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上市的《刺客信条:奥德赛》游戏中,时代背景从埃及转换到了古希腊,因此玩家们会在各种小镇中见到驴的身影。估計大家都会觉得,驴嘛,怎么能有马威风呢?我替驴感到委屈啊!
在中国文化里,驴的名声不太好,很大一部分“锅”要甩给唐代大文豪柳宗元——他的寓言故事《黔之驴》,让驴成了“外强中干”的代名词。可让老虎都吓了一跳的驴,在中国历史上还真当过新鲜玩意。驴并非中国本土驯化的家畜,而是传自西域,西汉初年零星传入中原。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中,就把驴、骡、骆驼并列为罕见的“奇畜”。
从东汉到魏晋时期,驴还一度成了风雅之物:汉灵帝喜欢乘坐四头雪白的驴拉的“驴辇”出行,而当时许多名士也爱坐驴车出门游玩,是货真价实的“驴友”。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家中就养了不少名贵品种的驴,还把学驴叫当成一大爱好,没事就拿这个吊吊嗓子。王粲去世后,魏文帝曹丕亲自率众学起驴叫,给老朋友送行,那场面想必很是诡异……阵阵“啊呃啊呃”的叫声,不知道的人怕是以为进了驴圈。如今,“学驴叫”这个说法常被当作某人发泄不满情绪的表述,总之跟曹丕那会儿的“深情驴叫”肯定不一样了。驴肯定很困惑,当年还是被捧着的小清新,现在不管是跟驴相关的声音还是词语却都不太招人待见了。
全世界所有家驴的祖先,都是东非高原的非洲野驴。距今五千多年前,非洲野驴被当地居民驯化,不久又被引入埃及和两河流域。古埃及那些壮观的金字塔、太阳神庙和方尖碑都有它们一份功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更是把四头驴套上车赶上前线,当作人类最早的战车。在大英博物馆中的一件乌尔古城的展品The Standard of Ur中就为我们展示了这一场景。
距今约3300年前,来自中亚的游牧民族把马匹引入中东地区,于是体型、速度、力量都处下风的驴,很快被马踢出了一线地位。
但驴也有自己的强项——作为来自山区荒漠的动物,驴不擅长快跑,却有很强的负重能力和耐力,背着相当于自己一半体重的货物也能每天走十几个小时。对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驴也比马更加适应。而且驴不光对饲料要求不高,对干渴的忍耐力在家畜中也仅次于骆驼,远强于牛马。
在中东、中亚、中国西北以及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气候干燥、土地贫瘠又多山的环境,简直就是驴的主场,上千年来它们在这些地区一直担当主力役畜。亚洲伊斯兰传说中的民间智者阿凡提,西班牙名著《堂·吉诃德》里的农民桑丘,更是坐实了驴“国民坐骑”的经典形象。
即便在科技发达的21世纪,驴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就连电动自行车也有“电驴”的绰号。在希腊旅游胜地圣托里尼,驴还成了新闻的主角:2018年7月,有媒体报道,圣托里尼岛上的代步工具驴子由于不堪超重游客的负担,出现脊椎受损,甚至有的身上还有开放性创伤。因此,希腊政府明令禁止肥胖游客骑驴观光,规定超过100公斤的游客不能参加骑驴旅游项目。想必当人们发现不能骑驴上山欣赏圣托里尼岛的美景时才会感慨:原来驴这么重要,谁也代替不了!
要知道,全世界的家驴有四千多万头,其中中国就占了1/7,堪称头号养驴大国。驴为人类效力的日子,还远远没有结束呢。
(摘自微信公众号“博物”)
【小编感悟】牲畜界不乏驴这种“出力不叫好”,埋头苦干却没有好名声的动物。当然名声好坏也与文化差异及历史文化因素有关,“狗”在中西方文化里的褒贬差异,我们已经熟悉。但随着文化交流,“狗”越来越成为可爱的象征,我们自嘲为“XX狗”时,有时就并未带有贬义。而是褒是贬,动物们可不在乎,它们无私地给了我们便利或陪伴,我们也要善待它们呀。
【适用话题】文化交流与演变;传统与现代;善待动物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1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