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话题】弱势群体 社会公平 平等与理解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认为,只有残疾人才需要这些特殊设施。
但世界卫生组织在《2011年世界残障报告》中指出,人一生中平均有11%的时间处于“残障状态”,包括儿童期、老年期、受伤时、提重物等时间段。
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弱勢群体,需要无障碍设施的帮助。
只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歧视、不理解,甚至有人觉得,修建这些正常人“用不到”的无障碍设施,是一种给残障人士的“特权”。
但越来越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无障碍设施并不是只与残障人士相关的存在。当我们推着婴儿车出门却被路边的石墩拦住时;当我们经历骨折、摔伤、腰椎间盘突出等暂时性身体损伤时;当我们提着行李箱赶春运,却发现只能艰难地爬楼梯时;更不用提,每个家庭中都有的老人,而我们也都会变成老人,面对视力、听觉、肢体全方面不可逆的机能衰退……身处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可能会是无障碍系统的需求者。
这些年,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我们更多会用“残障”而非“残疾”,来形容身体功能障碍人群。
这背后,并不只是简单的词语变化,更多的是一种视角的切换:残疾关注的是身体的残缺,而残障的重点在于,更多地去关注弱势群体在社会中遇到的障碍,看到造成残障者生活困难的不只是功能缺失,还包括缺乏一个友好的生存环境。
正视这些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去消除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障碍。对于一个肢残者来说,如果生活中的坡道、扶手等设施建设完善,那么他们的活动半径就能得到大幅延展;对于一个视障者来说,如果盲道不被共享单车、树木阻拦,而是变得真正实用,那么他们也会更有勇气走出家门。
这种对于残障人士的关怀,对于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也会作用于每一个有需要的普通人。
大程子走红之后,一个话题被人反复提起:我们距无障碍社会还有多远?
也许,这一天并不会那么遥远。当我们意识到,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并不是这个社会的负担,而是能给我们每个人带来便利,推进社会公平的举措时,硬件的完善就没有那么复杂。
正像大程子说的那样:当不认可一个需求时,有100个理由来拒绝它;但是当我们认可一个需求时,将会有1000个方法来解决它。
(摘自微信公众号“南风窗”)
3438501908285
意林·作文素材 2022年4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