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君
2018年8月7日晚,著名画家黄永厚在安徽省合肥市去世,享年91岁。黄永厚为书画大家黄永玉的二弟,被誉为画坛奇才,画作极具个人特色,笔墨狂放不羁。同时喜长题跋,借画抒情,针砭时弊。他曾说,画家应该多读书,更要关心社会问题。在为人上,他不同流俗,几乎不办画展,不肯出书,还经常把重金求画的人拒之门外。黄永玉曾如是评价:“幽姿不入少年场”,可谓是“大人生从不流俗,大思想彪炳千秋”。
01他说·先生评价
著名学者易中天:我以为,黄永厚先生是真正活明白的人。在他老人家身上,看不到半点文艺圈通常难免的矫揉造作和虚情假意,包括装出来的淡泊名利。率性的人不会在乎繁文缛节,身为晚辈的我也只能写下两句话,作为从黄永厚先生那里得到的人生启迪:有风骨必淳厚,真情怀则透明。
书画家刘燕凌:黄老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自由,他是一个特立独行,不拘一格的人。他很喜欢和有文化涵养的人谈论文学、美学,但对于一些所谓的艺术家攀龙附凤,十分反感。在生活中,又是一个开朗、率真、朴实的老顽童。
杂文家陈四益:我最敬重永厚的,还是他的正直、倔强、不屈从于潮流,他对国家与民族的命运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当然,也包括他那冷峭严峻的观察和那种耐人寻味的幽默感。
中国作家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张瑞田:黄永厚先生是一位有思想、有激情、有正义感的画家、作家。他在北京居住期间,屡屡拜访,衡文论艺,受益多多。
02印象·先生剪影
黄永厚是湖南凤凰人,1928年出生,土家族,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中国画家,代表作品有《九方皋》《渐江》《桃源》等。相比兄长黄永玉,黄永厚成名比较晚,算是大器晚成。黄永厚藏书、读书甚丰,属于中国画中的“文人画派”,其作品除少量山水、花卉外,大都取材于历史题材和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曾在画作中题“尽似古人,要我何用”以自况,用画笔来思考,关注心灵,关注当下,关注社会问题,是黄永厚画作的美学特征。
03回放·先生其人
生不逢时,无碍逆风翻盘
1.多舛命运,生性豁达
黄永厚小时候多病,有一回发高烧已经被卷进了芭蕉叶里,又活了过来;病坏了耳朵,家里叫他“老二聋子”,影响了发育;又叫他“矮子老二”。后来长大,他既不聋也不矮,在兄弟中最英俊最潇洒,很多人说他长得像周总理。成年后,他的负担最重,孩子多,病痛繁,朋友却总是传颂他助人为乐、出奇而荒唐的慷慨逸事,于是家里又给他起个“二潮神”(地方语言,神经病的意思)的名字。
【适用话题】成长艰辛;态度乐观
2.8岁登梯,高空作业
长兄黄永玉12岁离乡到福建厦门集美中学读书,比黄永玉小4岁的黄永厚担起长子的责任,在家做饭,带弟弟,为母亲减轻负担。黄永玉寄了一些小书小画册给弟弟们,没想到才8岁的黄永厚竟然蹬着梯子在院子壁墙上画起画来。14岁时,因他在墙上画的画是打日本的,而隔壁是文庙,部队在那里吃饭,有人就问:“谁画的?”得知是黄永厚所作,于是带他去部队做了宣传队员。
【适用话题】天赋;时代与命运
3.16岁中尉,人小胆大
1944年,诺曼底登陆,报纸上有传真照片,根据那些照片,黄永厚拼出一幅海陆空军大会战。虽然他没有学过画画,但胆子特别大,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石印的画寄了出去,军委政治部张治中下手谕,给黄永厚晋升两级,于是年仅16岁的黄永厚就成了中尉。(注:湘西老一辈的军人传统,地方部队总是有义务寄养一批批候补的小文人小作家。名义上是当兵,其实一把枪也没摸过,在部队里跟着伯伯叔叔厮混,跟着部队四处游徒。黄永厚的表叔沈从文也有这样的经历。)
【适用话题】实力;成长记忆;爱护
品格在先,声誉故随其后
1.心怀慈善,刚正不阿
黄永厚和儿子都在北京通州买了房子,但不是北京市户口,孙子将来上学是个问题。一次,一个大官儿光临他通州的家,问他有什么需要帮助,不料黄老先生却摇摇头。亲人知道后问他:“你怎么不和他提户口的事情呢?”先生说,我们在北京买房子,把北京的房价推高,老百姓都买不起房子了,我已经感到对不起当地百姓了,哪里还好意思伸手?老先生淡泊名利,却有一份慈爱宽厚的心肠。
小编感悟:有些人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自己的功勋,而有些人身怀绝技却不愿彰显。虽然说人各有志,无须非议,但后者却往往让人心生敬佩,无疑,黄永厚就是后者,有资源却不利用,看似痴傻,实则彰显了高尚的品格。
2.遵从本心,亦有原则
黄永厚对“宣传”了无兴趣,几乎从不办画展,不出书,这一点,让许多人看得着急。范曾曾经对黄永厚先生说:“你太穷了,我介绍你去日本办画展吧,不过,你画李白就李白,杜甫就杜甫,别从他们身上扯远了,他们的汉学家就那么点功力,不要为难了人家。”但黄永厚先生对范曾的好意不以为然,他想:“李杜我又不认识,不从他二位身上挖点东西出来,又画什么呢?”这注定又是一趟削足适履之旅,于是先生放弃了。据他本人透露,他早就看穿了所谓画展削足适履的本质,对办“个展”兴味索然。
小编感悟:他的孤傲中,自有一種顽固的自信,作为画家,黄永厚从来不愿意当一件哪怕是金光闪闪的工具,想必这便是他不愿办画展的缘由,在黄老先生身上,我们看到了别样的风骨。
3.率性而为,无惧权贵
二十多年前,黄永厚的朋友在出版社上班,有一次收到黄永厚的信,撕开信封,竟展开一幅水墨画。这样珍贵的一幅画作,就叠放在不起眼的薄信封里寄来了。好在朋友撕信还算小心,没有把它弄残废。朋友在电话里问他,为何没有挂号,黄老先生却说,丢就丢了,一幅画算什么?另一次,他打电话给朋友,朋友不在,旁人接的电话,但黄永厚先生与人家聊得投机,于是,没几日,就给这位没见过面的朋友寄了画。但其实,生活中,很多权钱在握的人捧了大把银子上门求画,也难免会失望而归——他常说:“不是看画的人,给他画有什么用?”
小编感悟:他常把拿重金前来购画的人拒之门外,“不看画的人,给他画有什么用?”看似桀骜不驯,却又可以把画囫囵塞进某个信封,寄给熟悉的或陌生的朋友。种种事迹其实皆是在证明“人生不得行胸臆,纵活百年亦为夭”。
4.交友有道,书读有趣
有记者问黄永厚:你觉得画家应该多读书吗?黄永厚回答:“这话也不能讲死,我只说我自己。譬如海淀出了卖烤肠的砍死城管(的事情),住在北京的人能充耳不闻也不问吗?当然,这是社会问题,那么画家就不是社会人吗?不闻不问那把砍刀就不会砍到画家脖子上了?我每天除了看书,就是读报,不读报不知道又出了什么怪事。不能在云里雾里活着。碰到大事,不敢表态,什么玩意儿,冷血!如果讲假话,讲鬼话,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没有良心的人做着一辈子昧心事也不会忏悔,对不对?可见良心并不是天生的,那是后来建立起来的,对某些利益有痛苦取舍的。我喜欢跟读书人交朋友,害怕跟不读书的画家打交道,画家见面就是今天卖了几张画,你受得了吗?好像天天都在生意场,真没劲,年轻人有青春可以浪费,老人连青春的本钱都没了。”
小编感悟:害怕跟不读书的人打交道,不是黄永厚清高,而是他敢于在繁复的人际关系中固守本心,试问,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无愧于心?又有多少人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类人”?
04品鉴·画如时评
1.大丈夫不从俗流
黄永厚的书法被谓之“怪书”——非真、非草、非隶、非篆,让人摸不着头脑。而画作也被称为“怪画”,观之画好似个“浑天仪”,什么线、型、色、笔、墨;什么山川、花卉、人物;什么中、西;什么诗、文、短评全都绞成一团,让人看不懂,一头雾水。在外行人眼里,他的画都奇丑无比,是丑画。但在画家眼里,评价却极高。艺术大师刘海粟对黄永厚的评价是“文真、字古、画奇”。大画家朱屺瞻的评价是“画这种画要读好多书”。
【适用话题】彰显个性;艺术魅力
意林·作文素材 2018年19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