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只给钥匙,不给锁

时间:2023/11/9 作者: 千里独行侠 热度: 40174
  郝景芳

  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都是“只给钥匙,不给锁”的学习。

  回想我们上学时,学一个科学知识,顺序一般是:讲述一个概念,给出定义公式,熟悉应用场景,反复练习使用,记住。

  例如学习压强。概念是“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作压强”,单位是“牛顿/平方米”,公式是P=F/S,应用场景是计算大气压汞柱高度,反复做题,考试。

  这样几乎不会引起兴趣,因为其中没有疑问。没有疑问就没有好奇,没有好奇就没有兴趣。兴趣是从哪儿来的呢?不外乎是有个想知道答案的问题。那么让人有兴趣的方式又该怎么讲呢?

  还是以压强为例。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不小心被纸划破,举着划破的手指和纸,就可以问一问孩子:“咦,手指为什么会被纸划破呢?纸这么软,又不是刀子,怎么会划破手指呢?你相信纸有这么锋利吗?”小孩子很可能会表示惊讶:“不会吧?”

  这时候就可以思考,到底是什么力量划破了皮肤?对比刀片和纸后就可以猜想,也许起关键作用的不是材质,而是锐利,也就是薄。

  于是可以猜想,当力量非常集中,透过很薄的面传过来,那就可以有很大的杀伤力。这时候再引入压强这个概念,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因为纸薄,哪怕力量弱,也很有杀伤力。

  “为什么人会被纸划破呢?”这就是一把锁,有了锁,有了开锁的过程,才有钥匙的意义。如果我们学习的所有知识,酸碱中和、汉谟拉比法典、齿轮与皮带,都是给一把锁,知识作为钥匙出现,那么知识都可以是有意思的。

  为什么是这样呢?为什么知识需要一把锁呢?这涉及我们人类根深蒂固的心智结构:我们会被什么事物吸引。

  在《一千零一夜》里,反复会出现的一个情境:有一扇不允许打开的门,门里有秘密,但最终总是被打开,各种奇遇和灾祸也总是伴随而来,为什么会这么写?因为人类永不遏止的好奇心,是值得我们反复思考的事情。

  吸引我们的可能是一扇不讓你打开的门,可能是一个谜语,可能是玩游戏的一关,可能是报纸上的填字游戏,可能是一集留下悬念的口水电视剧,可能是小说里主人公的身世之谜,可能是语言的起源,可能是黎曼猜想。

  科学家发现,婴幼儿从三四个月大,就开始对没见过的场面和盖住的盒子感兴趣,这是人类好奇心的最早展现。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上百万年基因选择的结果。在生死存亡的大草原上,对未知之谜不够警醒的基因,都已经被吃掉了。

  我们每一天都在被锁吸引,并且渴望钥匙。这就是我们爱看武侠小说,不爱上学的原因了。武侠小说里每一本都会抛出秘籍和身世之谜,而上学却只是背答案。

  (摘自微信公众号“青年博览”)

  【素材运用】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是活力的保证,我们与时代的进步都和好奇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可是,在当下的学习生活中,很多“只给钥匙,不给锁”的“僵尸化”、模式化学习,没有未知的“抛出秘籍和身世之谜”之“锁”,也没有吸引人的“黎曼猜想”和“奇遇”之“锁”,我们被概念、公式、场景、练习的“钥匙”塞昏了头脑,如此,成功和创造的兴趣以及激情自然也就只能寡然了。

  【速用名言】

  1.好奇心是学习者的第一美德。——法国科学家 居里夫人

  2.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适用话题】兴趣与成功;好奇心与创造力;教育方式

  (特约教师 周玉利)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11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