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考满分基因之标题力

时间:2023/11/9 作者: 依繁 热度: 40194
  姜有荣

  

一、实力型



  此类标题以无招胜有招,有大道至简的底气,素颜出镜,质朴无华,亮出的都是“干货”。因洗尽铅华,故让阅卷者一目了然;因快人快语,故让阅卷者先睹为快。其主要方式有三:

  1.亮出观点

  考生在标题中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亮出自己的观点,摆出自己的见解,旗帜鲜明,先声夺人。如:

  ①作别眼见为实(全国卷II·辽宁考生)

  ②打破定式,走向创新(全国卷II·重庆考生)

  ③不忘根本,放眼未来(浙江考生)

  肉眼见到的往往是事物的表象,而非真相,为此,例①用“作别”二字明确表达了对“眼见为实”这一习惯认识的否定态度;例②破的是“定式”,立的是“创新”,先破后立,观点鲜明;“不忘根本”是“继往”,“放眼未来”是“开来”,例③鲜明地表达了“要在传承中发展、壮大”的深刻见解。

  2.亮出内容

  考生在标题中直接亮出文章的生发由头、核心意象、主打素材等写作内容,人、事、景、物,各异其趣。如:

  ①花袭人的暖心世界(江苏考生)

  ②钱塘潮涌奇,我自泛扁舟(浙江考生)

  ③水应深潜,酒应细尝(全国卷II·重庆考生)

  例①亮出的是议论的由头,拿《红楼梦》中的花袭人之言说事,她要求宝玉答应的三件事既体贴,又理性,真乃“情切切良宵花解语”,因而富有事趣;例②亮出的是带有水乡特色的意象——钱塘潮、扁舟,抒发了勇做时代弄潮儿的豪迈情怀,因而富有情趣;例③亮出的是精妙喻体——水、酒,借对二者“深潜”“细尝”的态度,表达了“浅显之知浮于表面,深处才是真知”的灼见,因而富有理趣。

  3.亮出层次

  考生提取写作提纲中的关键词,在标题中直接亮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结构层次,构思清晰,布局分明。如:

  ①立大志,成大器,担大任(天津考生)

  ②变时·变识·变实(全国卷III·贵州考生)③新路·心路·兴路(全国卷III·贵州考生)

  例①中的三个短语形成了嚴密的逻辑推理链,“立大志”是“成大器”的重要前提,而“成大器”又是“担大任”的重要前提,逐层推进,展示出文章严谨的论证思路。例②和例③均采用“一字立骨”的方法,构筑起三个音近而意丰的词语,巧相连缀,串而成题。在标题中,例②展示出文章从时间在变、认识在变到精神在变(实干)的总体架构,例③展示出文章从除旧布新、凝心聚力到民族复兴的总体架构。

二、新锐型



  此类标题“新”在与时俱进,与时代的主旋律、时尚的新潮流同频共振,“锐”在别出机杼,独抒己见,带给阅卷者扑面而来的“新”气、“锐”气。其主要方式有三:

  1.镶嵌热词

  考生在标题中镶嵌一些年度热词、网络热词等,彰显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意识和与时代同行、倾听时代足音的使命感。如:

  ①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全国卷I·山东考生)

  ②走好长征路,领航新时代(全国卷III·四川考生)

  ③丢弃“佛系”扬“儒系”(浙江考生)

  例①中的“初心”和例②中的“新时代”取自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17”年度字词,传递的是正能量,洋溢的是家国情怀;例③中的“佛系”取自网络流行词,文题鞭策了“佛系”不争不抢、不求输赢的消极的“出世”态度,倡导“儒系”自信昂扬、奋发进取的积极的“入世”精神。

  2.点击时事

  考生在标题中点击一些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时事,彰显出其“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和对时事的敏感度、认知度。如:

  ①雄安的绿色长征路(全国卷III·云南考生)②且看少年芳华,助力国之成长

  ——一封“时光瓶”中的信(全国卷I·湖南考生)③只问使命,无问西东

  ——2035年的一份成人礼(全国卷I·湖北考生)

  例①的拟题灵感来自中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设立雄安新区,此举乃千年大计,举世瞩目;例②和例③的拟题灵感来自近期热映的两部国产影片——《芳华》《无问西东》,两片奏响的是“青春注定历经磨难,青春必然风雨兼程”(《光明日报》)的热血乐章,勃发的是“青春无问西东,奋斗自成芳华”的筑梦豪情。

  3.焕发新论

  考生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及批判性思维,打破成见、定论,在标题中焕发出独到的己见、新论,彰显出其辩证、发展的眼光和逻辑思辨的能力。如:

  ①己所欲慎施于人(上海考生)

  ②浮云不遮慧眼,众议难掩明心(全国卷II·重庆考生)

  ③器,善用者赢(天津考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名言,但作者却对其进行了反向思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出发点是“利他”,“己所欲,施于人”的出发点则可能滑向“为己”,“利他”与“为己”是划分“被需要”动机和效果的标准,例①为此焕发出了“己所欲慎施于人”的新论。熟语“浮云遮望眼”“众口铄金”观照的是外因“浮云”“众口”的消解作用,但作者却换一个角度进行了思辨——内因“眼”“心”不够强大是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呢?例②为此焕发出了“浮云不遮慧眼,众议难掩明心”的新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古训,但作者却对其进行了延伸思辨——“利其器”只是前提,“用其器”方是关键,人应该做“器”的驾驭者,让“器”助己成大器,而不能被“器”绑架,沦为“器”的奴隶,例③为此焕发出了“器,善用者赢”的新论。

  

三、巧思型



  此类标题“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将考生长期的文字、文学、文化积淀幻化为标题中一抹文采的云霞,妙手偶得,溢彩流光,让阅卷者顿生“亏他想得出来”的惊奇。其主要方式有三:

  1.留意押韵

  此类标题句式整齐,尾字押韵,读来朗朗上口,既得词句结构之美,更得汉字音韵之美。如:

  ①以梦为马,不负昭华

  ——写给2035年的你(全国卷I·江西考生)

  ②以大国之泱泱,添天下之风光

  ——给“十八岁的你们”的一封信(全国卷I·湖北考生)

  ③巍巍浙江,日月争光(浙江考生)

  例①上下句的尾字“马”“华”押a韵,意深韵长;例②上下句的尾字“泱”“光”和例③上下句的尾字“江”“光”均押ang韵,铿锵有力。

  2.机智集句

  此类标题看似集词、集句,实则集思、集智,出于原句而不拘于原句,既得原句之妙,更融新意之胜。如:

  ①变通则久(全国卷III·贵州考生)

  ②粗粝能甘,纷华不染

  ——寄往2035(全国卷I·湖北考生)

  ③上善若水,烟雨平生

  ——写给2035年的你(全国卷I·湖北考生)

  例①从名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中集词而来;例②从警句“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围炉夜话》)中集句而来;例③上句集于“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道德经》),下句集于“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不着斧痕,浑然天成。

  3.妙用修辞

  此类标题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词句的表达效果,既索文题之隐旨,更化平淡为神奇。如:

  ①握崭新机遇,担永恒使命——致新时代青年(全国卷I·湖北考生)

  ②多元思维,破解问题的利刃(全国卷II·辽宁考生)

  ③三“味”浙江人(浙江考生)

  例①中,“机遇”“使命”扣题旨,“崭新”“永恒”察特色,“握”“担”明态度,富有见地,对仗工整;例②运用比喻揭示多元思维在破解问题时的重要作用,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例③既可以理解为三次“品味”浙江人,也可以理解为浙江人身上的三种“味道”,一语双关,意蕴丰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广大考生在拟题时对“引用”这一修辞手法出神入化地运用。如:

  ①江山代有才人出(全国卷I·河北考生)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全国卷II·吉林考生)

  ③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全国卷III·四川考生)

  ④大“器”磅礴,唯我中华(天津考生)

  ⑤轻舟驶过万重山(全国卷I·湖北考生)

  ⑥路漫漫,吾将备变而求进(全国卷III·四川考生)

  源于與文题在意蕴上的契合,例①、例②和例③分别成为今年考生在拟写全国卷I、全国卷II和全国卷III标题时点击率最高的诗词。言其“出神入化”,是因为广大考生在拟题时不仅能够直接引用,如例①、例②和例③,而且能够随心驱遣地化用,如例④、例⑤和例⑥。其中,例④中的“大‘器磅礴”从成语“大气磅礴”化用而来,例⑤从李白的诗句“轻舟已过万重山”化用而来,巧改一字,尽得风流。例⑥从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化用而来,旧瓶新酒,境界全出。

  当然,以上例子中,有一些诗词比较常见,显得不够新颖,同学们也可以多多积累不太常见但意蕴深厚的名句,或者改一两字化用,会让阅卷老师更为欣赏。

  拟题有法,但拟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坚信,广大考生只要激活一颗慧心,独运一份匠心,就一定能拟写出文质兼美、抢眼夺目的标题。

  意林·作文素材 2018年19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