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命题人隐含的倾向你猜对了吗

时间:2023/11/9 作者: 凡瑾 热度: 39815
  

  名师简介

  王艾,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高级教师,新疆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授课专家。

  进入高三一轮复习阶段,考生作文中的问题集中在审题和展开上,我们要明确写“这一篇”的理念,明确“限制”要求,不要在惰性思维影响下,机械地套作、宿构。

  【例题】

  “佛系”男女说,生活压力大,生活很艰难,那就执着少一些,安逸多一些,少焦虑少生气,与生活讲和,可是——

  石油工人说,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

  弄潮水手说,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生活打造不出生活的强者。

  报刊评论说,人生在世总要有点追求并为追求做点什么,有自己坚持的信条,否则,全方位的“佛”不如称之为“懒”。

  读了上面这段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现实和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方面

  一

  仔细解读材料及含义

  这则材料中出现了四类人物,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如何读懂材料?还是分句子概括,分句群归纳,找出语意轻重与隐含态度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将这四类人物的特点和所持观点勾画出来。

  第一类:“佛系”男女。特点:安逸,与生活讲和;“压力”第一次出现,“安逸”第一次出现。

  第二类:石油工人。论点:由打井做类比,“出油”对人来说是什么,否定句变换成肯定句是什么。“压力”出现第二次,围绕“压力”,石油工人其实想说,人有压力就会怎样,转换成功句式,回答完问题,石油工人的论点就出现了。

  第三类:弄潮水手。论点:他反对平静和安逸,那他赞成什么,要转换成正面的观点。水手说“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他还隐含着一个肯定:要做一个精悍的水手和强者!对我们来说,精悍的水手指的是什么?“安逸”出现第二次。要说明的是,反对平静的湖面,不是要追求逆境和挫折。现实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逆境,人也不会主动寻求挫折的,这是谬论,有些学生立论为“挫折”或“逆境助人成功”都是偏离题意的。

  第四类:报刊评论员。他的观点是全文分量最重的,因为报刊可以登花边新闻,但评论员的观点一定是代表主流方向的。他的观点很鲜明,第一句是说人活着要有追求,第二句说要坚持信条(指忠实遵守的准则),注意与“信仰”有区别,第三、四句是否定批判“佛系”的“懒”。我们要有什么样的追求,要为这个“追求”做点什么呢,这两个“什么”是我们立论时必须补充出的。如,我们要追求理想,那为这个理想,我们要做什么?

  如何确定一则材料的中心?四类观点似乎庞杂,但作为一则材料,命题人还是有自己中心意图的。原先有老师提出“最佳立意”或“最合乎題意的角度”,在任务驱动型作文中,只要完成命题人在“要求部分”提出的要求,立意是在这四类观点中,即在材料含义及范围内的,能自圆其说,立论就是成立的。如这则材料,你可以写“压力”“追求”“拼搏”“奋斗”“理想”“进取”,也可以写“与生活讲和”“放平心态”。

  二

  隐含倾向对立论的限制

  虽然四类人物的观点都有生活的折射,无法说谁对谁错。但我认为,抓主要矛盾、主要原因,是最合理的立论,也最有可能将材料的表象说得深入、透彻。

  第一自然段结尾处的“可是”,将四类人物分成了两大阵营:与生活调和方,要有追求和压力方。两方矛盾焦点,就是文中各出现两次的“压力”和“安逸”。

  如何找到焦点或关键,不偏离题意?

  一是从文中的字词中找

  1.反复出现的词,一则百字材料,出现两次,就已经是强调的词了。

  2.反向的词,也是正向的词的表现。不要安逸,要什么?能不能与“压力”合在一起考虑?

  3.文字表现最多就是语意最重的,计算正方和反方对“压力”的表述所用字数,超过了“安逸”,所以“压力”是更重些的。

  二是从文句中找

  1.跟大多数人的观点走。如文末附的另一篇作文题目,其中“许多网友赞叹她”,表明了大多数人是赞赏宋玺行为的,我们的态度也是赞成的。

  2.跟材料末句走。“卒章显志”的做法总是不自觉地体现在材料拟制中,对单则材料,一般在文末处会有总结、评论性语言,这是命题人隐含的态度。

  3.跟着时代号召走。如本则材料中的“报刊评论员”,其实代表着主流方向和社会的态度;长者多是人生智慧的总结形象,老师要承担引导教育学生的任务,也往往是正面肯定的形象,所以材料中他们说的话要仔细分析。

  三是从全文主旨找

  我们还练过一篇“15岁快递员撞宝马车,协商赔偿又反悔,进行道德绑架”的作文,有些同学写“用童工是不对的”“不要轻视贫穷”“青年人要有理想”,这都是抓了矛盾的次要方面,导致跑题。

  对于这篇材料,谈赞成佛系的生活态度,勉强也可以,但立意不会太高,而且与时代旋律不吻合,“文章合为时而著”,要唱响时代之歌。

  如果谈“挫折助我成功”“逆境培养人才”,也是审题时没有全面把握材料造成了主题有偏离的倾向。

  在话题作文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材料内容含义和范围内”作文都可以,但在今天的作文要求中,我们已经看不到这句话了,究其原因就是命题人已经给了你立论的限制。

  三

  材料特点对分论的限制

  中心论点确立后,议论文的要务在于分论点的展开。分论的方法可以是并列式、正反对比式、递进式,最根本的是要围绕自己的核心论点展开,不要游离、偏移。

  任务驱动型作文区别于话题作文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此!

  回顾话题作文,只要抓到材料中的一个中心词语就可以随意发散了。如这篇材料,审题之后,找到了“压力”“安逸”“追求”“打造生活强者”等词语后,一些学生便抛弃了材料,自说自话。出现最多的问题是:

  1.是散点排列,各自为政。一个似乎的论点,两到三个分离的似乎是的分论点。分论对中心论点缺乏支撑。

  如《执着追求,避免佛系》,首段提出,“佛系生活,实为逃避”。分论一“艰难是人生的导师,经历挫折,走向欢乐”,分论二“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分论三“青春责任是一代要比一代强”,这三个分论各自为政,而且在首段,中心论点就指向不明,所以各说各话,如一盘散沙。

  还有学生的题目为《有理想能奋斗的青春》,分论就是“有理想才能前行”,“能奋斗才能成功”,最后的结论是:做有理想能奋斗的青年人。看似他的中心论点是明确的,分论也是在这个范围内的,但中心是哪一个词,看不清楚。也就是说,他的观点是模糊的,两个词语之间的联系没有找到,缺少对问题的深入剖析。

  2.是浅表思维,万金油式并列。因为采用的是并列式,也没有深入剖析问题,多角度看问题,只是找到两三个比喻,就作为自己的分论点。

  如写“压力”,分论就是“压力助我成功”,“压力助集体成功”,“压力助国家进步”;或是“压力,是面对逆境的从容”,“压力是迎接挫折的淡定”等。这些分论,看似合理,也有区分度,但不是材料要求的。

  材料要求的是对材料的“感触和思考”,分论是针对材料而发出的!应该有的分论就是“读懂材料含义”中,针对三类观点,你思考后补充出的词语。

  如何理清分论?

  始终追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做之后会怎样。

  构建通途:材料与“我”有何关系

  培养自己辩证思维能力,抓住“关系”双方做文章。

  如立论为“压力”,分论可以是:

  (1)石油工人所说的,为什么要有压力,因为压力可以挖掘出潜力,让我们意识到身上的责任与担子;

  (2)弄潮水手所说的,怎么给自己加压,打破平静的湖面,针对没有经历过民族苦难、战火洗礼、创业艰辛的“00后”,青年要主动接受生活给予的挑战和磨砺,敢于担当“弄潮”的任务,引领时代、敢于担责,到基层艰苦地方去,要成为平凡行业的领头人;

  (3)报刊评论员所说的,怎么给自己压力,让追求的目标促进自己,为了目标不懈怠,要执着,敢向生活挑战。

  当然,这些分论不是全部要写进作文里,我们要有自己的“感触和思考”,你是怎么看待压力的,这些观点对你的启发是什么,“联系现实和自身实际”,你认为最应该怎么做?

  四

  对辩证思维的限制

  我们不能忽视材料中的另一方——佛系男女,他们身上的特点是文章中要批驳或反思的另一方。

  “存在即合理”,思潮的泛起总有时代的投影。不能否认当今生活确实压力巨大,竞争激烈,也确实有一部分人呼吁:既然当不了第一,站在路边鼓掌也挺好的。

  体现思维的辩证性,就在于对问题会一分为二地分析,理出表象下的关系,分清矛盾两方面。

  我们或顺应报刊评论员的观点,直接批驳“全方位的佛”,指出影响与危害,列举“奋斗不如看背景”“拼爹”等贪图安逸满足于“抢榆枋而止”的燕雀。我们也可以对矛盾双方予以调和,如压力不要过大,防止焦虑等现代社会心理疾病。

  能考虑到材料中的另一方,从矛盾的对立面思考问题,这就是体现对问题的辩证思考。

  五

  紧扣材料含义,注意写好“这一篇”

  有同学欣喜地全文照抄读过的《人民日报》相关时评,有同学照抄曾写过的“最美90后宋玺”的作文,这样做,文气能通畅吗?你写的是“这一篇”作文吗?

  虽然同样是奋斗的主题,但“最美90后宋玺”那篇作文材料(详见文尾附录),它要求完成的任务是不同于这篇“佛系青年”的。

  “最美90后宋玺”这篇作文材料中,我们要看到“许多网友赞叹”字眼,它隐含着命题人呼吁“向她学习”的倾向;给宋璽以“最美90后”的评价,也是命题者暗含的观点和倾向。我们用“由果溯因”的方法寻找分论点,再“抓主要原因”,找到自己的立论点。宋玺被称为“最美90后”,这是事件的“果”,而“因”就是她的一系列表现和他人对她的评价,如“严格训练”“报名参加海军”“不断挑战新目标”“执着”“有个性”等,我们挑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两三点展开就可以了。

  而在“最美90后宋玺”这篇材料中还有事件的另一方,即文中的“不少人还处于迷茫的年纪时”的“不少人”,“与众不同”中的“众”,这两个词对应的应该是“90后”的另一种人生态度,需要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思考他们的表现是什么。

  这样看,两篇材料的任务要求是不同的,我们写作时,立论和驳论也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只有具体材料具体分析,紧扣材料中提出的任务来写,才能充分体现出“这一篇”的特点。

  明白限制,作文才有方向;否则,将“压力”换成随意诸如“逆境”等词语,是不是又可以套用这一篇作文?材料不同,限制不同,命题人隐含的倾向也不尽相同,这是当今高考命题人防止套作、宿构精心设置的考查题型,希望同学们认真研究材料,明确材料中的诸多限制,写出自己的思考来。

  附“最美90后”宋玺题目

  18岁以优异成绩考上北京大学,作为领唱参加第八届世界合唱比赛并斩获2枚金牌,大四时携笔从戎经过严格训练成为海军陆战队一员,作为唯一一名女陆战队员远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最近,一位名叫宋玺的退伍女兵火了。在不少人还处于迷茫的年纪时,年仅24岁的她,一次又一次树立新目标并不断进发,用奋斗书写了与众不同的青春。宋玺的中学老师说她干什么都很执着,宋玺的母亲则说宋玺从小好胜心强,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女孩子。而许多网友赞叹她“活出了中国年轻人应该有的模样”“这才是真正的90后”。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意林·作文素材 2018年23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