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只想聊一聊,为什么帮老师做杂务这件事,就能让一个名校博士生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反观我们对孩子的教育,除了学习,到底还有什么是不可或缺的?当导师的言行都已经对杨宝德的生活和学习造成如此巨大的困扰时,他真的别无选择,只能求死吗?
首先,他可以申请换导师。按照西安交大的研究生学籍学历管理规定,研究生学满一年后,有权根据自身学习科研状况或创业需求,申请转导师、转专业一次,转导师申请无须原导师签字。从2015年到2017年,西安交大每年都有几百人成功转导师。可惜,他可能不了解这些情况,似乎也从来没有尝试去了解。他也可以选择不再继续读博。这个建议,他女朋友也曾经提出过,但是他说,他是硕博连读,如果这个时候放弃,他连硕士学位都拿不到。他不知道的是,硕博连读研究生如果学满一学年,自愿降为硕士研究生的,也是可以由本人提出申请,将学籍层次变更为硕士研究生的。
从2015年到2017年,西安交大每年都有几十个博转硕的研究生。如果他想出国,但是家庭经济又不支持,除了争取公派留学名额,他还可以尝试自己申请全额奖学金。
总之,要想改变痛苦的现状,他完全有很多方法去努力、尝试,然而,他只是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从来没有采取过任何积极的行动。直到自己再也承受不了,又看不到被救赎的希望,就一死了之。
坦白说,对于他的死,导师有责任,但更多的还在于他自己。只会一根筋地想问题,是死穴。死者已矣,活着的人要思考的是,究竟该怎样来过好自己的这一生。
很多父母把毕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希望能借读书这条路,实现鲤鱼跃龙门般的阶层跨越。愿望本身没什么错,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進行自我评价的维度也容易变得单一,学习好等于成功,学习不好就是彻底的失败,他们甚至无法想象任何其他的可能性。
在之前的报道中,一位杨宝德的亲戚说了句扎心的话,他说,丧失了儿子的杨家,从人上人又跌落到最下面。杨宝德来自湖北农村,高考不理想,大学读的是三本,渴望读研能扭转命运。可以想见,他给自己背负了多大的包袱。在他的逻辑里,他只认定一点,如果不能顺利读完博士,他这辈子就完了。
即便现在,我们身边依然有很多孩子,对自己缺乏多维度的认识,除了学习成绩,他们几乎看不到自己其他的优点和可能性。因为这就是父母评价他们的唯一维度。这其实是相当危险的一件事。没有人能一直在某个单一的维度中保持领先,所以,即便只是偶尔失误,也有可能对一个人造成幻灭般的打击。
可是,人生真的只有一个独木桥可走吗?人生的选择真的从来都是“别无选择”吗?不是的,这个世上,只有不想选择,没有不能选择。真正决定人生质量和成败的,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不是学习成绩不重要,只是这永远不是唯一的选择,也不是一个人唯一的价值坐标。
(摘自微信公众号“壹父母”)
【素材运用】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面对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巨大困扰的导师,杨宝德本来可以申请转专业或者换导师,但令人遗憾的是,他选择了用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不仅断送了自己的生命与前途,也留给了父母永久的伤害。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暴露了杨宝德思维方式的狭隘和自我评价维度的单一。
【适用话题】选择;自我评价;生命教育;思维方式
(特约教师 倪丽彬)
意林·作文素材 2018年7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