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仪式传承文化,文化助力仪式(意林·作文素材 2022年4期)

时间:2023/11/9 作者: 意林作文素材 热度: 10091
  韩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从2003年至今,已经举办了19届,备受关注的颁奖仪式隆重大气,真挚感人。

  2021年年初,在应对石家庄突发疫情时,社区志愿者做出了巨大贡献。社区举行隆重仪式,为志愿者颁发证书。

  我国重视传统年节,不少地方现在仍然保留着磕头拜年的仪式,即使对每日相守的父母长辈,也要磕头行礼。

  也许你还见证过很多其他仪式:升旗仪式、誓师仪式、婚丧仪式……

  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重视仪式,但是对于各种仪式,人们又存在不同的看法。

  班级计划组织一场“仪式与文化”讨论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阐述自己对于“仪式”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由材料和任务要求两部分构成。

  1.材料:集中列举了一些有意义的仪式,有传统的、有现代的。这些仪式或传播正能量,或表达感恩、孝顺,无疑都是引导考生对“仪式”的一种认可与赞同。

  而“对于各种仪式,人们又存在不同的看法”,意在暗示考生在肯定仪式重要作用的同时,要关注、辨析繁文缛节等仪式的不当之处。要求围绕的议题为“仪式与文化”,既然提到中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重视礼仪,要把仪式与文化联系起来,可以从传承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性地传承等方面来思考。

  2.任务要求:写一篇发言稿,以议论文为佳,注意格式正确。

  对象意识:本班同学

  情景意识:讨论会,发言稿

  最妙,不过日出

  □张亦弛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主题是:仪式助力文化发展。(发言的题目,而非主题)

  中华上下五千年,流传着许多优良的传统文化与传统礼仪,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新仪式的出现,也伴随着旧仪式的消失,对此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仪式能够很好地助力从优秀文化的发展。(推论过于简单直白)

  仪式与文化相依相生。首先,是有了优秀文化,才会衍生出一些仪式,或隆重,或严肃,又或简洁,或朴素。曾子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定不要出现知识性错误,这是管仲所说)种种仪式,正是优秀文化的衍生物。它体现着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从古到今,大大小小的仪式,婚礼、丧礼、颁奖仪式、满月百日……网络热词“仪式感”,其实也是通过这些仪式而得到的文化认同感与文化满足感。可以说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当下,倘若没有了仪式,在新兴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优秀文化极有可能会被冲没。(应该结合具体事例,论证仪式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仪式与文化相互推动。仪式并非都是形式,并不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只是“走个过场”,诗人崔斯特(何许人也?)说过:“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程度,通过其变现形式便可略知一二。”陕西师范大学十多年来一直坚持邀请老教授们手写录取通知书,笔墨丹青于形传递美感,于意表达真情,纸张的触感、墨汁的芳香、字体的考究为生活带来了文化的仪式感,也培养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和自信,增强了他们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文化也促使仪式不断改进与变化,让其变得更加有表现力,更能体现文化的特性,真正成为文化的具体体现。(没有具体说清楚)

  仪式与文化应当契合。仪式虽能助力文化发展,但也应适当,绝不能让错误的礼仪、仪式使文化变得畸形。很多传统封建礼教,由于先前专制时期而流传的下跪礼、磕头礼,乃至女子穿“小鞋”等,其实都是错误思想的体现。20世纪,梁启超等人拒绝给女儿穿“小鞋”,是新兴思想对封建文化的一种反抗。由此可见,文化与仪式应当契合,错误的仪式必定伴随着不良的文化,也终将被淘汰。(应该结合具体事例,论证仪式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仪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文化衍生出了仪式,仪式也推动、助力了文化发展,让我们做一个有“仪式感”的人,积极做传统文化的认同者、践行者和弘扬者。(结尾总结,再次点题。如能避免单纯性重复,效果会更好)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总分总的结构,从仪式与文化相依相生、互相推动、应当契合三方面,论证仪式助力文化發展。层次清晰,但存在不足。首先,中心论点是仪式助力文化,可在论证时侧重两者关系,互为作用;其次,论据单薄,显得论证不足;知识性错误,直接影响分数;事例叙述烦琐,造成语言不凝练。

  升格需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概述论据,既不烦琐又能证明观点;第二,选择恰当的论据,对分论点进行论述,使作文内容充实,言之有据;第三,对所举事实论据进行适当分析,让作文从浅层距离上升到理性分析的层面,使说理更深刻。

  仪式传承文化,文化助力仪式

  □一考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仪式传承文化,文化助力仪式。

  我国向来注重仪式感。《左传》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华夏五千年,流传着许多优良的传统文化与礼仪:男子二十行“冠礼”是一种责任的交接;清明祭扫先人是一种亲情的缅怀;隆重的迎春仪式更是农耕文化的体现……正所谓,仪式传承文化,文化助力仪式。(结合具体事例更能体现仪式与文化的关系)

  也许有同学会说:仪式就是个形式,走个过场而已,没必要浪费时间去做这些事情。可是仪式除了有一定的程式之外,更重要的是有心的介入,能传递一种价值观念和情感。无论“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还是社区举办的表彰志愿者大会,无不彰显了中华儿女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体现中华文化传承千年的优良思想。(虚拟论点让论证更深入)

  作为优秀文化的衍生物,仪式总能让我们对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和满足感。仪式因生活而生,对那些蕴含深厚文化的仪式,不应将其视为一种负担,相反我们应该感到一种传承之美。同学们,你可以拒绝三叩九拜的家族祭奠,却不能缺乏对尊长的敬重与缅怀;你可以拒绝古代名人的仪式,但不能缺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贯通。无论物质还是心灵,总要有一种仪式。陕西师范大学十多年来一直坚持邀请老教授们手写录取通知书,笔墨丹青于形传递美感,于意表达真情,纸张的触感、墨汁的芳香、字体的考究为生活带来了文化的仪式感。在商品经济和外来文化冲击的当下,如果不是这些仪式,优秀的传统文化极有可能被冲蚀得荡然无存。(列举事例,突出仪式对文化传承的推动作用)

  文化助力仪式发展。在历史的发展中,诸多仪式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这并非对传统文化的背弃,正相反,这恰恰体现了一个有活力的民族对未来的兼容。从磕头作揖到微信拜年,从一票难求到就地过年,我们体会了“文明健康”的浓浓年味;从焚烧纸钱到鲜花祭祀,从公墓祭拜到网络祭扫,我们更明白了礼敬祖先、血脉相连的亲情之爱。不拘旧俗的仪式,让文化在未来拥有更强的生命力。(论证文化助力仪式的变化发展)

  倡导仪式,绝不等于将所有传统仪式一味传承。求神拜佛等迷信仪式,如若继承,就会让人变得愚昧;婚宴顾面子、讲排场,盛宴变“剩宴”,如若倡导,只能造成铺张浪费……这些都属于糟粕,要坚決抵制。借鉴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择其善者而“继”之,其不善者而“弃”之,才是我们对待仪式应秉承的态度。(反面列举事例,辩证看待仪式,体现批判性思维)

  文化因仪式而传承,仪式因文化而发展,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让我们做一个有“仪式感”的人,让民族传统文化在生活仪式中传承不息。(小结扣题)

  一、标题精简扣题,从材料中提取关键词,做合理补充,适当润色。

  二、分论点更精当,在原文论点模式的基础上更注重逻辑层次,且辩证、批判性分析材料。

  三、事例精准有序,原文用例普通,且有谬误,无法有力论证论点,直接影响分数。升格后的作文,弥补了以上不足,从正反两面对观点进行论证,使作文更具思辨性,虚拟论点的引入,使说理更有深度。

  四、注重文采语言,包括对材料的化用、排列的使用等体现了修辞。整饬的句式与散句结合使文章错落有致,富有变化。

  3542501908262

  意林·作文素材 2022年4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