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话题】不忘初心;独立人格;转身
(特约教师 倪丽彬)
关于《芳华》这部电影,我最想说的是冯小刚这个人。这些年,冯小刚很任性呀!他从2006年《集结号》开始转型,到《1942》《我不是潘金莲》《芳华》,全是严肃题材,不管其反思力度是深还是浅,还是欲说还休,都值得敬佩。
电影《芳华》,全部用新人,项目刚开始启动时花自己的钱,因为别人不愿投资。记者问他为什么这么任性,他答:“我已经六十岁了,我还能拍十年吗?我只能把有限的时间拿出来,我只要有激情去拍,就有好的想法。”
《芳华》最早是冯小刚跟作家严歌苓说,他想拍一个文工团的电影,因为他在文工团待过,特别怀念那段生活,然后才有了严歌苓写这部小说,然后改编。正是冯小刚的任性,“冯小刚”三个字才有了分量。不然,他顶多就是一个有票房号召力的喜剧电影导演而已。冯小刚起家,靠的就是抓个热点、搞个笑、耍个嘴皮。那是20世纪90年代,他开创了贺岁片类型电影。冯氏喜剧《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等,全部大卖。当时,电影圈里很多人损他、骂他,不喜欢他。虽然作品被否定,但冯小刚完全沉浸在幸福中。他曾说:“我为当一个能赚钱的导演而自豪。”
人贵在清醒,知道自己最终要的是什么,所谓“不忘初心”。冯小刚的初心是什么呢?肯定是严肃电影。 冯小刚,1958年出生的人。这一拨人的文学滋养是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新写实主义——一句话,是严肃文学、纯文学。他们的电影审美是《黄土地》、《霸王别姬》,这一拨电影人的使命不是娱乐。
初心谁都有,但多少人最后都忘了。忘了的原因要么是失败,要么是成功。成功了也会忘记初心?是的。很多人成功了,但被名利场绑架、被光环绑架、被资本绑架、被无数人绑架,只好按着他人的设计活着。这也是人生悲剧的一种。
按理,冯小刚是极其容易忘记初心的一类人,因为他出身平民家庭,而且在进入电影圈之前,干的是小美工,而且干了十多年。那时冯小刚的梦想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到电影院画海报;想要一辆自行车,因为他周围的孩子都有一辆自行车。这样的人,突然有一天名利双收,当然容易小富即安,踩着西瓜皮一直往前滑,吃香的喝辣的,哪管什么初心。
冯小刚还是胸有大局的人,他及时踢掉了“西瓜皮”,开始转型。他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我一开始入这行是因为喜歡电影,后来发现电影实际上是名和利,于是我特认真冲着它去了,等我赢了房赢了地,现在拍电影又变成乐趣了,动机非常纯洁,不再为钱拍戏了。”
这样的觉醒非常可贵。可能有人说:要是我有冯小刚这么成功,我也会这么做。呵呵,未必。看看身边人,多少成功人士活得不像个人。
冯小刚这段话也有趣:“年过半百终于活明白,让自己高兴才是真的。为什么还没黑没白地挣?赚多少算够?去山西采景,看了十几座百年大宅,主人均已无处寻觅,拿钥匙的都是不相干的人。”
因为明白,所以任性;因为任性,所以本真。本真才可能会把事做好做大。从这个角度说,我们都应该向冯导学学:活明白,不忘初心;不忘初心,活明白。
(冯国伟摘自微信公众号“钟二毛”)endprint
意林·作文素材 2018年3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