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人迷路后,多半有三种可能,一是寻找引路人,二是寻找同样迷了路的人,三是尋找自己。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点拨】
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题,仅一句话,由五个分句组成,其中第一分句“一个人迷路后”对全材料做了限制:“迷”就是迷失、迷惑,“路”是通往目的地的路径。它不等同于“苦难”“逆境”“坎坷”等,必须和“迷失”“迷惑”等相关。后四个分句揭示了一个人迷路后多半有“三种可能”的“寻找”:“寻找引路人”,依靠有经验的人带领,直接走出迷途,这是近乎本能的选择;“寻找同样迷了路的人”,相互借鉴,集思广益,寻找出路,这也是常见的选择;“寻找自己”,通过反思重新调整方向,这是注重自我内在反省的选择。
思考1:任选其中一种“可能”立意。如①迷途中寻找引路人,就像暗夜里寻找光;②身处迷途,集思广益比刚愎自用更明智;③找到自我,走出“迷途”。
思考2:整体综合立意。如①在借鉴别人意见和获取别人帮助的基础上反思自我,才能真正走出迷途;②一味依赖外在的引导与帮助,缺乏向内的自我反思,往往是盲从;③究竟怎样“寻找”,取决于“迷路”的原因等。
思考3:提供给考生的材料总是多义的。比如,“多半”之外还有“少半”;迷路之后,或许冲出迷路的窘境,也可能误入歧路,甚至陷入绝路。
突围角度一: 相似拼接
名师支招:在主题统一的前提下,把内在相似的各种材料拼接在一起,以共同反映文章主题,是一种加工处理素材和组织文章结构的优质方法。需要强调的是,文中材料之间一定存在某种相似性,具备某种共同的特征。
【佳作赏析】
蛹·蜂·人生
□江苏省东台中学高三(1)班 储小磊
一、蛹变蝶
一生物学家在研究蛹变蝶的过程中,发现其过程艰难无比,毛虫被厚厚的一层包围着,动弹不了,如同孩子迷路一般。它使劲挣扎着,试图冲破束缚。
生物学家的妻子实在不忍看毛虫这般痛苦,就在蛹身上轻轻划了一道口子。毛虫顺利出来了,可是它的翅膀却无比细小,身子也很臃肿——根本飞不起来。
毛虫化蝶本来是个充满艰辛、曲折、坎坷的过程。那一刀的介入,引路人把路线人为地拉直了,虽免去了所有痛苦,却使毛虫失去了飞翔于花丛的快乐。英雄不失路,何以成功名?迷路是人生中一道绕不过的坎。
二、蜜蜂与苍蝇
一只蜜蜂在屋内停留着徘徊着,一不小心撞到玻璃上。它以为这层透明的物质不存在。它使尽洪荒之力,勇往直前,结果撞得眼冒金星。它沉思片刻,飞往他方,终于找到了出口。
不长脑子的苍蝇就不会这样了。它认准一个地方,会坚持不懈地撞击,直到力气耗尽。显然,傻不溜秋的苍蝇把“坚持不懈”用错了地方。蜜蜂灵活,苍蝇愚昧,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如果迷路了,不要在迷路的地方一直瞎撞,不妨灵活机动换换方向,路可以多变,人亦可以多变。
三、人生
都喜欢这样的景致:一条羊肠小道,弯弯曲曲,沿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美不胜收。突如其来的美让你陶醉,抖落了迷路的不安与疲惫。
人生也是如此。在迷路的时候,有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彷徨,有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踟蹰、逡巡,有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坚持,有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的憧憬。我们在黑夜迷雾中寻找,拒绝“引路人”的诱惑,排除“同路人”的误导,最后依靠自己,从山穷水尽的迷路,迈向柳暗花明的坦途。
名 师点 评
本文是用小品风格写成的议论文,给人以清新、冲淡、凝练的感觉。文章采用片段粘贴形式结构全文:第一个片段用蛹变蝶的故事说明迷路是人生绕不过的一道坎;第二个片段通过蜜蜂与苍蝇的对比,说明人生之路上要注意调整方向;第三个片段罗列了迷路之后多种可能,指明出路的方法。文章新颖别致,内容丰富。
突围角度二: 合理改写
名师支招:改写是一种再创造的素材加工手法,在合理的范围内,把素材进行重新糅合,巧妙地加入自己的想法,从而服务于主题。值得注意的是:改写一定要合理。
【佳作赏析】
铁生突围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中学高三(11)班 李滟清
曾经,他是那么无忧无虑,每天如风一般在北京的胡同里来回奔跑;她是那么幸福,她因为他的快乐而幸福。当他告诉她作文比赛得了第一时,她内心自然是高兴的,慈爱的目光洒了他一身。或许是为了激发他,她告诉他:“我小时候作文写得还要好。”谁也没想到她一句带着激励的话引领一株文学芽在他心中悄然扎了根。
21岁那年,如果没有那场疾病,或许她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母亲,而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男孩。
双腿瘫痪后,他暴怒无常,甚至自暴自弃,什么都找不到: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度迷了路。他或许不知道,她的痛苦并不在他之下,她四处求医,打听偏方,只要他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双腿瘫痪也行。
有一天他摇着轮椅去地坛公园,想起一件什么事又反身回去,竟看见她仍站在原地,还是送他走时的姿势,还是目送他离开时那般充满爱与担忧的神情,如一尊雕塑,凝视着他离开时的方向。两人皆是一愣,他从她的目光中,读懂了一片慈母意。
于是,他决定给自己找点事做——哪怕是为她,为了让她安心。
她发现他在写小说,心绪激动——说不定在这写作中能有一条出路呢?一条走向自己幸福的路。在她心里,只有一个愿望:他要好好活下去。她跟他说:“那就好好写,你小时候作文不是得过第一?”
多年前播下的文学种子,开始生长,抽出了第一片新叶。
《艳阳天》上演,他正打算写点什么。为了他看上电影,她彻夜排队才买到了电影票。
他正要进入影院,回眸却发现她正望着自己。多么熟悉,哦,不正是当年每日目送他去公园的那种目光吗?
那株文学的小苗在她的无言的指引下茁壮成长,绿叶繁茂。当他的第一篇文章《爱情的命运》发表时,她的高兴也不在他之下。
其实他不知道,她已经病得比他更重了。一天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他听别人说,她昏迷前,用迷离的目光望着家的方向,喃喃地说道:“我还有个有病的儿子。”
悲痛过后,他醒悟:如今只有他一个人守护那株文学小树了。他要对自己负责,要为了她——他的母亲——写作。
三十年岁那年,他的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发表。1983年,他的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迷路的他,在母亲的指引下,在文学的殿堂里找到了自己精神安栖的家园,感悟出了生命的真谛,最终从痛苦中挣扎出来,重新找到了自我,完成了生命中最为壮丽的突围。
他就是史铁生。
名 师点 评
读到这篇文章,阅卷者的眼睛一下子都直了,真是喜不自禁。因为文中素材尽量避俗,是出自教材的“活水”,不仅扣题,文笔、灵气、底蕴、素养、功底等全都具备了,文章是因为喜欢读书而自然生成的“书香范儿”,是信手拈来的“大家气派”。加之倒叙手法的运用,全文洋溢着一种特有的艺术魅力。
突围角度三: 放飞情思
名师支招:会写文章的考生往往会展开联想的翅膀,颇具匠心地设置一个个生动具体真切的画面,还原一页页特定的历史风云,从笔端流淌出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放飞自己的情思。
【佳作赏析】
庄周指路
□江苏省东台中学高三(1)班 周 池
人是会飞的,如北冥之大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在天地间逍遥。
可是,“芸芸众生,欲壑难填”,欲望愈多,身体愈重,于是飞翔的翅膀逐渐折断了,消失了,我们残废了。不再是鲲,不再是鹏,悲哀的人类只能靠双脚走路。
生活成了路,人们艰难地行走着,走着,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于是迷路了。“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在一次次风起的时候,我们仰望青天,偶尔回想昔日“乘长风破万里浪,凌青云啸九天歌”的梦想,最后只能徒唤奈何。
濮水边,月光下,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站在那棵孤独的树旁,冷眼旁观我们这些迷路之后的凡夫俗子。幸亏庄周先生虽然是冷眼旁观,但心肠极热,在我们无路可走时,幻化无方的他却让我们知道了何去何从。
翅膀的退化,对身体而论,或许是一个局限,是一个遗憾,是一个无奈。抑或是自然进化给予的恩赐,翅膀的退化,倒是给心灵腾了空间。无路可走时,用心飞翔,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岂不是人类的梦想?
陶渊明也是一缕清风,是一缕逍遥自在地在山水田园间激涤尘世情怀的清风。当人们“汲汲于名利”时,情怀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缕在田园里逍遥自在地荡涤情怀的清风。生活没有给予他通天大道,然而他却乘上心灵之翼,浮游于尘埃之外,他才是庄子的知音啊!
庄子这位天仙才子,在千百年前,竟为千百年后的我们准备了一方明朗的天空。或遇坎坷,或遇阻拦,或迷惘失路,只要我们拥有心灵之翼,即使没有路,我们还怕会停驻不前,还怕认为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了吗?“乘物以游心”,人在路上走,心在天上游,这是何等的畅快,何等的大气,何等的逍遥!
几次高考模拟考试的失利,让我痛苦万分,难道真的没有隐形的翅膀,借我翱翔?在我迷路的地方,庄先生笑容滿面地走来。我知道,他是要给我指点迷津,希望我能成为他的那只鹏。
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里我一会儿变成一条“济沧海”的鲲,“且适南冥”;一会儿变成一只“游无穷”的鹏,青云直上;一会儿又变成一棵树,一棵在清风中独自看守心灵月亮的树。
名 师点 评
本文是对如何走出“迷路”抒怀寄慨的。作者展开联想的翅膀,着力刻画庄子以鲲鹏扶摇而上九万里作为人生追求目标,颇具匠心地设置了人们失去翅膀、用脚走路、迷失方向、无路可走这个特定的情境,庄子指点迷津:面对坎坷,不必停止,乘上心灵之翼,就能展翅飞翔,直上九霄云天。“我”听从庄子指路,从迷路中突围。作者从容有序地放飞了自己的情思。
意林·作文素材 2018年8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