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黑暗的暴风雨之夜。”这话是不是很熟?没错,这是《史努比》里的话。漫画家查尔斯·舒尔茨之所以让史努比写下这句话,是因为它简直是老生常谈,太多作家把它作为一部作品的开头。
为什么这么写?为什么作家希望风一个劲儿地刮,雨一个劲儿地下?你可能会说,每一个故事都需要场景,而天气又恰恰是场景的一部分。言之有理,但不全面。其实,这背后还有很多理由,换句话说,天气并非仅仅是天气,下雨也并非仅仅是下雨。
先来说说下雨吧。雨可以用来设计情节。下雨了,人物或寻找避雨的处所,或滞留在某个地方,或迷路了,或陷入困境,等待雨停。这一点,作家们都运用得得心应手。雨也可以用来渲染气氛。下雨天比其他时候更加神秘、阴郁、孤独。另外一个因素是苦难。雨能让你特别狼狈。下雨了,再刮点风,你甚至可能会因体温过低而死去。雨还包含着民主的气息。下雨了,谁也跑不了。无论贫富好坏,无论男女老少,无论权贵草民,统统一样,都要变成落汤鸡。
雨还有什么功能?首先,雨很干净。所以,如果你想让人物净化一下心灵,那就让他在雨中行走吧。等他到达目的地后,就会洗心革面,焕然一新了。
雨也可以带来新的生命和希望,这是因为我们经常把雨和春天联系在一起(四月雨来,五月花开)。同时,再想一想诺亚的故事,包含了下不完的雨、大洪水、方舟、鸽子、橄榄枝、彩虹,等等。大洪水就像是一块大的橡皮,它抹去了地球上的生命,同时也孕育着新的生机。
因此,作家可以把雨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其他类型的天气也不例外。雾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常常意味着某种混乱与困惑。雾出现了,人物就很难看得清楚。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圣诞颂歌》一开始,就让伦敦街头雾气腾腾。这个场景,对于迷失方向、需要幽灵帮忙的守财奴埃比尼泽·斯克鲁奇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雪呢?下雪和下雨一样意味丰富。雪,洁净、平凡、温暖;既充满诱惑,又令人恐惧;既能让人轻松,又能让人窒息。雪的功能也是无限的。
然而,作家笔下的雨、雪、飓风,不是无缘无故就出现了。就像前面所说,下雨不仅仅是下雨。而春天、秋天,或冬天的出现,也并非没有理由。下面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歌中的片段:
在我身上你或许会看见秋天
当黄叶,或尽脱,或只三三两两
挂在瑟缩的枯枝上索索抖颤
荒废的歌坛,那里百鸟曾合唱
这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第73首。诗中人物明显感觉自己老了,他也成功地让读者产生了同样的感觉。他在谈论衰老和一个季节:秋天。这是寒入骨髓的深秋,光是想一想,我的关节就疼痛难忍。
这个季节的比喻并非莎士比亚首先使用的。“秋天”代表“即将步入暮年”,这一点古已有之。莎士比亚的独到之处,是用新的方式来诠释这一古老的比喻,使之变得非常具体,比如运用黄叶、枯枝在风中抖动,鸟儿不见了踪影等生动的意象。
对于任何一位作家来说,四季的含义都是一样的。读者脑海里也已形成了思维定式:春天与童年、青春有关;夏天代表成年、浪漫、激情和满足;秋天代表机体衰竭、虚弱、中年、倦态(秋天也可以代表丰收,让我们想起五谷豐登、储备冬粮);冬天代表老年、幽怨和死亡。
作家都知道四季在读者脑海里能唤起怎样的联想,于是便善加利用。当莎士比亚问自己的爱人“是否可以把你比作夏日”时,我们马上就看得出来,这是一种褒义的说法。而“白女巫”没有让纳尼亚王国四季如春吧?反之,她让纳尼亚四季如冬,却又永远没有圣诞节。这是因为她憎恨新生,憎恨生长,憎恨幸福,憎恨宽容。
再以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为例,他曾写过一部小说叫《黛西·米勒》。故事里美国(代表年轻、热情)与欧洲(代表古板、沉闷、束缚)发生碰撞。于是,他构思出一个女孩。女孩是美国人,年轻、清新、直接、坦率、幼稚。接着,他又构思出一个男人。男人也是美国人,不过,在欧洲生活多年。男人一把年纪,无聊、世故,对外人关闭了感情。女孩十分阳光,浑身上下洋溢着春的气息;男人则十分呆板,冷若冰霜。女人名叫黛西·米勒(Daisy Miller,daisy是雏菊的意思),男人叫温特伯恩(Winterbourne,意为冬季的旱河)。名字起得真好!一看到名字,你就会预感结局好不到哪儿去,因为雏菊在冬天无法生存。故事的结局也的确如此。
每个作家都在利用季节这个素材,但是,每个作家笔下的季节又各有不同。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夏天”一定等于“甲”,“秋天”一定等于“乙”。作家都知道,尽管有固定的套路,但是实际可以灵活运用。有时,他们会反其道而行之,于是,夏天不再是温暖、丰盛、喜悦,而是闷热、痛苦、尘土飞扬。但不管怎么说,无论作家如何运用,套路还在,并经久不衰。
所以,当你打开一本书时,还是先看看书中的天气和日期吧。下雨或者下雪,冬天或者夏天,人物在发抖或者出汗——每一种现象后面一定蕴藏着某种特殊含义。
(清荷夕梦摘自《文学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托马斯·福斯特(Thomas Foster)
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专长二十世纪英国、爱尔兰及美国文学,教授文学、戏剧与创意写作课程,他的文学课是美国备受欢迎的文学公开课。著有多部学术研究著作,畅销文学阅读指南《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和《如何阅读一本小说》是他的代表作。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13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