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收藏的未读文章达数百篇,下载的书籍和电影迟迟未看,手机、电脑的内存频频告急……互联网时代,不少人养成了一种“囤积癖”。有人说:信息囤积,使人们从知识的生产者成为知识的搬运工。有人说:只存不看,人变懒了,大脑也退化了。这些说法似乎有些道理。尤其当集纳成为一种影响生活工作的习惯,当放弃无用的物品成为一种障碍,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有可能已经患上了心理疾病。与囤积文件相比,囤积知识背后透露的是自己没有“知识体系”,大量积累“知识碎片”而无法达到系统化学习,最后“越学习”“越迷茫”。
【背景延伸】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向上的力量,都希望自己“变得更好”,担心自己的“知识匮乏”而落后于社会和他人,从而产生一种心理恐惧,于是强迫自己大量囤积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
似乎听起来特别“励志”,却没有停下来思考下自己的学习状态。文件可以用来“囤积”,知识是用来“积累”的。在知识的位阶中,比具体信息、学问更重要的是思维、智慧、认知的提升,既要埋头苦干,也要抬头看天思考。
【微觀点】
对于自己欠缺的知识产生学习的欲望是好事,如果暂时没有时间学习,可以先收藏起来,但是不要忘记,囤积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是暂时的收藏,还需要翻检出来认真学习借鉴,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深度的学习和思考,思维的锻炼,智慧的增长才是我们囤积知识的终极目的。
(特约教师 倪丽彬)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23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