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话题】沟通与批判 失败的价值 理性下的宽容
韩春雨撤稿,显然是出于强大的压力,这个压力来自于两个主要方面,一个是经久不衰的舆论压力,另一个是遥遥无期的可重复实验。从舆论方面,可以说韩春雨团队已陷入四面楚歌,无力自拔。在为数不多的几次出面对话中,可以看出无论韩春雨说的话是否还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人们都会质疑甚至否定。在相互指責中,不仅韩春雨在偏离科学本身,舆论本身也在严重地偏离科学的轨道,“破鼓万人捶”变成了众矢之的的升级版,而在这样的压力下,显然主动申请撤回论文才是休战的最好方式。
而从遥遥无期的可重复实验方面说,一些科学家提出的质疑确实很有分量,因为从严谨的角度说,韩春雨确实存在着硬伤,但韩春雨一直有着一副保护自己的铠甲,那就是“保密”二字。从科研结果市场化以及专利形成的角度来说,确实需要一些前置性的自我保护,这并不是出于对他人的不信任,而是出于现实的需要。因为无论在哪个国家,自我保护都是一种合情合理的惯例,哪怕是一连串失败的科学实验,其实它也包含很高的基础价值。
道理很简单,失败是成功之母,最后一次的成功,总是建立在前九十九次的排除之中,从这个角度来说,韩春雨虽然不是修得正果的成功者,但他却为后人的实验留下了可供借鉴的探索方向。这对社会来说,已经产生了巨大的价值。
韩春雨在这之前并不是什么名人,也没有什么社会背景,仅是个教授而已,因此,他一旦受到质疑,基本上也就没有了表达自己的机会,剩下的事,他当然无法掌控,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是一种不公平的氛围。然而,从社会发展进步角度来说,应当有一种包容的氛围,使每一个人都有充分的修正权,这并不是狭隘的需求,而是一种所有科学工作者都必须要享有的氛围。因为除了韩春雨之外,还会有其他科学工作者遇到同样的处境,并且,从宏观上说,失败或无果无终也是科学进步过程中无法摆脱的一部分必须现象,没有谁能直接“设计”出科研成果,相反,敢于失败敢于无果无终才应当是科学工作的心理常态,而如果人人心里都装着“必胜”的心态,那反倒是违背了科学研究水到渠成的规律,而这对社会进步没有益处可言。
因此,对于韩春雨身上所发生的一切,不应给予碎片化解读,而应当放在科学研究的大背景大规律大逻辑下看待。将科学的事,交给科学规律本身,而不能为了指责他人而人为地“创造”出各自的主观小角度评价标准。在宽松的环境下,在包容的氛围里,在不计一时结果的前提下,看待所有的科学探索,这样的社会环境,才是对所有的科学工作者最大的支持。
【素材分析】发生在韩春雨身上的一切,极具典型性。社会舆论压力的步步紧逼,再加上韩春雨的无力自证,一次次地把他推至了风口浪尖。在反复的对撞中,“韩春雨成了众矢之的”,整个社会陷入了为否定而否定的狂躁之中。这明显有悖于正常的科学争辩伦理,是我们必须从中吸取的最大教训。endprint
意林·作文素材 2017年18期
赞(0)
最新评论