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记叙文升格亮化我有招

时间:2023/11/9 作者: 两面人 热度: 32169
  

作简者介



  刘泳美,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优秀评委,全国中考作文押题名师,福建省优秀语文教师,福建教育学院作文名师工作室成员,龙岩市首批名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意林·作文素材》等全国十几家知名作文期刊、杂志社作文指导专栏作者,现任教于龙岩北京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初中部。刘老师有长达21年的语文教学经验,15年的初中毕业班语文教学经验,11年的中考作文评卷组组长经历,主编、参编的中考作文图书达80多部。他编著的《初中语文那些事儿》《决胜中考那些事儿》,一经推出,多次再版!

  平时,我们常把人物形象鲜明、描写生动的文章,称为佳作。因此,在记叙文写作的过程中,我们采用适当的写作技法,生动地记叙、描写人物的具体活动,使人物个性鲜明,情态逼真,呼之欲出,从而准确、传神地表现出人物的特征、性格、道德品质、精神风貌及思想感情,就显得至关重要。

  而记叙文的升格,最大的问题,也在于叙描够不够生动。考生们要让叙描生动起来,关键在于务必学会多种描写技法综合运用。先来看下面的选文,你觉得它采取了什么描写手法呢?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这一片段采用了凸显个性法、多种描写法、以事写人法、烘托映衬法等多种叙描的手法。

  再来看下面的片段:

  二小不爱说话,表兄妹们一堆儿,玩得热闹。他却一个人,远远待在一边,闷着头,独自玩他自己的,用皮筋做弹弓,或用芦竹做笛子。我也不爱说话,所以,常常凑到他身边去,看着他做这些玩具。我要求他,二小,也给我做一个笛子吧。二小二话不说,就把手里做好的笛子送给我。

  丁立梅《吹芦笛的二小》

  描写如此生动,是因为作者综合运用了凸显个性法、以事写人法,以及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多种描写技法。看来,描写生动是相对于单调、乏味,甚至是无效的描写而言的。好的描写,一定要活泼、灵动,富于创意,富有生命力。

  可见,要做到描写生动,常见技法有四:凸显个性法、多种描写法、以事写人法和烘托映衬法。

  具体说来,该如何灵活运用以上四种升格技法呢?

突破点一:采用凸显个性法要注意些什么



  “最后一排”是我们班的边疆,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所以“好学生”避而远之,“捣蛋鬼们”心向往之,我在还没有弄清楚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人时,就坐在了“最后一排”。

  暑假前的一次考试,我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名次是飞流直下三千尺。遥远的岭南啊,顿时成了我的“后花园”,可我没有苏东坡的豪放洒脱,吟不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妙句。当老师宣布这消息时,顿时有一种“世界末日来临”的感觉,两眼昏花,头晕耳鸣,真的快要支撑不住了。

  思考:人物的性格往往是多侧面的,然而,选段中的“我”显然个性鲜明。其原因主要在于,作者着力抓住“我”不幸成为“最后一排”的“差生”这一特殊身份和经历来写。

  技巧总结:采用凸显个性法,其关键是要抓住人物的特殊身份或经历,写出人物性格、特征的特殊面,以突出一个人在思想、品质、行为、语言、习惯等方面异于他人的特征。如上面片段中作者就抓住“我”不幸成为“最后一排”的“差生”这一特殊身份和经历来突出“我”成为“差生”被安排到“最后一排”之后内心的难过。

突破点二:运用多种描写,就一定能够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吗



  “好大一棵树”是我们班的典型人物,个高人瘦,走路时总是戴着耳机,边听边唱。他也不知道唱得多難听,但他最大的缺点还是给别人取外号。见到我:“嘿,烂树根。”他说完,便一屁股坐在我的桌子上,做一个鬼脸就走。我心里有胶水粘住似的难受。这小子,不教训他,看来不行了。我扔下笔,左脚一踢,把凳子踢得老远,随后冲上去,抓住他的腰间:“你刚才说什么?”

  “大哥大哥,好说好说。”他吓坏了。

  我也不懂自己会有这么大的火,他似乎满脸歉意。我转身气愤地走了。

  “哎哟喂,我的耳机坏了。”他在我背后惊呼,“麻子。”

  思考:以上选段显然采用了多种描写的手法刻画人物,但是,主人公“他最大的缺点还是给别人取外号”这一性格特征并不是很鲜明。因为材料中虽然两处写到“他”给“我”取外号,一是“烂树根”,二是“麻子”,但是,小作者并没有紧紧围绕“他最大的缺点还是给别人取外号”展开行文,如“他”为什么喜欢给人取外号,“他”喜欢给别人取外号这一最大的缺点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等。因此,“他最大的缺点还是给别人取外号”这一性格特征也就显得不够鲜明了。

  技巧总结:不管是对人物进行外貌、动作、语言、心理还是神态的描写,都必须细致、细腻,并紧扣人物的个性特征行文。

突破点三:如何选择恰当的事例写人



  每天吃饭前,就是我的说笑时间。说笑之前,我总是先清清嗓子,怪声怪调地来一声:“女士们,先生们,本姑娘的故事演说时间现在开始……”我还没来得及说出故事的主题,妹妹便“扑哧”一声笑开了,嘴里的饭也随之喷了出来。而我坐在离妹妹最近的地方,“沾的光”也就最多。好不容易回过神来,打算重新开始故事时,我又看到弟弟鼻孔上方的两个大饭粒,又笑得差点滚到地上。

  思考:饭前说笑的这一事例采用了典型的以事写人法,写得很具体、生动,能够很好地凸显“我”的“幽默”。

  技巧总结:选取事例时,要注意紧扣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细致的描写。如上面这一片段,作者描写的饭前与弟弟妹妹们说笑的情节就是紧紧扣住“我”的“幽默”个性来写的。而且,描写细腻,极富生活气息。

突破点四:如何采用烘托映衬,凸显人物性格



  那是我住院期间的一天傍晚,天很冷,外面的雪下得很大。爸爸下班后赶来给我送饭,可是我想吃饺子。他二话不说,放下手里提来的家里做好的饭菜,迎着凛冽的大风,又出去为我买饺子。天黑了,风更猛了,雪更大了。这时,雪人似的爸爸回来了,他关切地说:“饿坏了吧!”看着爸爸慈祥的面容,摸着爸爸冻得通红的双手,我的泪一下子流了下来。冬天是寒冷的,而爸爸所做的一切,却仿佛阳光,温暖着我病痛的躯体;又似暖流,融进我愁苦的心坎;爸爸的关爱,撑起了我战胜病魔的信念。

  思考:选段中对天气、风雪的描写文字就起了烘托映衬的作用,它们能够有力地烘托出“爸爸”对“我”的疼爱。

  技巧总结:烘托映衬能够有力地渲染、深化人物情感。它往往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相类或相反的关系,或通过对周围人物、环境以及次要的形象来映照衬托主要描写对象。如《社戏》中,鲁迅就用“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来反衬“我”的急切心情。上面这一片段中写天冷、风猛、雪大,写“爸爸”不顾双手冻得通红,给“我”出去买饺子,就是为了更有力地突出他给予“我”的父爱情感之深。

  记叙文升格写作实践中,也常见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描写粗糙,缺乏细节

  直接体现在对人物、事件与人物活动相关的场景、细节描写不够具体。对于人物、事件的描写不能给人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真切感,对于场景或相关细节的描写没有如临其境、如在现场的画面感。因而,读者读来感觉不真实。

  来看下面这段文字:

  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想了又想,心里很紧张,犹豫了很久,终于走上了讲台……

  问题点破:这段文字就有点粗糙:我是如何坐在椅子上的?“想了又想,心里很紧张”“犹豫了很久”这些表述太模糊了,文章要细致描写:想了又想,究竟是怎么想的?想了一些什么?紧张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怎样犹豫的?如何下定了走上讲台的决心?当时的动作、神情、心理等是怎样的?

  矫正示例: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双脚发抖,手也冰凉冰凉的,这使我感到很不舒服,不停地在椅子上挪动。上去吧?要是我没改对怎么办呀;不上去吧,可是,明明知道他们的答案似乎不对……又有两位同学上去改答案了,教室里出奇地安静,到底上不上去呢?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怦怦地跳著,我又把脚伸直了压了压,几次想冲上去,可我能对班里权威人物的答案提出异议吗?我再一次在草稿纸上认真地计算了一遍,似乎真的找不出什么错误了。于是,我心一横,“呼”地站起来,跺跺脚,对着手哈了几口气,离开了座位……

  问题二:描写凌乱,形象模糊

  体现为人物或事件的描写缺乏较为明晰的写作思路或顺序。如事件的交代不能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交代,人或物的描写不能按观察点的变化来描写。因而,读者读来如坠云雾,不知所云。

  来看下面这段文字:

  这时候,他闯进了我的视线,六十多岁了吧,身高还不到我的一半。凌乱的头发遮盖不住那张布满皱纹的脸,一手拎一个和他差不多高的纸袋,颤颤巍巍地走了进来。他坐在椅角上,这样别人就不需要和他保持一定距离了吧!他用那枯槁粗糙的手擦了擦脸上的汗,长长地舒了口气。他从纸袋中拿出了一瓶用矿泉水瓶装的橙汁,喝了几口。似乎用无助的眼神朝我望了望,盯了一会儿我背包外的矿泉水瓶,休息了一会儿,又颤颤巍巍地离开了,只留下那两个硕大的袋子。

  问题点破:不是有了细致的描写就能使人物形象突出,描写还得有序。一般而言,描写应该先总体再局部,人物描写中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应该相对集中,不能杂在一起,混乱不堪。

  矫正示例:这时候,一位拾荒的老人颤颤巍巍地走了进来。他头发凌乱,满脸皱纹,年纪有六十多岁了。他那枯槁粗糙的两只手上,各拎一个硕大的纸袋。那纸袋,几乎有他的一个人高。在这两个硕大的纸袋映衬下,他的身材显得非常瘦小。他浑身又脏又臭,旅客们见他进来,也许都担心老人会坐在自己身边,于是,纷纷走开了。看到这样的情景,老人知趣地坐在了远离人群的一个角落里。他擦了擦脸上的汗,从纸袋中拿出了一瓶用矿泉水瓶装的橙汁,喝了几口。然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接着,只见他朝我这边望了望,盯了一会儿我背包外的矿泉水瓶。他见我的矿泉水瓶子里的水还多,又颤颤巍巍地离开了,只留下那两个硕大的袋子。

  最后,提醒考生们升格记叙文描写的四个关键点:抓住人物的特殊身份或经历,写出人物性格特征的特殊面;描写的过程中要有细节;以事写人的关键是,事件要典型、新颖,事件的交代要具体;运用烘托映衬法,营造一个生动传神的画面。

  意林·作文素材 2018年9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