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己
没有雪,没有冰,也没有基本的训练条件,甚至连一辆雪车都没有,但无碍他们对梦想的追逐。牙买加雪车队满怀梦想,于不可能之中创造奇迹,虽然没有获得奖牌,但收获了属于他们的“成功”。冬奥会赛场上,他们就是昂扬向上的代名词。这支为梦想战斗的可爱队伍,用数十年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正如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所说:“奥运中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人生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不是只有金色才能证明梦想,为梦想而奋斗的人生,都是金色的!
(特约教师 王文炎)
奥运会的赛场上,从来不缺奇迹、青春、天才和突破极限的勇气。站上领奖台的顶尖运动员们散发着坚毅的光芒,天然地成为奥运会上最耀眼的存在。但如果只关注奖牌榜,你就会错过奥运会另一半精彩。有许多来自你不常听说的国家,排名“垫底”的运动员,也一样有自己的精彩故事。
1988年,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奥会上,一支来自牙买加的雪车队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牙买加全年平均气温27摄氏度,在抵达赛场之前,四位运动员中有人甚至从未见过雪。他们的传奇经历在1993年被迪士尼改编成了电影《冰上轻驰》。那是一个“逆袭成功一半”的故事,电影十分经典,经典到你问冬奥会上的非裔选手为什么来参加比赛,他们多半都会提到自己和这部电影的不解之缘。
影片的主角叫迪瑞·班克,本是一名斗志昂扬的田径选手,梦想是冲进夏季奥运会,在短道上留下“闪电之名”。然而他在预选赛上被其他选手不小心绊倒而意外落选。不甘心的他偶然看到墙上父亲与前雪橇冠军欧文的合影,灵光一闪,决定“曲线救国”——组建一支四人雪车队参加半年后的冬奥会。他找到热衷于推车的发小桑卡,指着书上的照片给他解释“雪车逆袭计划”。桑卡一脸“你脑子不太好吧”的表情反问他:“你说的雪,是指冰屋、企鹅、爱斯基摩的那个雪吗?!”好在最终桑卡看在兄弟的情分上答应加入,接着班克又软磨硬泡说服了欧文担任他们的教练。
在雪橇运动的宣讲会上,他们播放了一段介绍雪车的视频。令热带人民毛骨悚然的,不是冰冻三尺的雪国画面,而是赛车翻滚撞墙的事故集锦。灯光一亮,人都被吓跑了,只有两名同样在选拔赛中摔倒的短跑运动员愿意参加,他们分别是尤尔和朱尼。东拼西凑,人总算齐了,设备又成了问题。雪车被称为“冰上F1”,一辆座驾的价格不菲。囊中羞涩的他们只得用破铜烂铁自制了简易版铁皮车,在沙地和草坡上进行模拟训练,但不是摔得人仰马翻就是连滚带爬。为迎接真正的冰雪暴击,训练耐寒能力,他们还把自己关进冰箱,提前适应环境。这是他们唯一能接触到冰的方法——桑卡连辫子都冻断了。
最后,一行人终于来到加拿大。第一次见到真实的雪地、冰面,他们连站都站不稳,经常摔得四仰八叉,更别提起跑了。他们坐上雪橇第一次下滑道,毫不意外撞翻了。第二天他们尝试推车起跑,跑着跑着就乱了,车都没坐上去。大家看他们就像一个笑话,但班克几人依旧没有放弃,继续坚持训练,就连在浴缸里也在练习操控方向。
决赛那天,他们完美起步进入滑道。一路飞驰中意外来临——车上一颗螺丝钉松开了,雪橇开始不受控制,在转弯时翻车。场外的观众都被吓坏了,救生员连忙赶去营救,跑到一半时却忽然让出一条道——牙买加的四名队员已经站起来,抬着雪橇,面带笑容,步伐坚定地向终点线走去。此刻,雷霆般的掌声响起,他们输掉了比赛,却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在真实事件中,甚至有比电影还“传奇”的情节:在牙买加队第一场实地训练中,就有一位队员挂了彩,他们没有替补,正巧,舵手的弟弟来看比赛,他猝不及防就被临时拉上了车,而从接触这项运动到冲进奥运赛道,只用了三天。牙买加队甚至凭借一己之力,将雪车比赛“捧”成了当届冬奥的收视王者:平常只有5000名观众的赛场,在决赛时大约有4万人头在攒动。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冰雪过山车道”上,仍然能看到牙买加绿、黄、黑相间的三色队服。虽然筹措资金仍然是他们的一大难题,獲得奖牌似乎遥遥无期,但这些来自热带国家的选手有着近乎天真的热情和努力,他们那有些莽撞的追梦故事仍然被我们津津乐道——在一条困难重重的路上飞驰,他们超越了自己,并且玩得很开心。
点开冬奥会非优势国运动员的选手介绍时,你会发现他们的参赛宣言里几乎都传达出这样的想法:“能进奥运会,就是历史的突破,我为自己和我的祖国骄傲。能不能拿到奖牌没关系,重要的是让更多人,特别是家乡的年轻人看到,再意想不到的事,也并非不可能。”
而这份纯净的理想主义,在皑皑冰雪中,无比闪亮。
(汇编自微信公众号“新生活方式研究院”“剧风眼”)
意林·作文素材 2022年8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