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2018年名师押题:做天难做四月天

时间:2023/11/9 作者: 宁小资,慢生活 热度: 40091
  李凤成

  【名师押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江浙民谣: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秧要日头麻要雨,采茶姑娘盼阴天。

  【押题理由】

  该道作文题虽然仍是流行的新材料作文题,但以民谣为载体的题面材料其特点与我们常见的故事型叙述类材料及哲理思辨型名言警句材料有些不同,代表了以后新材料作文题命题的一个新倾向。

  新的考试大纲要求命题者增强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力度,本题选择民谣,很好地体现这一命题导向,预计具有丰富内涵的民谣今后会成为各考区选考的对象。

  【押题思路】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必定是绕到材料的背后,所以,联想很重要。题面选取的民谣写到各种作物对天气的要求不同,实际上是在感慨“众口难调”。命题意在引导考生思考“难”这一生活情境和人生状态。我们不妨发散思考:在生活中,人难做、事难处、情难为、理难言……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四月天最终还是遵循天道做着自己的四月天,没有因为各种作物的不同要求而改变什么,正所谓“天行有常”,所以,试题的大致立意方向就清楚了:一个人立身处世,只要秉道而行,就可以问心无愧。

  具体立意如下:

  一、从四月天出发。

  1.人生多艰,问心无愧办事。2.立身处世,讲求一个原则。3.众口难调,顺其自然。4.领导层要把控全局,有全局意识,能够顾全大局。5.做人做事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尊重差异。6.欲戴王冠,必承其重。7.“天”要有所取舍,不能一味地迎合,必须有自身的权威性,才能保证一切顺利进行。

  二、从作物出发。

  1.要能够找到自己成长、成功的适宜因素。2.要学会自我调适和适应。3.矛盾的各方共生,有时会相反相成。4.做最好的自己,发挥环境的最大作用。

  突围角度一:回归教材,灵活迁移

  名师支招:选进教材中的篇目都是经过岁月淘洗筛选出的经典,因而常读常新,同学们如果能灵活运用教材中的内容,挖掘出新意,必能让阅卷老师欣赏,感到振奋。

  【佳作赏析】

  油纸伞

  □盐城一考生

  江南三月,烟雨朦胧。

  我撑着一柄油纸伞去拜访小巷深处那位制伞的老先生。先生姓张,家中世代制伞,而现在仅余他仍在坚持纯手工,传承了这项精妙的技艺。

  我抵达后,先生已经在门口多时。我赶忙收了伞,随先生去欣赏他得意的作品。那是一间独立的屋子,在推门的一瞬,我因惊叹,竟忘了迈向前去。

  一屋都是做工精致的傘,从房梁上便悬挂着一把把打开的圆伞。绫罗绸面,花纹繁复,像朵朵盛放的牡丹,高贵又不失典雅,有如走进了仙境。正在我小心翼翼地观赏时,却看见了一个古朴的木柜,陈列着风格截然不同的伞。

  那些伞从外貌上来看,大多是简朴深沉的靛青、棕红色伞面,闪着一层油亮的光。平滑的伞骨与伞柄看上去也只是普通的油桐木所制,却不像那些精致的竹骨。然而,即便是这样简单的伞,也在屋中占有一席之地,与那些漂亮的伞旗鼓相当。

  正当我犹豫不知如何发问时,先生看出了我的疑惑,爽朗地笑出声为我作答。“绢面的只能做观赏,布面的可以遮风挡雨,所以都放在了一起。”

  我按捺不住好奇,当即脱口而出,为什么不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既美观又实用呢?先生摇了摇头,“伞和人一样,没办法同时满足所有要求。制伞必专于精细,如果想兼顾,只会得不偿失。”

  原来那些观赏用的伞为保护鲜亮的绢面与软纱,是不能在伞面上抹漆的。否则便会夺走它们的光泽,而白净的竹骨纵然高雅,却没有桐木来得实在,经不住烈日灼烤和风吹雨打。所以,想让二者兼顾是不可行的。

  “这些年的订单,有人要观赏的,有人要实用的,便两种都做,至于想都有的,便只能遗憾拒绝了。一把伞是不能满足所有要求的。”

  先生的话刚落,我心中却感慨万千。与制伞者的苦恼一样,我们不也常为各种各样的要求而困扰吗?人与伞一样,能力都是有限的。

  分别时天气已晴朗,先生赠我一柄游鱼戏水蓝底绢面的伞,告诉我可以透过伞感受温热阳光,我欣然接受。

  江南三月,我漫步小巷,脑海中却萦回先生的话。

  人如伞,必专于精,却不可兼顾兼得。

  名 师点 评

  1.学以致用。作者在写作本文时明显是受到了民国诗人戴望舒的名篇《雨巷》的启发,开头一、二段也确实有着一丝《雨巷》原诗的意境美。

  2.以小见大。作者以绢面伞与桐木伞的不同写出了制伞必专于精细的道理,进而表达了“人如伞,必专于精,不可兼顾兼得”的主旨,做到了以小见大,暗合了题面中关于蚕、麦、秧等事物的内容。

  突围角度二:精准引用,增强文章文化内涵

  名师支招:文章中多了名人、名篇的身影,文章就会显出一种厚重之感。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无一例外地都做到了旁征博引,有着较浓的书卷气。当然,凡事过犹不及,同学们不可以成为为了引用而引用的“名言控”。

  【佳作赏析】

  做自己的“四月天”

  □盐城一考生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之?”拾得曰:“你且忍他、让他、避他、由他、不用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这世上矛盾种种,不必为了他人而成为无奈难做的“四月天”。

  ——题记

  江浙有民谣戏称:“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秧要日头麻要雨,采茶姑娘盼阴天。”乍看来,着实“难做”!要温和亦要寒冷,要日头亦要雨水,可人生不就是万千矛盾组合编织而成的吗?我们渴望并不懈追求着自由,却又制定了法律约束人们的行为;我们对成功的果实甘之如饴,而在这之前又必须“浸透牺牲的血雨”……世间矛盾重重,一如《战国策》中所书:“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但只要看淡复杂的矛盾表象,坚持自己的自然本质,做属于自己的“四月天”,方不为矛盾所惑。

  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写道:“凡遇到好事了,不必张狂,张狂过了头,祸事就来了;凡遇到祸事了,甭失落,忍着受着,哪怕咬着牙也要忍着受着,忍过了,受过了,好事也就近了。”红尘中好坏之事难控,其间亦是矛盾夹杂,但只要做自己,不为其好坏所困扰,便能跳出这困窘之境。曾国藩言:“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心事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是了,不必管其失意或快心与否,它们终究只是矛盾丛生冗杂的表面,唯有泰然处之,做自己的四月天,该雨时雨,该晴时晴,方不为矛盾而“难做”。

  然而能坚持做自己的“四月天”的人少之又少,只因其中有太多不被他人理解的艰苦与孤独。电视剧《包青天》有一剧情是,包公的得力助手公孙策故意放走已沦为匪徒帮凶的女儿。真相大白后,公孙策当判斩刑。面对多年的“老铁”,包公迟迟下不了“斩立决”,然而包公号为“青天”,又怎会让正义缺席?最终包公眼含热泪斩杀了公孙策。“铁面无私”如包拯者为做“四月天”尚且坠泪,更何况现实生活中的凡夫俗子呢?

  俗世苦楚被繁复的矛盾修饰,唯有忍受过苦难与孤独,方能勘破矛盾,获得超越。你看苏轼历经三次流放,个中痛苦自不必说,然而苏轼以苦难为高粱,酿出艺术的美酒;你看靖节先生一身傲骨,忍受着物质生活的清贫,与出岫白云、知还倦鸟结友,在南山秋菊中隐去;你看张岱才高命蹇,明亡之后一人将孤独、悲愤融进山中四时之景,终为一代文豪;你看余秋雨经历过家破人亡,经历过饥寒交迫,却愿意孤身一人从西北高原开始找寻消逝的文化,终以文化散文重铸了唐宋八大家诗化地思索天下的灵魂。没有虚与委蛇,没有矫揉造作。他们孤独而艰苦地在矛盾之原挺立,坚决且坚定地做自己的人间“四月天”。

  不用管蚕麦的温寒,不用理秧麻的晴雨,唯有看破矛盾,忍受孤苦,才能跳出“难做”的束缚。记住,你是自己的“四月天”!

  名 师点 评

  1.引用丰富。开头即以寒山、拾得的对话精准引出论题。主体部分更是以名人、名篇中的语句自然引出自己的分析。作者涉猎广泛,积累十分丰富。

  2.用好排比。第四段运用排比,列举了苏轼、张岱、余秋雨等人坚守自我的事例,文采斐然,更值得赞赏的是,作者没有以辞害意,表意很清晰。

  突围角度三:反弹琵琶,逆势求新

  名師支招:从反面立意,文章往往富有新意,往往也很有难度。在具体行文中同学们一定要做到自圆其说,尤其要注意避免犯事实性错误,更不能蚍蜉撼树,冒天下之大不韪,颠倒是非。

  【佳作赏析】

  怀方就圆

  □盐城一考生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诸道并行而不相悖。世界万物,虽有异理而亦可并存。

  正如一则江浙民谣唱道:“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秧要日头麻要雨,采茶姑娘盼阴天。”虽然蚕、麦、秧、茶叶需要的理想天气不一样,但它们还是共生在四月天里,这样的现象告诉人们:看似对立的事物,实则可相辅相生。因此说,矛盾所在之处,不是非得此消彼长,方枘圆凿。

  屈子曾问:“何方圆之能周兮?”问话之中强调方与圆相互对立,绝无可能融合为一体。但照我看来,屈子的想法太过极端,怀方就圆反而更能化解困境。

  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一生鲜少发表有关建筑的言论。因为他不想将时间浪费在与别人争吵上。他将自己的理想深埋于现实之间,反而使理想走得更远。理想与现实一直被世人视作不可调和的矛盾,然而贝聿铭深谙怀方就圆之道,二者相互并进。

  方,可视作一人之棱角、血气。圆,可视作一人圆润的处世态度。为人处世,既不可圆滑过头成了世故,也不可硬气太过折了棱角。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写道:“生而为人,对不起!”现实中的他不满生活的泥淖,却又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他用周身全部的棱角锐刺抵抗黑暗,生活却将他周身的棱角尽悉挫败,以至这位作家选择用自杀的方式来作为无声的抗议。“一根筋”式地硬气实在等于走上绝路啊!

  当然,我并不是一味地看重“圆”,也深知许多人因过分圆滑,在关键时刻失了血性。在命运抉择的十字路口,鲁迅抓取笔杆在寂静的黑夜里奔波。因人的神经已经麻木,那就让文字唤醒他们的意志。用力将那黑暗的铁屋子打破一个角,让光亮透出来。“此后如若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这样的血气,恐难再寻觅到第二个人。而先生也爱成就别人的圆满。先生给大街上偶遇的车夫包扎伤口,不厌其烦地替不认识的人校正译稿。先生正是在有方有圆、怀方就圆中走向伟岸!

  怀方就圆,是一种哲学智慧,它提醒我们:为人要心怀方向,用棱角戳动现实的齿轮,处世要做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推动理想走得更远。

  运海抟扶,必借垂天之羽;乘流击汰,必伫飞云之楫;大写人生,必怀方就圆!

  名 师点 评

  1.破旧立新。文章在一、二段即给全文设定了一个大前提:万物虽有异理而亦可并存。紧接着在文章主体部分一反很多人遵循的处世之道——中庸之道,提出怀方就圆的处世之道,显出新意。

  2.行文有分寸。作者行文很有分寸感,在第五段中作者既不肯定人要太“方”,也不肯定人要太“圆”,而是折中取之;在第六段中作者申明自己不是一味地看重“圆”,牢牢维护自己原先的观点,行文谨慎、思维缜密。

  意林·作文素材 2018年10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