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我和妹妹几乎没有书看。
没有课外书,能看的不过是自己的课本。语文书发下来的头两天就被翻完了。等到上初中以后,大姐在外地工作,偶尔给我们买书寄回来,但也只有很少的几本——《古希腊神话》《古罗马神话》《堂·吉诃德》《平凡的世界》。那时候我们很喜欢《平凡的世界》,大概是感觉自己家也如主角家一般贫穷,便有一种感同身受的自怜在里面。
实在没有书看的时候,爸爸抽屉里的《农村百事通》我们也拿出来看,上面写技术先进的农民怎么种菜、怎么养猪,我们也看得津津有味。高中毕业那年的暑假,有一天,村子里的小姑娘来找我玩,带来一本薄薄的《边城》。我只是打开看了一点,便被它所吸引。那个夏日的午后直到黄昏,我一口气把它读完了。这本小说里所写的翠翠的种种隐秘的心情,我很能理解。小说里关于清丽的初夏到盛夏时南方景物的描写,则与我整个童年和少年时代极为熟悉的夏天的一切特征相符合:风吹过时蓬松作响的毛竹林,午后的雷雨,黄昏时桃花色的薄云,夏夜如银子般遍地的月光,黑夜中闪着蓝光的大萤火虫,繁密如落雨的虫声。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世界上原来有这么美丽的小说,心里喜欢极了。故事将终时,夜里下起巨大的雷雨,翠翠在黑暗中发抖,祖父起来把一条布单搭到她身上,说:“翠翠,不要怕!”翠翠说:“我不怕!”其实她想说而未说出口的是:“爷爷,你在这里我不怕!”读到这里,我不知为何忽然大哭起来。我的哭泣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是近于直觉地感到一种被夏天沉闷的空气和轰隆的雷声压迫住的巨大伤悲。翻到背面的那一页,祖父果然在雷雨将息时死去了。
这本小说在我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我读了中文系以后,就到学校图书馆里去找了沈从文的其他书来看。不久后《沈从文全集》出版,图书馆订购了前17册(文学卷),非常贵重,不予外借。有一段时间,我每天都到图书馆的样本室里坐着,一册一册地看。来看这套书的同学很少,我守着书本,如同守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心里十分温柔。
看得多了之后,我也开始学着写一些小说。在那之前我偶尔写一些东西,都是当时流行的“新概念”作文大赛风格的爱情小说。此后,我才开始试着把笔触伸向自己从小就熟悉的乡下,将自己童年与少年时期难以忘却的故事写下来。作品自然都写得十分幼稚,从题材到语言,都有着很重的模仿痕迹,然而这大概就是我写作的开始。
我也曾假装给沈从文写信,内容是关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消极的情绪。那是在年轻的时候才能做出来的举动,现在的我完全不能想象自己曾有过那样充沛而无处发泄的情感。等我回到学校读研究生以后,有一天我想给自己起一个更容易叫的网名,便毫不犹豫地取了“沈”这个姓,又因为自己喜欢书和植物,而取了“书枝”这个名字。用着这个网名,我算是真正开始走上了写作的道路,写出了更多的东西。几年后,我的第一本书和第二本书出版了。這样的事,是18岁时在闷热的房间里第一次读沈从文的书的我永远想象不到的,这大概正是文学珍贵的机缘吧。
(卧龙摘自《读者·校园版》2018年第9期)
意林·作文素材 2018年14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