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古诗词吗?你是否还在回想《中国诗词大会》中的浓浓诗趣?是否还在体会平平仄仄中的古韵与沉香?
其实,中国古典诗词那沁人心脾的魅力,不只包含了大江东去的豪放明快、低头弄梅的婉媚曲折、西窗剪烛的情深义重,还包含了那些不易窥探到的冷知识,以及那些“藏”在诗词里的唯美与妙趣。比如总会在七夕节这一天看到身边的姑娘收到巧克力奶茶玫瑰花,但你知道七夕节的由来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毫无关联吗?我们早已熟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但你知道王维在“九月九日”到底忆了几位“山东兄弟”吗?……没错,诗词里藏着你想不到的秘密。又是一年春暖花开,在这个浪漫的时节,不妨随作文君来一场浪漫的探索:走进《藏在节日里的古诗词》,体验一不小心闯进诗词创作现场的惊喜,体会与东坡先生们不期而遇的甜蜜!
图书简介
《藏在节日里的古诗词》由文史畅销书作家章雪峰倾力创作,汇集16首跨越时间之河的经典节日诗词,16位诗词大家的千古咏叹。严选善本,名家名作,谨慎考据出处,观点新颖有趣。作者以与中国古代传统节日相关的诗词为引导,用轻松活泼的笔法带出诗词创作后面的历史人物与历史瞬间。对此,《长江日报》评论说:“将历史细节与时下热点相结合,让那些藏在节日里的古诗词,不再是古人的酒杯,也能浇灌现代人心中的块垒。”
作简者介
章雪峰,历史文献学硕士,醉心古代字书、史书、诗词,学术功底扎实,擅长隋、唐古籍文献研究,更擅唐诗宋词解读及溯源。为文不喜刻板,文字轻松幽默,以时人喜闻乐见的笔法书写历史。已出版《藏在节日里的古诗词》《唐诗现场》《隋唐韬略》《一个节气一首诗》等多部文史畅销书籍。其中,《唐诗现场》已由台湾好读出版公司于2018年9月出版繁体中文版。
精彩片段
选段一:落魄小子杜牧的“出道”之路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下《清明》的那一刻,杜牧的确是一个需要寻找酒家、借酒浇愁的人。
因为他实在是生不逢时,赶上了唐朝中后期那场长达四十多年的著名党争——“牛李党争”。
杜牧本来出身名门,出自“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京兆杜氏。杜牧的祖父,就是那位文才出众,官运亨通,位至宰相,爵封岐国公,独力撰著《通典》的杜佑。所以,杜牧的童年非常幸福:“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遗憾的是,杜牧刚刚十岁时,杜佑就去世了,杜牧没有来得及沾这位英雄爷爷的光;杜牧刚刚十五岁左右,他的父亲杜从郁也早早地去世了。
父亲早逝,对杜牧的打击巨大。失去亲爹养育的杜牧,在青少年时期陷入了困境:“某幼孤贫,安仁旧第置于开元末,某有屋三十间而已。去元和末,酬偿息钱,为他人有,因此移去,八年中凡十徙其居,奴婢寒饿,衰老者死,少壮者当面逃去,不能呵制。”“某与弟顗食野蒿藿,寒无夜烛。”不是杜牧自述,我们实在难以想象,堂堂宰相孙子,贫困到了这个地步。
所以,到了杜牧成年时,他就无法由门荫入仕,只得由“牛党”一手操办,由科举入仕。因此,说杜牧是“牛党”,就是这个原因。
《唐摭言》记载了杜牧在大和二年(公元828年)中举的著名故事。
他这一科的主考官礼部侍郎崔郾,在考试之前的送行宴上,接见了来访的太学博士吴武陵,此人是个名副其实的“牛党”成员。
吴武陵是来推荐杜牧的。他当面给崔郾朗诵了杜牧的那篇雄文——《阿房宫赋》,在崔郾也觉得此文了得的时候,他趁机要求:“请你在这次主考时取他为状元。”崔郾说状元已经许人了。吴武陵退而求其次:“再怎么着,也得给个第五名。”崔郾还在考虑的时候,吴武陵作势要把《阿房宫赋》从他手中夺走,崔郾只好赶紧答应:“敬依所教。”
然后,崔郾在宴席上公开宣布:“适吴太学以第五人见惠。”当大家知道是杜牧时,有人指出杜牧平日不拘细行,录取只怕有问题。崔郾坚持说:“我已经答应了吴君,杜牧就是屠狗沽酒之辈,第五名也确定就是他了!”
【历史镜头】关于杜牧中举的事宜,需要特别说明的有两点:一、唐朝科举考试并不糊名,所以主考官可以点名录取;二、崔郾在考前就预定录取名单的做法,在当时并不违法违规。
【诗词现场】你知道“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杏花村”指的是哪里吗?山西汾阳杏花村?安徽贵池杏花村?还是湖北黄冈杏花村?抑或是泛指“杏花深处的村庄”?当你看到章雪峰先生通过严谨考据得出的结论时,或许会收获惊讶哦。
选段二:安史之乱的前奏
《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筯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蘋,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安禄山,不喜欢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这一年的上巳节。证据是,就在杜甫写下《丽人行》的这个上巳节的前两天,安禄山匆匆忙忙地离开了长安城。
而等到他下一次出现在长安城的时候,请不要再叫他“安禄山”,请直接叫他——“死神”。
在这个上巳节前两天的三月初一,是唐玄宗李隆基与安禄山此生中最后一次見面的日子。“三月,丁酉朔,禄山辞归范阳。上解御衣以赐之,禄山受之惊喜。”
见最后一面时,安禄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反心已定,近在眼前的全年三令节之一的上巳节都不过了,只求早日脱身。所以,当李隆基解下身上的御衣赐给他时,他的反应是惊喜的。因为,他把这视为自己即将造反成功、登上皇位的吉兆。
见最后一面时,李隆基是揣着糊涂装大气。“自是有言禄山反者,上皆缚送之。由是人皆知其将反,无敢言者。”在自己耳中已经灌满了安禄山造反的谏言之后,仍然胡装大气,解衣赐之,他也不想想为什么自己待之亲如家人的安禄山,连近在两日之内的上巳佳节都不愿意过,非要提前返回范阳?
就这样,李隆基放虎归山,安禄山金蝉脱壳。“恐杨国忠奏留之,疾驱出关。乘船沿河而下,令船夫执绳板立于岸侧,十五里一更,昼夜兼行,日数百里,过郡县不下船。”
所以,杜甫和“诸杨”在上巳节偶遇之时,正是安禄山日夜兼程、疲于奔命、逃归范阳之日。此时此刻,帝都长安仍然是一片极乐繁华,但“渔阳鼙鼓”已经敲响,即将动地而来,用最暴力的方式,用最残酷的杀戮,终结所有繁华。
【历史镜头】其实,在安禄山“昼夜兼行”离开长安城的时候,最清楚安禄山即将造反、发动“安史之乱”的人,便是杜甫这首《丽人行》诗中提及的“丞相”——杨国忠。他与安禄山是政敌。为了权力斗争,他时常诬告安禄山要造反,甚至在某些他认为必要的时候,还要利用手中的宰相权力,采取一些措施,逼着安禄山去造反。
【诗词现场】《丽人行》中的“丽人”指的是虢国夫人、秦国夫人、韩国夫人,然而,在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的上巳节,杜甫作下这首《丽人行》的时候,秦国夫人很有可能根本不在现场,因为据史料记载,秦国夫人于安史之乱前夕病逝。这一年的上巳节,病重的秦国夫人似乎并没有跟着兄弟姐妹踏青春游的心情与体力。
精书彩评
诗词上下千年,却偏要说出瞬间
□吕 征
解古人诗,平常;讲古人事,平常;诗跟史夹缠在一起讲,也非罕见。章雪峰笔触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历史作舞台,诗人为演员,诗歌当台词,还原了历史某一瞬间的细节,以及诗人于斯时、斯地、斯境的具体情感。
对历史大事与大势,我们从不缺乏认知,安史之乱、牛李党争、开禧北伐、襄阳之围……中学历史教科书已经统统告诉我们。而历史教科书和大部分非教科书的历史书都没有告诉我们,在那些历史事件中,在历史的某一个瞬间,当事人的心里在想什么,他的感受是怎样的?是快乐还是悲伤?是热烈还是缠绵?也有历史写作者笔端涉及于此,却很难说透彻,说到点子上,说得让人信服,因为他们不是像章雪峰一样,着力点就在历史人物情感流露最直接的载体——诗歌上。
以诗解史?不对!这些文字并不太关心历史到底是怎样的,那些多数人都知道的常识,充其量只是背景,章雪峰真正关心的,他的笔真正想刻画的——我敢说,章雪峰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是历史大背景下那些作为个体的人的真实内心世界。他想要走近他们、看清他们,跟他们说说话、聊聊天,就像两个老朋友坐在咖啡馆里闲白,或者像雨夜客栈中两个羁旅之人萍水相逢,说玄宗天宝事。
由此我们不仅知道李泌是李唐皇室三代父子关系的协调人,还通过一篮樱桃知道了史思明对儿子的殷殷之情,知道了王维在“九月九日”忆了哪几位“山东兄弟”,更通过一句“明月几时有”知道了東坡先生与弟弟苏辙的手足情谊……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10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