过故鄉的灶台,表现出外公外婆之间浓浓的深情。以烧火为素材的作文还是不多的,尤其是现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剧,有多少人还记得农村的灶台呢?因此,文章切入点比较好,独特而不雷同,并在细致入微的描写中,发出自己的思考。文章很多地方口语化较浓,但作文时最好运用书面语,以免阅卷老师看不懂。有的语句不通顺,前后不连贯,缺少逻辑关系,有些语句意思相似,这些都是作者必须注意的,总之,文从句顺,这是作文基本的原则。
【升格指津】
以小见大,不是夸夸其谈、故作惊人之笔,而是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立意,发掘出生活中本质的一点,不嫌琐细,收到立片言以居要,以一目能传神的效果。最好选取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见人之所见,发人所未发”,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令人耳目一新。
从小处着手写作,要遵循两个原则:①有利于中心表现的原则。无论用哪种方法、从哪个“小”的方面着手,都必须把“中心表现”放在第一位。②有利于重点突出的原则。
【范本新生】
灶台里的烟火
(根据文章所写内容,将标题改为“灶台里的烟火”,更加契合文章内容。)
□江苏省扬州市弘扬中学 刘文祥
远离了故乡,故乡灶台里的烟火,却每每闪现于我的脑海。(添加一句,作为首段,不仅能首尾照应,而且能照应题目。)
小时候,我很调皮。从早到晚,一刻也不消停。父母不见我的人影是家常便饭。我常常会偷偷独自跑出去玩耍。每次回家,我浑身就跟泥猴似的。(修改后,语句更加凝练。)
到了外婆家,依然如故。外婆总是在整个村庄上找我,而我也许正在专注地玩泥巴造房子,通常对外婆的呼喊,充耳不闻,置之不理。但只要外婆喊一句:“家来着火哟。”(扬州方言,就是“来家里烧火”的意思。)我总会嗖地丢下我的“工地”,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奔回家。(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少时对烧火的情有独钟。)
奔到外婆家,外婆已在厨房准备做晚饭。见我满头大汗地跑回来,总是轻轻拍着我的屁股,笑笑说,“烧火没出息”。我总会冲着外婆吐吐舌头,因为我对外婆家的那口老灶和烧火的“事业”情有独钟。
外婆先让我到草堆旁抱一些柴火。在夕阳火红的映照下,麦秸金亮亮的,扑面而来的是一股麦秸被阳光晒脆了的味道,闻着这种味道,也能让我兴奋一会儿。
外婆擦开一根火柴,点着废报纸,伸进灶洞,黑漆漆的灶洞,刹那被这火光照亮开来,一溜儿轻烟从里头忽地漏了出来。(运用短句,显得更加娴熟、轻松。)周身似到了云雾之境,我挺起小鼻子,鼓动着嘴巴,半眯着眼睛,小手不时地扇扇,享受着这流淌出来的烟味。破报纸的火苗与麦秸热烈拥抱,点点火星忽然串成一撮焰苗,活跃着涌出了灶臺。外婆又往灶里塞了一两根略细的松柴,它们的味道相互交融,那种乡村的烟草味真是奇妙极了。
灶膛里的火渐渐旺起来,外婆才放心把这个任务转交给我,自己去忙些别的事了。我端坐在灶前,面对着烟味中透出既神圣又魔幻的火光,又喜又怕,俨然觉得自己化身为火中的英雄。我捡起根外公在林中刚打的新柴伸入灶台里,新柴带着林间的潮湿,灶膛里倏地冒出一阵浓烟,直冲冲向我肆虐而来,呛得人泪水涟涟。(再现场景,更加生动形象。)过了一会儿,湿湿的木柴被炙烤得热乎乎的,往灶膛深处推送时,摸上去有些酥麻,木柴尾部还“吱吱”地被烤出树枝的“津液”,冒出烫烫的白气,手是一定要避开的。瞧着那大起来的火势,新柴的汁液也逐渐被烤干,我像是凯旋一般,内心漾着喜悦。(添加几句,更加细致入微,再现场景,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外公走进厨房瞧见我乐呵呵的,转身同外婆相视一笑,我们祖孙三人一起乐了,烟囱里飘出欢乐的味道,向着天空袅袅飘去。(“欢乐的味道”,运用拈连手法,情感更丰富。)
外公帮着外婆择菜,外婆洗着择好的菜,我一边看着他们,一边烧火煮饭。火苗在灶台里幸福地跳动,一闪一闪的。(“幸福地跳动”,运用拟人手法,更加生动形象。)一家老小开心地围绕在灶台旁,空气里荡漾着柴米油盐的幸福味道。
如今,一人在外求学,晚上独自躺在床上,我常常会想念起外公外婆,想念起家中的那个灶台。灶边的烟火味道,不会一闻而过。生命里总会有一份归属,那份惬意,承载我的思恋,永世芬芳。(最后两段合二为一,尤其最后一句,有一种哲理之味,具有哲理之美,升华主题。)
【升格点评】
文章以灶台为线索,串联全文。运用景物、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再现儿时一个个场景。通过对童年时代农村生活的追忆,表现出祖孙其乐融融的温情,给读者一种温暖的感觉,体现出别样的生活况味。
意林·作文素材 2022年10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