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传统的廋(sōu)辞为谜语的一种叫法,廋是隐藏、藏匿的意思。鲁迅是越文化的集大成者,堪称廋辞大家。比如一些笔名十分风趣:“巴人”即下里巴人,为劳动者说话;“余铭”系愚民之谐音,讽刺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宴之敖”的含义是被家里的日本女人赶出了门。
鲁迅在北京的住房名曰“绿林书屋”,因为当时的“正人君子”诬贬鲁迅先生为“学匪”,鲁迅便以此名来以毒攻毒。后来他在上海的住房叫“且介亭”,意即半租界的亭子间,当时的上海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缩影。
鲁迅作品集的取名也喜欢廋辞,这是具有人文传统的。陆游遭遇投降派设置的“诗祸”,是宋代一桩最大的“文字狱”冤案,所谓“清风明月入台评”,所以将书斋名曰“风月小轩”。鲁迅的一本杂文集名曰《准风月谈》,也是借题发挥,所谓“风月”有情而“人”无情,他以这种嘲讽方式反抗政局高压,不屈不挠地表达正义心声。青藤书屋是属于明代奇才徐渭的,书屋里有一副十分显眼的对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这体现了徐渭的叛逆个性,证明着他是一个不伦不类的人。鲁迅的一本杂文集就叫《南腔北调集》,穿越三百年的历史风云,鲁迅与这位同乡先贤有了知遇与神交。
(余娟摘自《演讲与口才·学生读本》2021年第10期)
【素材任意門·廋辞的由来】早在夏朝,就出现了一种用暗示来描述某种事物的歌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歌谣发展、演变成廋辞,也称“隐语”。当时列国纷争,人们在进谏时,往往都用廋辞道出自己的意见,使君王从中得到启发。
“廋辞”两个字最早见于左丘明的《国语·晋语》:“有秦客廋辞于朝,大夫莫之能对也。”这是发生于公元前542年的事,虽然没有记录下秦客廋辞的具体内容,但由此可见,春秋时期,廋辞已作为外交斗争的一种形式而登上了大雅之堂,在统治集团高级官员中运用了。
3989501908251
意林·作文素材 2022年1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