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人作品,有时不用看作者都知道是谁写的,这就是所谓的文风;我们读优美的语言,内心也会惊起波澜。前者的文风更多体现在语言上,后者的触动也大都因为语言的感染。然而,同学们在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中,或表现出语言干巴,可读性低;或大白话连篇,缺乏深度。如何塑造文风、锤炼语言呢?我们可以借助以下几种方法。
1方法一:把握细节
同学们写人,并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只觉得写的是人,区别于小猫小狗等动物而已,至于这个人高低胖瘦,年龄大小,性格好坏一概不知,而且是男是女,只能从“他”或者“她”这两个代词上看出来。这种概念化的人物,因不够典型而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我们想成功塑造人物形象,必须借助于细节。
古今中外名家作品中人物形象靠细节取胜的不乏其例。鲁迅《故乡》中杨二嫂那圆规式的站姿,那“愈有钱便愈不放松”的言论,那愤愤不平的神态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吴承恩《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和唐僧、猪八戒、沙和尚就大不相同,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根本不会把人物混淆。
如何把握细节?需得运用描写。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又包括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五种;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将描写种类牢记于心,写作时才能有意识运用。在描写过程中,或用寥寥几笔勾勒,这被称为“白描”;或用浓墨重彩铺陈,这被称为“渲染”。“白描”借用了中国绘画传统技巧的概念,用最直观、最简洁的文字描述对象的特征。如鲁迅《孔乙己》中对孔乙己外貌的描绘:“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几笔勾勒,就写出了孔乙己的落魄生活和尴尬处境。“渲染”最初也是中国画的一种绘画技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渲是在皴擦处略敷水墨或色彩,染是用大面积的湿笔在形象的外围着色或着墨,烘托画面形象。这种色彩的运用,在写作上能烘托气氛。如朱自清《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这种悲剧叠加的渲染,烘托出一种悲凉的氛围,用在开篇,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应将叙述语言代替描写语言,如习作《与温暖相遇》中的片段:“最近患感冒咳嗽的人真不少,教室里吭吭咳咳的声音此起彼伏。就在这种声音下,老师和班长抬着一口锅走了进来:‘同学们!班主任环顾四周,继续说:‘最近天气越来越冷,生病的人挺多的,我煮了一些姜汁可乐给大家驱驱寒,现在就让班干部帮忙发下去……大家一听‘可乐,立刻眉开眼笑起来,在少数人鼓掌的带领下,我们立刻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没过多久,每人手里都捧着一杯姜汁可乐。可乐的温度透过纸杯传递到我的手中,热流涌遍全身;细细端详,带着姜味的可乐欢快地吐着泡泡,向上的热气被風吹出了一个弧度,氤氤氲氲地弥散开来;轻轻呷上一口,热感流着、流着,一直流向心底;目光透过弥漫的热气,我亦看到了班主任微笑的面庞……”行文中,有对老师请大家喝姜汁可乐的语言描写和同学听见后的神态描写、动作描写,以及喝可乐时的细节描写。具体的描写语句能高度还原场景,画面感极强。
又如习作《那些温暖的记忆》中的语段:“适逢那天,暖阳无拘无束地跳脱进来,冷清阴暗的房屋里不再黯淡,已近西山的落日,渲染出一片橘红,映照在窗框上,倾洒在地面上,望着这明亮而又温暖的房间,我不禁边唱边跳起来。我在光与影中舞蹈欢歌,奶奶坐在沙发上,拍着手……”对奶奶家环境的描写,特别对光影的捕捉,渲染了一种温馨的氛围,这种描写极具感染力。
2方法二:巧融诗境
诗歌语言凝练,意境唯美,很多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将诗化语言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可以让文章语言更凝练,更唯美,更具有古风古韵。其实,这种借境古来有之,南朝谢朓有“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一句,后来柳永在《八声甘州》中借境并升华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悲恸情怀更浓。因为古诗词用词极简,三言两语的描绘,事景人情顿现,且有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很有味道,品咂之后,感到妙趣横生。
在同学赞美长安的习作中,有这么几句,意境深远:“感渭水秋风落叶满,念青衣长剑鞍马行……灞柳堆烟,鹿塬樱花烂漫春来早……”细究下来,才发现化用了古诗词。前句“感渭水秋风落叶满”化用贾岛《忆江上吴处士》中“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一句,通过调整词序,达到借古诗之境的目的;后句“灞柳堆烟,鹿塬樱花烂漫春来早”分别化用欧阳修《蝶恋花》中“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毛泽东《卜算子》中“待到山花烂漫时”,陆游《还舍》中“出门始觉春来早,处处帘栊笑语声”,把这三句的意境成功嫁接,变成自己的文句。用得多了,就越来越能达到无斧凿之痕的境界。
再如同学的习作选段:“在这个春华成秋碧,悲秋之情随时随景而生的时节,这笼子里的花,竟然彰显出别样的生命寓言。”读完之后,让人感到语言凝练,古韵十足,这就是巧融诗境的好处。
3方法三:善用修辞
我们知道,比喻、拟人能让语言生动形象,排比能增强语势,反复表达强调意味,夸张给读者提供想象空间等,这些都是修辞的魅力。大而言之,文学的本质是审美,我们欣赏文学作品,就是抱着鉴赏的态度,语言美的文章可读性必然强;小而言之,平时习作或考试中,有意识地运用修辞,增添语言美感,定能受到老师好感而得到不错的分数。在名家作品中,朱自清《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一句,运用拟人,赋予竞相开放的花朵以人的情态;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的颜色。修辞的运用,把本来相对抽象的花态和花色生动形象地写了出来,便于读者捕捉花的美态。
同学的习作《长江三峡游记》中写道:“长江三峡的美,美得饱含诗情,美得富有画韵,美得惊心动魄!”运用排比,将三峡的诗情画韵表达出来,将作者对三峡的喜爱之情通过修辞传达给读者。习作《乡情》中“故乡是一抹纯粹的曦光,无论我在哪里,都能从记忆中感受到她遥远的温暖”运用比喻,把“故乡”比作“纯粹的曦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故乡在“我”心目中的印象。三峡美和故乡情都是抽象的概念,但作者运用修辞,把抽象概念形象地表达出来,便于读者理解。运用修辞,让很多无感情色彩的句子变得灵动,增添了语言的感染力,进而打动读者。
4方法四:妙用哲理
语言优美固然能够打动读者,但一味通过语言渲染,缺少内容深度,读者惊诧于语言优美之后,对文章印象却不会深刻。优美语句读多了,会产生视觉疲惫。只有加入内涵深刻的句子引发读者思考,才能让读者与作品真正产生共鸣。但内涵深刻的语言,要么说理性强,内容抽象,不便于理解;要么口号式宣讲,让人感到不真实。如果通篇都用哲理句,会觉得说教意味浓,让人心生厌倦。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写完主要事件后,结句用富含哲理的句子做畫龙点睛之笔。
同学的习作《墨花》中:“每每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我都不由自主注视着墙面上的墨花,慢慢地,我并不觉得它孤寂凄美,它所散发的是父亲对我的呵护之心,它所晕染的是我成长路上点滴的感动。”“墨花”体现出父亲对“我”的爱和“我”对父亲的感恩。将这种富有哲理的句子连缀在文段末尾,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见哲理句能够让文章的语言变得更加隽永,更加有活力。
5方法五:学会炼字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表情达意。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达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境界,也是这个意思。炼字可以称为广义上的修辞,但与一般意义上的修辞不同,炼字是散落在文章中的细小的闪光点,而就是这些闪光点,吸引读者注意力,把读者的内心情感拽入文章的情境中来。
同学的习作《流连一扇窗》:“市井热闹、烟火气息、温馨生活,在窗边演绎,这些都是生活最本真最动人的言语。”“市井热闹、烟火气息、温馨生活”是对上面一个自然段事件的概括总结,三个四字词语的铺排,高度概括了普通百姓的生活,画面感很强,有较强的感染力。
再如习作《长江三峡游记》:“夹岸高山,好似触天;云雾缭绕,边界难辨;层岩绿树,深深浅浅;林中猿啼,苍凉伤感。”四字骈句的铺陈,读来朗朗上口,掷地有声,且词语本身的丰富性,让作文的内涵深刻。寥寥数语,将仰视所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也是炼字。同时我们发现四字词语在传达意思,传递情感方面很有用,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积累一些四字词语来丰富作文的语言。如课文《邓稼先》中有“蓬断草枯”一词,很有表现力,积累之后运用到自己的写景文中,能达到丰富作文语言的目的。
言之种种,锤炼语言其实并不难,只要我们有心,加之一定的方法,就能让语言生动起来。只要我们有提升作文语言的意识,做生活有心人,多观察,多积累,学以致用,作文就会越写越美,越写越深刻。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21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