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在今年高考中,我的语文取得了145分的好成绩,作为一名理科生,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下我对于语文学习,尤其是作文的一些心得体会。
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还是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譬如武侠中少林武当的上乘内功。一个新时代的、有思想的人,应当对文史哲拥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即便是理科生,我以为,也应当做一名有人文情怀的理科生。而这些,应该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
而兴趣的培养,更应该从平时开始。这时,有意识的阅读就需要得到重视。何为有意识的阅读?即针对性的阅读。比如集中阅读人文社科类的书籍,如居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群体心理学研究》,荣格的《荣格文集》等;再如文化史方面的阅读,像鲍鹏山的《江湖不远——水浒评传》《风流去》,胡适之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在这过程中,你可能会对“枯燥”的文学产生不耐烦、甚至产生抵触心理,但这正是瓶颈所在,就像金轮国师练龙象般若功练到了第九层,卡在第十层一样。在缺少乐趣的过程中渐渐感受文学的魅力,潜移默化中惊觉原来的水深火热渐渐变得如沐春风,那第十层的瓶颈便也慢慢松动了。当然,这样的过程因人而异,但坚持一定有好处,即使并未有明显的成绩的改善,也会令个人的气质变得出众脱俗。
然而光凭兴趣学习语文并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正如同觉远和尚空有一身独步天下的九阳内功一样,这时的你,还需要降龙十八掌这样名震天下的招式来成就一段武林传奇。如何为之,且听鄙人慢慢道来:
首先,你需要在有意识阅读的过程中做好分类摘抄的功课,以达到在考场上信手拈来的水准。这听起来很难,但是实际操作还是挺简单的。如江苏卷的作文“语言”,很自然地可以谈到“文化”这一层面,那么对于“文化”就有多个角度可以谈,如传承与创新(时事类),如古意盎然的怀旧(文艺类),只要文笔通顺,达到一般三类文的水平是绰绰有余的;而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便可以冲刺二类卷以上的高分。一句话,分类摘抄便是少林拳法中最为简单与基础的罗汉拳,花时间去掌握可保基础无忧。
其次,平时的习作练习需要极大重视。要有这样的心态:作文的练习练一次少一次,而在时间紧张的学习中抽出时间写作几乎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写完一篇作文,最重要的不是作文的得分,而是作文的缺陷与不足。通常一篇作文经过用心的三改甚至以上后,便可以达到二类文的水平。而且在改文章的过程中可以渐渐感受作文的宏观结构布局,微观遣词造句的技巧。这相当于武侠中的“悟”字,可能是悟性极高的杨过学打狗棒法,也可能是秉性愚钝的郭靖学左右互搏,可能某次修改时就突然开窍,但是不论是南宗的顿悟还是北宗的渐悟,都离不开平日的修行。
而已经练有深厚内功和招式的你,还需要什么呢?答曰“化”。昔日有独孤九剑,无剑胜有剑之势,草木万物皆可为剑;张三丰传太极剑法,忘记招数才算得其真传,真谛便在于“化”字。高考的考场上是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当场写出一篇十分优秀的作文的,大多数的高考优秀作文都是有底稿的(笔者也不例外),通常有很多主题的优秀作文是可以泛用的,例如文化类的小切口文章、双向式对比作文、社会批判类的时事文。但是“化”字最难的不在于套,而在于如何成为“化”而不是成为套作。第一,需要多次的练习与失败来铺路。第二,需要对作文要求的极佳把握,即作文要你写什么,你就写什么。比如一篇要求写“起点”的话题作文,而你通篇把关于“文化”的例子拿来用,这就是套作;而如果紧扣“起点”,以“文化”作为文章的切口,同样底稿的文章的待遇就不一样了。底稿仅仅是文章的底子,文章的中心指向还是要明确的。当然经历几次失败后,对于“化”的把握会慢慢得到质变。
最后,若想成为王重阳、林朝英这样的一派祖师,你还需要走出自己的路,自己的风格——纵横捭阖,热血激昂或是婉转悠扬,情感真挚;时事评价还是文化渲染……这都取决于每个人的性格与喜好,笔者就不再赘述了。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掌握好母语是我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责任。张载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為万世开太平。”我们,尤其是理科生们,万万不可将语文看作无用的学科,甚至是仇人冤家。学好语文或许不会给你带来实质性的益处,但是语文可以给你一颗有趣的灵魂。她让你看到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毕竟人生在世,无非是希望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不虚此生——
而语文,朋友,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摘自高考学习网)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21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