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如松起籟,飘似鹤翻空”,何物有松、鹤之风骨?其谓扇也。
微有凉意的夏初,正是祖母与阿婆制扇的日子。祖母挑扇面,阿婆拣扇骨。扇面要挑针密素白的一段绸,扇骨要拣坚固深绿的一节竹。
阿婆年迈,但制扇骨却从不手抖,她用柴刀把竹节削成几片粗细刚好的竹片,二、四、六、八……刚好可制一面扇。只见祖母挑起一段细线,阿婆也将柴刀放下,可哪有用绿竹做扇骨的?祖母怡然而笑:“绿皮自然是要去的,可若用了柴刀,这扇骨的主心骨也被削去了,去皮,得用线一层层地去。”阿婆用脚抵着竹片,祖母双手扯着线,从竹片的头划至尾,二老合作娴熟,不几秒,便用双手的配合削下了三层表皮。
我正惊叹于民间艺术的奇妙,而后仔细瞧了瞧玉白的竹片,面滑,微软,反射着夏日的光泽,果是没有一段粗一段细,而是整齐划一直挺挺的,如松的风骨,这也是只有竹才配做扇骨的原因吧。
又见阿婆磨墨,祖母画扇,画的正是“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俏皮的七个孩子合作共同画扇,画面温馨美好,正是由古至今人们所期盼的安乐之景啊!扇面素“衣”黑字,好似鹤一般,这扇面的风骨便是朴素安乐了吧。
准备良久,该是二老合作连扇合扇了,阿婆握一扇骨,祖母携一扇面,一手挑白线,你一倾,我一倒,前绕后翻,左离右合,合作得好不密切!扇面一侧与扇骨紧密相连,而后二老又重复了几遍如此的动作,一面扇就连好了。合作之余,二老还不忘用方言谈笑两句,说说哪家的田今年土肥,哪街的烧饼摊又涨了几角钱。
天边的红霞,映红了二老合作后快乐安宁的面颊,向晚的微风吹响了素白的“鹤翼”,扇,悄然诞生在二层小红屋檐下,扇骨不折,坚毅不摧,素白有致,二老合心,风骨犹存。
“盛夏不销雪,终年无尽风。引秋生手里,藏月入怀中。”扇是古人对团圆的期盼,造就了千年不腐的“松鹤”风骨,合作精神,传承了一代又一代,如今有多少人愿意等一等时光,与亲人、好友谈笑风生,安宁合作?扇的风骨来源于中华民族永远蕴含的合作精神。合作成就不朽风骨,风骨代表中华精神。
晚风一吹,占据了田园所有的辽阔,风骨氤氲在人间的烟火里……(指导教师 翟磊)
点评
1.语言雅致。文中多处引用诗句,文学色彩浓郁;“阿婆握一扇骨,祖母携一扇面”“前绕后翻,左离右合”等对称句俯拾即是;“何物有松、鹤之风骨?其谓扇也”“面滑,微软”之类的语句,尤具文言之雅。
2.画面美好。阿婆与祖母配合默契,先合力削下竹的三层表皮,然后共同画出“七宝画扇图”,最后于谈笑间连好一面扇,这一系列画面温馨而美好。
3.立意新颖。作者将扇的象征意义与祖母、阿婆的制扇过程相勾连,提炼出“合作”的主题,再上升到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高度,立意新颖而厚重。(点评教师 严君)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24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