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引读 >>·原创·
2017年10月25日,92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彭士禄和9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在北京共同获得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主任朱丽兰称,两位老专家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致同龄,他们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的核潜艇和核电事业,为核潜艇和核电站做出了彪炳史册的卓越贡献,“其思想、理念、风范和业绩为我们树立了新时代的楷模”。
素材链接 何梁何利基金
何梁何利基金是由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先生共同捐资港币4亿元,于1994年3月30日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公益性科技奖励基金。其宗旨是通过奖励取得杰出成就的我国科技工作者,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激励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技术高峰。20多年来,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以其公正性和权威性享誉海内外。此前有包括钱伟长、钱学森、邹承鲁等在内的科学家获得过此项奖励,我国建筑工程领域杰出科学家、建筑师和设计师张锦秋院士是何梁何利基金历史上第一位获得“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女性科学家。
素材聚焦1 两位院士共同的标签:核潜艇
彭士禄是我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有着“彭拍板”的雅号,因为他常敢于拍板。他对科研人员说:“做实验,用数据说话,最后,我来签字。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一次,在进行核反应堆一回路压力设计时,设计人员将一个主要参数提议为200个大气压,该参数参考了当时苏联列宁号核动力船舶的设计资料。但在彭士禄的主持下,最终被降至某个较低数值。后来苏联也证实这个数据存在错误。在核潜艇建造过程中,彭士禄大胆拍板的事例举不胜举,但他的拍板不是“盲动主义”,也不是心血来潮,他随身带着计算尺。
黄旭华是中国核潜艇总体设计研究专家,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从接受研发核潜艇任务伊始,黄旭华坚守组织的要求,不透露工作单位、工作性质,隐姓埋名,当一辈子无名英雄。从1958年至1987年近30年间,他从未回过老家,连通信地址也没敢告诉家里人,就连父亲和二哥去世,也没能回去奔丧。家里人包括母亲都颇有怨言。1988年初,我国在南海进行核潜艇设计极限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至极限深度,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下水做深潜试验第一人。
素材聚焦2 核潜艇是怎么造出来的——磅秤测承重,算盘出数据
核潜艇是怎么造出来的?黄旭华院士在参加央视《开讲啦》节目时,曾公开过其中细节。1958年,国防科委组建,组成了研制导弹核潜艇的29人的小队伍。黄旭华回忆,当时国家连造个拖拉机都不容易,潜艇的重心和重量直接關系它的不沉性,没有高科技手段控制,就在船台入口处摆个磅秤,任何拿进和拿出船台的东西都要过秤并记录在案。最终的结果是,数千吨的核潜艇在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与设计值毫无二致!论证核潜艇工程项目时,彭士禄和大家拉计算尺、打算盘,靠这些工具没日没夜地算出数以万计的数据。在物质资源非常匮乏的年代,黄旭华带领团队,用了8年时间就攻克了反应堆技术、艇体线型设计、水下发射、水下通信等七个核潜艇关键技术,成功造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比美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研究时间缩短近两年,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圆满地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艰巨使命。
【考场仿真试题】请结合材料,以“尊重人才”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范文片段示例】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愈演愈烈,而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彭士禄、黄旭华就是我国优秀科技人才的杰出代表。从图纸、模型,到造出真正的核潜艇,其中要突破多少技术难关,我们难以想象。他们兢兢业业,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国家,像他们这样的科学家不断涌现,才能加快我国跟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真正赢得主动。所以,我们理应设置奖励机制,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鼓励像彭士禄和黄旭华这样的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技术高峰。endprint
意林·作文素材 2017年24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