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话题】宽容 网络暴力 抗压能力 道德与社会
【素材分析】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愿做“道德卫士”,这本是好事,说明崇尚道德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大家切莫忘记:宽容别人,也是大德。中国有句俗语,叫作“得饶人处且饶人”,这其实就是告诉人们要有“原谅能力”。尤其是对于像文中丹妮那样的人,我们更应宽以待之,切莫以“道德”之名行“暴力”之实,以致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速用名言】
1.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恕。——美国小说家 马克·吐温
2.最高贵的复仇之道是宽容。——法国作家 雨果
人有这样一种心理规律:越得不到社会的关爱就越渴望得到。这种心理极大地加剧了失去关爱者对社会關爱的渴求,促使他们在“需要”的天平上不断加大个人怨恨的砝码,使自我心理严重失衡,并在怨恨的个人意念中走向自杀的极端道路。
我想起这样一件事,2017年10月1日晚间,在拉斯维加斯的露天音乐会上,64岁的男性帕多克手持自动武器一阵阵射击参与音乐会的人群,造成至少50人死亡,逾200人受伤,震惊了整个美国社会,被称为“帕多克随机枪杀事件!”
帕多克枪杀人群事件本身是个悲剧,但这个悲剧在半年后竟然酝酿了另一个悲剧。2018年4月,帕多克的女伴,62岁的丹妮自杀了。在她的遗书里,丹妮沉痛地讲述了自己在男友帕多克作案后所面对的铺天盖地的拷问和批判。她说自己在帕多克作案前就已经与他分居了,而且努力要走出“凶手的女伴”的阴影,可是来自媒体和舆论的追杀,让她一次次失去工作,同时失去了60岁以上老年人应有的800美元的政府福利,原本谈及婚嫁的男友也因为对方家人的极力反对而分手。在遗书里,丹妮说:“无论如何努力想要向社会证明我不会成为帕多克那样的杀人犯,但经过半年,我仍然是犯人的女伴”,“然后我发现,因为作为犯罪人的家属,我这辈子已经注定被剥夺追求幸福的权利,这就是现实,所以,我决定放弃活着……”
其实,即使是罪大恶极的罪人,他们也有接受公平审判的权利。更不用说,丹妮这样的普通人,更加有权利为自己辩护,然后被社会原谅。不原谅别人,是因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声讨犯下错误的人,能够产生一种伸张正义的快感。而在社交媒体上,这样一种同仇敌忾的情绪更加容易互相传染,无限放大。
哲学家兰特在他的巨作《人类情况》中提出,唯一能遏制痛苦的方法就是人类社会的原谅能力。在每一次新闻热点事件的社会中,但愿人们都能够不被心中的情绪裹挟,无论是悲伤还是愤怒,都能加以克制。在真相出来之前,冷静地等待真相;在真相出来之后,让社会具有一种原谅能力。
(摘自《做人与处世》2019年第6期)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14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