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知晓作家是怎么读书的后,大概有两种反应:一是赞叹之、仰望之:哇,原来作家竟然这样读书;二是学习之、模仿之:哦,原来可以这样读书。这篇短文,给我们的阅读反应属于后者。作者对“精读什么,浏览什么”作了精辟的解读,也给我们怎样去“精读、浏览”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特约教师 李强)
一个人从有阅读能力开始,即便天天读书,读到老死,怕也难把那些已经写出来的书读完。
我每次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或去书店买书,就会有一种狗咬泰山无处下嘴的感觉,常常感到自己的写作毫无意义。
人类的知识积累,从某种意义上说,几乎是一种灾难,它给我们带来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你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但你有时那么迫切地想什么都知道。
人生有限,学海无涯,这就使处在这无法解决的矛盾中的人类永远潇洒不起来。我甚至幻想,将来有一天,人类能够把历代积累的知识编成一种程序密码之类的东西,通过生物工程,使孩子一生下来就遗传在脑子里。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但又好像不是不可能的。电子计算机已经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和写作方式。随着科学的进步,人脑的秘密终究会被揭晓,到那时候,学习的问题很可能变成一个化学的或者是物理的问题。
即便是现在,因为网络,很多人的阅读方式已经跟捧着大厚书本的读者不一样了。他们做学问的方法,已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再过几百年呢?真是想都不敢想。
像我这样的人,此生也不大可能去变换职业,因此也就只好沿袭着几十年来养成的习惯读着写着。我没读完小学就回家劳动,但因为认识了一些字,具有了阅读的能力,便想方设法把村里人家的藏书借来看。村里藏书有限,沒有选择的余地,只能是借到什么读什么。又因为是借来的,读起来也就快。这个时期的阅读没有什么方法好讲,就像一个饥汉没有必要讲究食品的色香味美一样。后来有了一些条件,书多了,读不过来,这才需要讲点读书的方法。这些方法也早经前人讲过。无非一是翻来覆去地精读,二是走马观花地浏览。
对我来说,精读的大多是语言有特色之作,浏览的是语言无特色,但故事很精彩的。
前者是为了寻找语感,后者是为了了解别人曾经讲过什么样的故事,扩展一点就是别人曾经用什么样的方法讲述过什么样子的故事。
当然,有时候,为了掌握一些必需的材料,那就要带着很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去读。这样的方法,与查字典没有太大的区别。
(摘自作者散文集《月光如水,马身如漆》浙江文艺出版社)
意林·作文素材 2022年8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