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写出一篇结构完整的考场佳作,就一定要讲究“过渡”。所谓“过渡”,就是指文章内容前后衔接,即由前一层意思自然地引出后一层意思,中间没有断层或跳跃。如果文章缺乏“过渡”这个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桥梁纽带,就给人以支离破碎之感,有结构残缺之嫌。一般地,文章以下部位都要有“过渡”:从一层意思转入另一层意思的转折处;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的衔接处;由议入叙或由叙入议的变换处。“过渡”的任务就是把文章前后内容连接起来,给人以浑然一体、一气呵成之感。我们读过的许多文章,学过的不少课文,之所以如行云流水般通畅自然,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就是与巧妙“过渡”分不开的。在此,谨以2017年高考优秀作文为例,领略作文的过渡技巧。
一、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过渡
面对考查频率居高不下的材料作文,行文时一定要根据材料提炼论点,不能凭空想象、无中生有或生拉硬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材料与观点之间安排过渡,使二者水乳交融,自然连贯。常用的表述方式有:
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2.从这则材料中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
3.这虽是一则寓言,却形象地说明了……由此观之,我们……
4.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哲理……
例:一位作家说过,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那是知识的海洋;一本是“无字之书”,那是社会的磨砺;一本是“心灵之书”,那是灵魂的觉醒。三本大书缺一不可,否则人生这段历程就不尽完美。三本大书果真都如此重要吗?经过深思熟虑,愚以为,“心灵之书”才是每个人最该读透、最该读懂的书。(2017年高考浙江卷优秀作文《请先读懂自己的心》)
【点评】“三本大书果真都如此重要吗?”一句承接材料,引发思考,然后给出答案,亮明观点。此句由材料引出观点,起到巧妙过渡的作用。
二、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
一篇规范的议论文,在提出中心论点之后,紧接着一般都要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进行论证,这就是论述。按照结构要求,由论点展开论述,二者之间应有合理的过渡。如果缺乏必要的过渡,就会造成观点与材料分离,逻辑不够严密,表意不够连贯。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可以使用以下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确保文气贯通。
1.由此,自然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
2.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呢……
3.令人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
例:一作家提出人要读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对此我持赞同态度。三本大书的理论,正印证了那句话: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
前段时间获赞无数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的制作人、主持人董卿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每期节目开场前,她都会用娓娓道来的方式讲述当期主题;《中国诗词大会》上,作为主持人的她也能对一句句诗词及出处信手拈来,观众欣赏到的正是她的才情与气质。董卿读过的书在她身上留下了烙印,使她气质斐然。(2017年高考浙江卷优秀作文《腹有诗书气自华》)
意林·作文素材 2017年20期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