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1日,被誉为“中国极地测绘之父”的武汉大学教授鄂栋臣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去到了比极地更远的地方,享年80岁。从中国到南极,随船要走20多天,南极天气变幻莫测,暴风雪随时来临;而到北极去执行科考任务,则基本是在北冰洋上进行,至少两个月时间都需要随船。这样的条件下,鄂栋臣去了7次南极、4次北极参与科考工作,连续20多年奋战在中国极地测绘的科研一线。他测绘完成中国第一幅南极地形图;参与创建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和北极黄河站,是全国唯一的三大站创建工程亲历者;为南极山川湖泊冠以中国地名:长城湾、望龙岩、龟山、蛇山、八达岭;在北极建立GPS卫星跟踪站,扩展中国卫星跟踪轨道范围……鄂栋臣的从业经历,串联起來就是中国极地考察发展史。对外界赞誉的“极地测绘之父”这一称号,鄂栋臣曾说:“我做的事很有限,但我的后半生都献给了极地,可称我为‘极地赤子。”
人物镜头 签下生死状首征南极
20世纪80年代初,已有18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四十多个常年考察基地和一百余座夏季站,而当时的中国在极地科考方面还是一片空白。直到1984年11月26日,591人组成的中国第一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浦东港口起航,中国人探索南极的道路才终于启程。鄂栋臣就是这591人中的一员,是考察队党支部副书记和测绘班班长。彼时,鄂栋臣已经45岁,还有3个孩子,妻子王紫云不能理解丈夫为什么要去冒险,迟迟不肯在“生死状”上签字。“就是死了,我也光荣。”鄂栋臣毅然决然地自己签下了名字。鄂栋臣曾回忆起第一次南极科考:船长说,船上带了一些大塑料袋。我们问他,带塑料袋去干什么啊?他说是用来装死人的。如果谁牺牲了,就用塑料袋一装,放到船底下的大冰库里冷冻起来,再带回家。
【适用话题】使命 担当 顽强拼搏 开拓者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8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