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不拘形式镣铐,务求流畅逻辑(意林·作文素材 2022年8期)

时间:2023/11/9 作者: 意林作文素材 热度: 14831
  罗廷敏

  【题目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②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

  ③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

  ④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古代先贤有很多关于幸福的言论,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读了上面五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任意一两句为基础,结合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向校文学社社刊《白帆》的“幸福大家谈”栏目投稿。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航】

  该题选取了五句学生相对熟悉的古诗文构成试题材料,从题目看,出题人要求学生从这五句话中提炼出“幸福观”。我们从中可以提炼出怎样的“幸福观”呢?我们不妨来逐句解读。

  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语出老子《道德经》,它阐释的是“福”与“祸”的辩证关系,有时候“祸”中孕育着幸福,此“祸”我们可以理解成人生的磨砺、挫折等;有时候“福”中也暗藏着“祸根”,这警醒我们要在“福”中思危,不可得意忘形。

  ②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的这番话,前半部分描述了一种物质简朴的生活,这种生活让人觉得“乐”,也就是感到幸福。后半部分强调若是“不义”,富贵功利皆是浮云,不值一提。如此我们就明白了,幸福与物质的多寡没有关系,而只关乎心中的道义,只有我们的精神追求符合“道义”,才能获得幸福。

  ③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这句话出自《墨子·兼爱上》,它告诉我们,天下友爱才能拥有太平治世的幸福,相互攻讦交恶则只会陷入混乱,无法获得幸福。

  ④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中这段话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是平常家庭中家人健康、和睦所带来的“小确幸”;第二层是个人修为上无愧天地、坦荡磊落的内心安宁与幸福;第三层则是孟子希望自己的思想结晶可以后继有人、发扬光大的愿望,推及所有人,则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幸福。

  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中的这句话意在倡导一种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的社会责任与担当,跳脱出了“自己”这样一个小范围,而是思虑“大我”,获得经世济民的大幸。

  在理解诗文材料的基础上,考生还要审读题目要求,找出其中的限制条件。该题目中,有以下限制需要考生关注。

  1.“古代先贤……人生的启迪”一句,一是提出了关键词“幸福”,对考生的理解和思考有一个方向上的限制,即对语句的解读必须围绕“幸福”展开;二是情感倾向上对上述语句持肯定态度,考生需发掘出语句中“智慧的光辉”。

  2.“有些语句……辨析或阐释。”这两句则要求学生结合新时代特征进行阐发,要体现文章内容的时代性,且要求具有思辨性,先贤的幸福观固然有其时代适应性和局限性,但和我們今天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必然有共通之处,学生应辩证看待,且要褒贬适度。

  3.从“上面五句”中选“任意一两句”为立意的基础,向校文学社“幸福大家谈”栏目投稿,这既要求考生不可脱离上述语句谈幸福,也不能脱离幸福谈其他。向文学社投稿的情境限制性不强,但“幸福大家谈”的栏目名称似乎将文章的文体更多地指向了议论文。

  【范本前身】

  心有足乐,行有归依

  □一考生

  孔子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虽经历千年言犹在耳,给予我们关于“幸福”的启迪。无论是个人、国家、人类,都需心有一乐以求之,富贵之外,方可达于幸福。

  于个人,“乐”是个人理想。追求理想方感幸福。

  宋濂曾说自己的求学经历是“此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正是有了对知识的渴求,心中常怀入仕报国之理想,宋濂即便缊袍敝衣处于披绮戴绣的同舍生之间,也感到满足与幸福,这便是个人幸福之源。“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孟子不求物质享受而求仁义之乐,求得了仁者的幸福,而反观当今社会,为博流量、吸引眼球而失去了对德、对义的追求的人不计其数,我们是否也应该像孟子那样喊出一句“是亦不可以已乎”?2021年5月,上海的“唐同学”用六天乘公交车一路辗转抵达首都北京,公交车上的颠簸旅途并不轻松,可山一程水一程,都实实在在地丈量了脚下的土地。纵然物质世界流光溢彩、精彩纷呈,我们仍应该有唐同学这般“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的理想追求,而不应该流连于声色犬马,以至于最终失去了幸福的真谛。

  于国家,“乐”是核心价值。践行核心价值方感凝聚之幸福。

  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习近平总书记就此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何尝不是一种乐?这种乐是公民在践行的过程中,构筑国家发展合力,使民族同心同德,形成强大的民族向心力。物质文明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精神文明却是一个民族向前迈进的更高追求。在国家致力于实现全面小康的时代,我们每一位公民更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努力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我们倡导志愿服务,在奉献之乐中求得幸福;我们推进光盘行动,在节约之乐中体味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我们实施垃圾分类,在环保之乐中感受绿色生活之幸福。可见,当整个民族同心同德,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各类准则,就能使整个社会运行更和谐,让身处其中的我们感到更幸福。

  于人类,“乐”是共同追求。共同进步方感携手之幸福。

  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提出以来,国际社会争相引用。人类的共同追求必然不是战争与冲突,而是和谐与进步,是构筑人类共同生活的幸福家园。我们要走出小我,实现将小我融入大我的幸福。全球疫情暴发之初,中国毫不犹豫地向其他国家伸出援手,奏响全人类共同对抗病毒的第一个音符,而当意大利居民家中的阳台音乐会上响起中国国歌,更是奏响了人类幸福的乐章。应对气候变化,各国签订公约,承担限排义务,亦是为人类谋划共同的出路。人类需携起手来,乐于追求共同未来,方可得人类之幸福明天。

  心有足乐,于人、于国、于人类,既是难点,亦是关键。追求心中所乐,得幸福之坦途,方是行有归依。

  【得失点评】

  这篇文章完成了写作任务,从五句话中挑选了第二句,并以此为切入点,将文章内容指向了关于幸福内核的讨论,基本没有脱离名言范围,也没有脱离幸福话题,写作素材较丰富,且融合了新时代的新素材,结构上相对整饬,有从个人到国家的递进层次。优点之外,该文的缺点也显而易见:

  一、诗文仅是点缀。诗文材料是考生立意的基础,文章内容应由此发散开,行文中考生对诗文的引用应自然、顺畅,不能为了引用而引用,要在引用之后进行必要的文意解读,明确表达出自己从中体会到的“幸福观”。该考生选择了第二句作为自己生发感觸与思考的基础,且抓住了句中的“乐”字与“幸福”话题联动,看起来是有效利用了素材,但整篇文章细读下来,我们发现,这句话只是开头与中间“串场”的点缀,考生并没有读通悟透这个句子,句中关于物质与精神的讨论,关于义与不义的辨析,都没有在文中得到显现,关于幸福的论述浮于表面。

  二、“幸福感”不强。文章的中心话题是“幸福”,但文中出现更频繁、更显眼的是“乐”,如果不看作文题目,会误以为文章的主题是“快乐观”,而非“幸福观”。考生在行文时应当将“幸福”这个关键词准确、鲜明地展现在阅卷老师面前,不能用别的词语机械替代,也不能用描述性语言进行含糊暧昧的叙述。

  三、“幸福观”不明。读完文章,考生心中的“幸福观”究竟是什么,我们并不明晰。从各层次的观点句来看,追求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类携手共同进步就能感受到幸福,但具体论述的内容与观点匹配度并不高,例如“小唐”同学的事例,其行为与追求理想信念的观点似乎没有多大关联,他从中究竟获得了一种怎样的幸福感也不得而知。又如“不应该流连于声色犬马,以至于最终失去了幸福的真谛”一句,幸福的真谛是什么?怎么去追寻理想或者追寻什么样的理想就能获得幸福?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文章中的论述内容并没有把观点所指的幸福内涵进行直观的呈现,更多的是用“某某之幸福”的格式贴了个“幸福”的标签。而且,三个分论点之间应该具有一定的逻辑联系,形成相对系统的“幸福观”,且应共同指向孔子所说的名句内容,但该文三个层次之间只是粗糙地呈现从个人到家国人类的递进关系,其中连通“此”与“彼”的思维桥梁并没有架好,读来显得突兀。

  【范本新生】

  智慧有幸福,古木绽新芳

  □一考生

  旧岁将往,新年即至。当我们又将在自家门上贴上亮丽的“福”字,许下温柔心愿时,同学们,你们是否思考过幸福之根在何处,幸福之木如何植?

  先贤们给了我们答案:疏食饮水,不受不义之万钟,这是关乎幸福的物质观;先忧后乐,以天下为肩上责,这是切乎幸福的精神观。然而“糟粕所传非粹美”,揆诸当下,投诸现实,我们又有簇新思考与理想:乐道而不安贫,须敢改变命运;匹夫有家国责,而不必长忧叹。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这是身处困境之中,不移的定力和不变的高致。毋庸置疑,这种闲云野鹤般的清淡从容,在急功近利的现代社会中,仍是幸福不可或缺的内核。其所传达的忘物质之匮乏、投精神之富足的观念,在当代人的生活中依然熠熠生辉。从外卖小哥雷海为翻烂一本唐诗鉴赏,从农民工为东莞图书馆写下感谢留言,再到工人陈直研读哲学,译出《海德格尔导论》,这些为生计奔波的打工人,内心无疑是幸福的。疏食饮水,曲肱而枕,在他们身上被翻译成身在井隅的安然,心向星光的韧劲,赐予他们幸福的力量。

  但,“乐道”精神是否意味着一定要“安贫”?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唯有心怀冲破命运枷锁之志,方可成长为一代新人。当“树洞君”从特困家庭进入清华,奋斗出“厚德载物”的精彩人生,当江梦南盛开在无声世界,将以自身所学回馈社会,你又岂有理由坐下来,甘于一箪食、一瓢饮?“不义”之富贵不可取,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奋斗创未来,是这个社会的主旋律,亦为幸福之法门。“90后”村干部程青,过去是勤奋好学的优秀学生,踏入社会后是大城市拿着高薪的光鲜白领,但当她看到家乡天台村的村民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依然摆脱不了“贫穷”的噩梦,毅然返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带领大家种植“有机茶”,她组织村民开荒整地、栽植茶苗,那150亩有机茶园不仅带给天台村村民更富足的生活,更让他们认识到只有找准奋斗的方向,才能创造真正的幸福。

  安顿好小我之康乐,我们还须兼济天下,将目光投向家国。于是范仲淹在我们身边叮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将个人融入天下,在更广阔的汪洋去展示一朵浪花的价值,显然是沿着需求层次的金字塔一路攀登,迈向幸福的更高级台阶。无论是脱贫战场的最美“黄花”黄文秀,还是让绝壁上生长出希望的当代“愚公”毛相林,他们的幸福都源于忧时代所忧,急百姓所急,且在与人民社会的深刻联结中谱写了生命之歌。范公见此,也必感幸福:“斯人也,我可与归!”

  幸福之诀,辈辈相培,代代相传。乐道不安贫,担当不长忧,是新时代对旧智慧的创新解读。古木新芳日,即是幸福生根时!

  【升格点评】

  升格文相较于原文,在诗文的引用上更自然,解读上更细致。具体来说,升格文不拘泥于在文章开头引用诗文材料的写法,而是在关于幸福的一问一答中,把圣人的话语作为答案呈现出来,引用更顺畅,且并不急于整句话完整引用,而是随着思维逻辑的推进,逐步引用句子中的不同部分,这样就使得文章对语句内涵的解读更细致。同时,在对幸福内涵的解读过程中,摈弃了先前“句式一致、单独成段”的观点句的呈现方式,而是重视思维逻辑的梳理,娓娓道来,先从“物质贫乏但精神富足”的状态切入谈幸福,再从“乐道”而不“安贫”谈奋斗的幸福,最后从个人奋斗的成就谈为国家发展而奋斗,获得兼济天下的幸福,文章脉络顺畅,逻辑联系紧密。此外,在对“幸福观”的解读中,相较于原文更清晰、深刻,如“身在井隅的安然”“心向星光的韧劲”“冲破命运枷锁之志”“兼济天下,将目光投向家国”等语,表达更准确,语言更精致,读来更有情境性,更能产生共鸣。

  意林·作文素材 2022年8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