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6日,中国器官移植开创者夏穗生在同济医院辞世,享年95岁。家属遵照夏老生前遗愿,捐出其眼角膜,还代他捐款100万元给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用于医学研究。夏老从医几十年,他用130条狗的实验打开中国器官移植事业的大门;建立新中国第一个器官移植研究所;实施亚洲第一例腹部多器官移植手术;培养中国器官移植第一批研究生……这位一辈子扎根在器官移植领域的老人曾说:“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唯愿不负国家培养。”
人物素描1 拓荒生命“禁区”
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器官移植是一片未被垦拓的荒土。1963年,美国施行世界首例人体原位肝脏移植手术,患者存活了7天。消息传出,步入不惑之年的夏穗生立即查询英文和德文的相关资料。然而翻阅所有相关信息后,夏穗生的心凉了半截——手术方对核心技术只字未提。“突破技术难关,只能靠自己。”夏穗生翻阅资料,建立实验室。1972年,夏穗生作为肝移植小组组长,4年里开展了98次分解手术和130条狗的肝移植实验。经过大量的实践与改进,夏穗生和组员们终于将肝移植手术核心模式确定下来。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自主掌握哺乳动物大器官移植的完整手术,为之后器官移植在人类身上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人物素描2 一个矢志不渝的人
当时药物、肝切除等传统办法,无法拯救一些晚期肝病的病人,“换肝”可能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夏穗生对器官移植的研究非常坚定。第一次实验失败了,就做第二次,第二次失败,就做第三次。实验狗的肝脏切下来后,创面血流如注,夏穗生只能用细丝线逐个点去结扎,一场手术,仅打结就有400个;肝移植完成了,狗却很难存活,那就做分解实验,从灌洗、保存液到温控、免疫,一步步摸索和解决问题。夏穗生的女儿夏丽天说,做实验那几年,夏穗生几乎吃睡都在实验室里,由母亲负责天天送饭。夏穗生的工作从清晨持续到深夜,接受移植手术的狗一般能存活12个小时左右,夏穗生就一直守在旁边,观察狗的血压、瞳孔反射、呼吸……
人物素描3 器官移植事业是他的一切
2013年,武汉市红十字会和同济医院合作宣传器官移植。活动最后一个环节是邀请有捐献意愿的参与者上台签字,夏穗生没有犹豫,第一个上台拿起了笔。事后,夏丽天从电视上看到了父亲的“事迹”,给母亲打电话,问她是否知情,“签了字肯定就是要捐的,能接受吗?”“他怎么会和我说,他想做的事一定会去做。”母亲这样回答。器官移植在夏穗生的心中分量有多重,家人最清楚。90岁那年,夏穗生出现轻微脑梗,之后日渐加重,思维不够清晰了,手也写不了字,但在家时,他仍爱抱着书在床上看——他的房间堆满了外科学、器官移植学书籍。意识还清醒时,夏穗生嘱咐家人,死后将自己的器官捐献出去,“其他器官大概老了没人要了,角膜应该还有点用,可以捐掉。”
【考场仿真试题】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则不少于150字的微评论。
【范文示例】夏老的这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医学事业。为了挽救晚期肝病患者,他深入器官移植研究,实验失敗一次就做第二次,失败了再做,从来不怕困难,不畏艰辛。这一生,他都在为患者能够重获新生而努力,为中国的器官移植事业做贡献。95岁的夏老走了,可是他的精神将永存人间,一代又一代传下去。
【适用话题】奉献 科研精神 专注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12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