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贵在真切,贵在有我

时间:2023/11/9 作者: 城思恩 热度: 31678
  杨卫民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训练中,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写景。其实,无论是单独成篇的写景文章,还是记人记事的文章,都离不开景物的描写。写景训练能促进学生对身边环境的观察,景物描写不仅要求学生会观察,还要对客观现实有着自己的认识。既然客观现实是无法改变的,那么用心体验生活、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就成了作文水平差异的决定因素。可以说,掌握写景文章的写作技巧对初中生作文的突破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就从四个方面谈谈写景作文的方法或要领。

  1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景物的面貌也是千姿百态的。因此,在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景物的特点与地域、时令、气候等诸多因素存在一定的联系。一花一石、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都有自己的姿态与个性,我们在描写的时候就应该注意景物的个性,把景物具体的面貌生动地描画出来。中外的文学家在写景的时候也是力求表现景物特点的。比如朱自清的《春》,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佳作。作者抓住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特点,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细雨连绵,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擞,辛勤劳作,充满希望。

  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写景也极为成功。作者以“济南的冬天”做标题,就意味着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天气做比较,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特点,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写景要抓住特点,而景物的特点只有在比较中才能发现、才能突显。我们以桑格格的散文《夏夜听雨》中的片段为例:

  夏天最适合看雨。春天是看不见雨的,雨像是粉末笼罩着一切事物,你只能感受到一切慢慢变得滋润、油亮;秋天的雨,忧伤绵长,植物寥落,雨滴倒不像是水滴,更多是一种情绪;冬天嘛,能下一场像样的雨都不容易。就是夏天,几乎天天一场透彻淋漓的雨,一切在雨中是茁壮的,不让人担心的,你就是看,尽情看。

  夏天的雨自有其特点,那就是热烈,是泼泼洒洒、酣畅淋漓。

  2写景角度要富于变化

  写景要写出景物的特点,而景物的特点是在变化与比较中显现出来的。只有不断地变化写景的角度,才能把景物的细微之处揭示给读者。

  变化写景的角度最常用的方法是“移步换景”,即随着写景者的观测点或立足点不断变化,而笔下的景物也随之变化。这一方法最大的好处是能多层次多角度展示景物的美,使笔下的景物具有立体感、真实感。对于担心写景无话可写的学生来说,移步换景可以称得上是最管用的方法。如丰子恺的《竹影》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写竹影的变化的。南朝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写景也是角度多变、笔法灵活的,全篇围绕“奇山异水”展开。首先,作者写水之“异”,抓住水流清澈的静态之美和湍急的动势之美来表现:“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然后,作者再写山之“奇”,从山势、山声、山意、山树等角度来表现。整个写景由水到山、由高到低、由视觉到听觉,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也可以从侧面运笔。而侧面描写,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有机结合,可以催生出优美生动的写景佳作。

  我们仍以《夏夜听雨》中的片段为例:

  雨滴落在不同的树叶上,滴落的结果也是大不同:落在大团叶片的树上,每一滴水要走的路程多,如果水分比较小的雨滴,是走不完每一片向下的叶片,就分散了,消失了。所以,一棵煌煌巨树下面也可以躲雨的,只有最顽强的雨滴才能轻轻落在脚下,不构成困扰;叶片小的树,雨滴从树顶端落下,倏一下就到下一片,倏一下到再下一片……一滴雨滴的滑落能引发一个线性的晃动的路线,很多滴雨滴就把整棵树摇晃起来,那小树在雨里跳舞似的,欢快地摇动能摇动的所有枝条,和雨滴玩耍。看着看着,人就能笑出来,很像是童年的一种游戏!

  雨滴落在不同的树种上,滴落的声响也是不同的:落在白杨树上,雨滴大、叶片也肥大,两者一相遇,立即就啪啪啪地拍起来,气氛热烈宾主甚欢;要是落在竹林上,竹片细小若梭,像是一个好脾气的小姑娘,再生气的人遇上了,也是和风细雨地劝慰一番,那生气的人也变成低眉的菩萨,大家一起小声起来——沙沙沙,沙沙沙。所以,中国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真的是好温婉的植物,连夏雨都化解成了春雨。

  既然是“听雨”,那么“听”的角度或者“夏雨”飘落的方式也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富于变化的。而以变化的角度描写景物,既能展现景物自身丰富的美,又能写出情感、写出趣味,避免了文字的单调与沉闷。

  3写景要写出情趣或理趣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要饱含感情,要把笔下的景物写得生动、活泼、亲切、动人。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运用比喻、拟人、摹状等修辞手法。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这样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紫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朱自清《春》里的写景也是有声有色充满情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写景,既要写出自然之景的细微生动之处,更要写出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情感与体验,让读者从中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此外,透过对景物的观察与摹写,作者还会对社会、对人生产生深刻的理解与总结,而这些深刻的理解与总结能将写景之文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宗璞《紫藤萝瀑布》的结尾就是范例:“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写景要写出景物的特点,让笔下的景物生动有趣;同时,作者也要借对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与意见。这样一来,写景文章才有情感、有思想、有灵魂。我们以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片段为例: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作者郁達夫对故都(北京)的感情是深厚的,对故都之秋特有的景象与韵味也有独到的体验,所以写得特别细腻、特别有韵味。比如上面写“北国的槐树”一节,就堪称经典。槐树的落蕊铺满一地的情景,还有脚踩在槐花上“极微细极柔软”的感觉,都渲染出一种孤寂的情调。至于扫街在树影下扫过的痕迹,更是平添了一种落寞的情调,使人感受到作者对节序迁移的无奈,对岁月流逝的怅惘。

  4写景要为人物或情节服务

  叙事类的文章离不开写景,但写景不是目的。离开了人物的刻画或无助于情节的发展,景物描写再细致入微,也只能是败笔。孙犁的《荷花淀》是一篇描写白洋淀人民抗日杀敌的小说。小说的高潮是“助夫杀敌”,即水生嫂等妇女将鬼子引入荷花淀,帮助丈夫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高潮之前,有精彩的景物描写:

  “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鬼子)大船过不去。”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的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几只野鸭扑棱棱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

  荷花淀的荷叶“密密层层”正利于战士们隐蔽,“铜墙铁壁”“哨兵”等比喻,助推情节的发展。至于野鸭的惊叫更是以动衬静,为后面描写惊天动地的杀敌场面做了有力的烘托与铺垫。写景有方法,有技巧,但在写景之前要明白写景欲达到的目的。如此,才不至于画蛇添足,徒费笔墨。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8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