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作家故事 写作心得 新书推荐 新手上路 征稿公告 写作素材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使女的故事》:狂揽“艾美奖”五项大奖的“未来预言”

时间:2023/11/9 作者: 依挪尔纱 热度: 32169
  作文君:2017年9月,第69届“艾美奖”(美国电视界最高)获奖名单公布,《使女的故事》狂揽剧情类最佳剧集、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编剧5项大奖。原著《使女的故事》也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周榜。腾讯“大家”李静睿说:“纽约的朋友今年一月就热情洋溢地向我们推荐了《使女的故事》,他说这本书讲的是当我们被剥夺自由时,渴求的往往是生活中那些再寻常不过的东西,一杯好咖啡,一次恋人的触摸……那些曾经存在、后来消失的东西,构成了这本书最让人震动的部分。”

  故事梗概

  《使女的故事》改编于加拿大知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于1985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故事的女主人公琼本是一个在出版社工作的独立女性。但极端政权“基列共和国”推翻了美国政府,由于战争和环境污染,“基列共和国”的生育率跌至谷底,但他们笃信奉行《圣经》便可解决威胁人类的一切问题。当《圣经》成为一切法律的依据,琼失去了工作,失去了自己的银行账户,甚至失去了自己——像她这种还具有生育能力的女人被送往统治者们的家中,代替其夫人为他们诞下后代。于是,琼被剥夺了名字,成为大主教弗雷德的“使女”奥弗雷德(Offred),of Fred表示“从属于主人Fred”,暗示着她只是个附属品……

  经典台词

  1.你们将侍奉宗教领袖,和他们不育的妻子们。

  2.拉结说,有我的使女,你可与她同房。使她生子在我膝下,我便也靠她生子。

  3.以前我们给了她们太多权利,结果她们过于强调教育培养的职业抱负,忘了自己真正的使命。

  4.当他们屠杀国会时,我们没有觉醒;当他们声讨恐怖分子,终止宪法时,我们也没有觉醒。他们说这只是暂时的,没有什么会一瞬间改变,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在你还未发现不对劲时就已经被烫死了。

  关于“使女”的残忍设定

  《使女的故事》看起来是一个关于未来的故事,美利坚合众国已经沦陷,代之以极端原教旨主义立国的“基列共和国”,《圣经》被视为不可辩驳的最高真理,于是在生育率急剧下降的情况下,《创世记》中拉结让使女比拉为雅各生子的故事成为范本,“使女”由此开始了她们作为“大主教”(“基列共和国”的当权者)生育机器的命运。

  “基列共和国”是一个极端男尊女卑的国家。在这里所有女性以四种身份为男性服务:妻子、使女、玛莎和经济太太。“妻子”单指统治阶层男性的妻子;“玛莎”是负责家务劳动的女仆;“经济太太”是中下层国民的妻子;而以女主角奥弗雷德为代表的“使女”,就是国家统一调配的生殖机器。

  使女被剥夺了一切,名字(所有使女的名字都以of作为前缀,后面是她们从属的大主教的名字)、身份、家庭、友誼、爱情、阅读、写字、回忆的权利、让人烦恼的毕业论文……构筑日常生活的一切,成为曾经存在、后来消失的东西——她们已经不配拥有的奢侈品。

  使女的生活无比悲惨。她们的一言一行都受到监控,每次出门必须两两配对,说是为了安全,其实是让她们相互监视。配对的人隔段时间就会调换,避免她们熟悉之后产生“友谊”,内部团结起来。

  触心剧情

  逃生的希望

  训练员莉迪亚嬷嬷把使女们召集到一起,对一名地位低下但与女性交媾的男人进行处刑。集合时,奥弗雷德看见跟自己同期的独眼疯女珍妮怀孕了。珍妮原本不是独眼,她是因为性格过于反叛,教会为了驯化她,对她处以极刑,自此之后,珍妮失去了一只眼睛,性格也变得疯疯癫癫。被处刑的男子受到使女们的拳打脚踢,奥弗雷德原本不忍下手,但为了在社区中活下去,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回家时,奥弗雷德跟奥弗格伦结伴而行,同伴那透露出异样的目光,让奥弗雷德生出一股新鲜的感觉。在她看来是虚伪小人的奥弗格伦,竟然主动提起反叛军,还说社区内,有“我们”的存在。这是奥弗雷德来到这里后,第一次接触到逃生的希望。

  【适用话题】强权与人性 绝境与希望

  忍辱负重不会带来幸福

  剧集尾声,丧钟响起,使女们知道又要向某人用刑了。使女们看见囚犯,便惊了,这次要她们行石刑的人,竟然是珍妮。命令一下,珍妮释怀地坐着,笑看围着自己的使女们。没有人动手,其中一位使女站出来想违抗命令,却遭到了暴打。琼这时站了出来,把手上的石头丢到地上,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使女没有人向珍妮丢石头,她们手中的石头,全都丢到地上了。这些使女是“基列共和国”的资产,侍卫们都不敢轻举妄动。莉迪亚嬷嬷只好让她们先回去,并警告她们,有更大的惩罚等着她们。使女们不怕,她们早有觉悟,也终于醒悟。忍辱负重并不会为她们带来幸福,只有团结和反抗,才能让她们生存。

  【适用话题】压迫与反抗 团结的力量

  文化渊源

  《使女的故事》中的“基列共和国”,使女是彻底的器物,或者说是“行走的子宫”。一个吊诡的现象是,尽管这部剧探讨的性别问题引发热议,但创作者、演员几乎都拒绝了“女性主义”的标签,他们更希望观众关注性别之外的极权、宗教、人性议题。

  “我不觉得这是一部女性主义的作品,”主演奥弗雷德的伊丽莎白·莫斯说,“这是一个关于人们的故事。女性权利就是人权。”而原作者阿特伍德持有相似的意见:“如果你把现实集成一个大杂烩,作为书的一部分,不免会有人说,这是‘女性主义,但这不代表作者是以此为出发点进行创作……我写的是我收集和看见的事情,这些历史中相当一部分甚至是现实,其中包括焚书,党卫军的生命之泉计划,阿根廷将军偷窃幼童的行为,齐奥塞斯库治下的罗马尼亚禁止堕胎和避孕、蓄奴制,一夫多妻制、基要主义派别接管新泽西天主教团体,这一派别把妻子叫做‘handmaidens……人类的罪恶无须想象,已可无限列举,这也是《使女的故事》真正让人毛骨悚然的原因。”

  作文君感悟

  无论是那些在强权压迫下的“使女”,还是那些无法生育的上层社会男人的夫人,她们都生活在阴暗的“噩梦”之中。正如女主人公奥弗德罗,当她成为使女后,发现自己总想念自助洗衣房,想念她放进去洗衣机里那些微不足道然而属于她自己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却被人以“上帝和安全的名义”剥夺,这不得不让人们开始反思人性究竟是在向着哪种方向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性美”才是文明进步的体现。

  “色彩”让剧情更好看

  除了剧情,《使女的故事》中根据原著还原了服装色彩,每一种身份固定一种色彩,为观众带来了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感受。

  红色和白色——使女们的服装。采用了饱和度较高的红色,看起来像是新鲜的血液,暗示着女性的生育能力,整套服装遮住了女性的全身。而白色的帽子设计成能够挡住人物视线的形式,使得彼此之间对话时必须直视,这样的设计暗示着使女们时时刻刻都被监视着,思想与活动受到限制与压迫;

  暗深蓝色——正妻的服装,在《圣经》中是圣母玛利亚衣服的颜色,象征着社会地位最高的女性群体;

  黑色——最高统治阶级大主教的服装,象征着统治与力量;

  榄绿色——管教使女们的嬷嬷的服装,象征着她们也拥有部分权力。endprint

  意林·作文素材 2017年22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