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为2070年奔忙:“北京时间”标准创立者叶叔华92岁仍在岗

时间:2023/11/9 作者: 宇翼传媒 热度: 39773
  刘志新

  人物时事速递 >>

  叶叔华,生于1927年,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第一位女天文台台长。长期从事天体测量和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1957年受命组建中国世界时综合系统,精度达到世界第二;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开始研究运用新技术测定地球自转运动和地壳的运动方法;牵头建立了与世界同步的甚长基线射电干涉网建设,为“嫦娥”卫星保驾护航;90年代开拓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发起成立了“亚太空间地球动力学”(APSG)国际合作计划。她的研究成果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和中科院重大成果奖,中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1994年,紫金山天文台同仁把天空中一颗编号为第3241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叶叔华星。

  精英事迹1 创立“北京时间”

  1951年,叶叔华在徐家汇观象台一间半地下室里,开始了她的第一项任务——观测和计算“时间”。工作单调枯燥,观测到半夜甚至凌晨是常事,下班后再走半小时才能到家。1958年,中国提出建立自己的时间标准系统,叶叔华成为主要领头人,但一开始她的心里没底。经过团队的努力,到了1964年,中国的世界时系统精确度与国际时间局计时系统相差无几,排在世界第二位。1965年,由叶叔华主持筹建的中国“精确授时”系统,正式通过国家鉴定,作为时间基准向全球发布,中国终于结束了依靠全球合作以及苏联系统提供的时间标准。承担这项工作时,叶叔华刚刚31岁,结束时,她已经38岁。现在,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由她创立的标准时间——北京时间之中。

  精英事迹2 坚守一线科研

  叶叔华院士已坚守天文科研六十余载,虽已迈入鲐背之年,但叶院士每天还跟普通职工一样到上海天文台上班,中午去食堂排队吃饭。眼睛有些老花,阅读最新科技文章时,她就用放大镜。2019年3月,“我是科学家”活动在中国科技馆举行,叶叔华院士在上海远程视频,做了一场近50分钟的演讲。她说自己还想做两件事:想在中国建立一个平方公里陣列射电望远镜(SKA)项目的地区中心;想向太空发射两颗VLBI(甚长基线干涉)卫星,使他们的FAST大口径望远镜能够在中低频范围内开辟新科研的疆界。这两个项目完全落地实施,要到2070年。全场演讲,92岁的叶院士一直站立在投影屏边演示讲解,未做间歇休息。

  【素材适用话题】使命感 甘于寂寞 奉献 科技兴国

  【素材适用话题】科学热情 执着 梦想 坚守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16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