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这个钱学森支持的“少年团”,20岁了

时间:2023/11/9 作者: 浩瀚如海 热度: 20841
  倪丽彬

  时事引读 >>

  2019年10月19日,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20周年活动在北京中科院科学会堂举行。1998年,天文学家和科普活动家王绶琯联合包括钱学森在内的61名科学家倡议创建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2019年,恰逢钱学森逝世10周年。20年来,这一青少年科学团体为科学家与中学生搭建桥梁,已经有很多早期会员成长为青年科学家。王绶琯曾说:“如果每年平均能有100名‘可能的科学苗子参加科研实践,其中有2%~3%日后会成为顶尖人才,那么积年累月,效果还是可观的。”20年来,他们所做的,就是寻找这2%~3%的可能性。

  素材聚焦1 大科学战略视野

  1998年,时任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郭传杰接到王绶琯的电话。王绶琯说出他的想法,即以科学家大手拉中学生小手,办个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在王绶琯看来,十六七岁,正是青少年探索人生、发现自我的“志学”之年,这个时候能否得到“走进科学”的机会,至关重要。“在青少年培养科学兴趣的关键期,应该有一个组织,给他们领路!这个问题,对政府,应属谋国方略;对科学界,是一种严肃的社会责任。”那通电话过后的第三天,郭传杰便收到王绶琯和钱学森在内的61名科学家联名发出的《关于开展首都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的倡议》。1999年,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正式成立。20年来,俱乐部利用中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跨度1年的科研实践,走进科研院所,或者野外考察,搞“真刀真槍”的科研,还举办联谊活动和学术沙龙,让中学生感受科研是怎么一回事。

  素材聚焦2 科学的种子那时候就埋在了心里

  35岁的丛欢曾是中科院理化所最年轻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也是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的早期会员。2000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丛欢跟着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陈佐忠研究员和动物研究所钟文勤研究员等科研导师,进行了一场为期8天的科学考察之旅。他看到,陈佐忠和钟文勤两位老师头顶着炎炎烈日,和孩子们摸爬滚打在一起;他还看到,两位老师尽管已过六旬,仍时时处处为孩子们展现着作为一个老科学家的本色。“当年的俱乐部科考历历在目,那短短几天的经历,在一个少年心中埋下了科学的种子。”丛欢说,那一次草原之行,他见到了宽广无边的草原,领略了宽广无边的科学天地,但最大的收获,是看到了科学家的执着追求和勇于献身的品格。

  【考场仿真试题】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则不少于150字的微评论。

  【范文示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程,关系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发展。20年前,包括钱学森、王绶琯在内的61个科学家发出了《关于开展首都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的倡议》。这一倡议,体现了他们对未来中国发展的眼光与远见,以及对民族振兴的责任与担当。一个民族能够永葆持久发展的动力,必须有代代不竭的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20年前的那份倡议,如今已经初见成效,更体现出那些老一辈科学家的远见卓识。

  【适用话题】远见 树人 科学家的责任心 影响 薪火相传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24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